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课堂需要开放

数学课堂需要开放

数学课堂需要开放
摘要:数学课堂的开放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发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氛围改进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思维方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

为了适应这种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呼唤”开放式”,反对一言堂、齐步走的”封闭式”教学。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主张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可采用: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

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设计多种活动空间,吸引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多种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建立其丰富表象,在讨论中思维互相碰撞,在练习中获得知识的内化,经历感性→理性、已知→未知的学习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关注学生的进步和能力发展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要尽量让学生去发现一些问题,研究一些问题,讨论一些问题,感悟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我能行,我快乐”的感觉,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完”千克、克、吨”的知识后,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道题:一架天平配有3个10克的砝码。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多少粒花生约重50克。

这道题目学生在日常生活也许有经历过,是一道既普通又平凡的题目,较紧贴生活。

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不少学生写出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例如:(1)1次称10克,称5次。

只要数一数第一次称的花生有多少粒,再乘5就知道了。

(2)先称2次,每次称20克,再称10克,合起来就是50克。

(3)先称30克,再称20克,合起来也是50克,再数一数有多少粒。

最后我给学生提供了题目里所提到的工具及材料,让学生实际称一称,验证他们的设想。

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结果,感受到了思考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课堂生活的快乐,
同时对学习数学也充满兴趣!学生的表达、组织、操作、创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再有春天来了,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植树,我给出学生植树的面积,给出树木的棵树,让学生计算出需要种几行、几列、每棵树的间距。

因为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起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课堂的生命力应该是每个生命体活力的展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可以使学生接受知识容易,课堂气氛活跃。

例如:我在讲授《七巧板》这一节,我让同学做了一副七巧板,上课的时候,我利用教室的宽带网,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了各种七巧板图案,
学生自己动手拼图,然后我又让学生在网络上演示,伴随着优美的
音乐,同学们熟练的操作着,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出现了,然后我又在小组间展开竞赛,在这些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又加强
了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

总之,让数学课堂开放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
要途径。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今天的学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开放的数学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