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一、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正确用√,错误用×,填入括号中)1 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认为材料的弹性常数在各方向都相同。
( )2甲、乙两杆几何尺寸相同,轴向拉力相同,材料不同,则它们的应力和变形均相同。
( )3 单元体上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时,切应力互等定理不成立。
( )4 正弯矩产生正转角,负弯矩产生负转角。
( )5 单元体最大正应力面上的切应力恒等于零。
( )6 在近乎等值的三向拉应力作用下,钢等塑性材料只可能发生断裂。
( )7 空心圆轴的外径为D 、内径为d ,其极惯性矩和扭转截面系数分别为1616,32323344d D W d D I t p ππππ-=-=( ) 8 应变为无量纲量。
( ) 9 构件在交变应力下的疲劳破坏与静应力下的失效本质是相同的。
( )10 若一对正交坐标轴中,其中有一轴为图形的对称轴,则图形对这对轴的惯性积一定为零。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 满足平衡条件,但切应力超过比例极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切应力互等定理: 成立 不成立 不成立 成立 剪切虎克定律: 成立 不成立 成立 不成立2、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的两杆,一为钢杆,另一为铝杆,在相同的轴向拉力作用下,两杆的应力与变形有四种情况;正确答案是(A )铝杆的应力和钢杆相同,变形大于钢杆; (B) 铝杆的应力和钢杆相同,变形小于钢杆; (C )铝杆的应力和变形均大于钢杆; (D) 铝杆的应力和变形均小于钢杆。
3、由低碳钢、木材和灰铸铁三种材料制成的扭转圆轴试件,受扭后破坏现象呈现为:图(b ),扭角不大即沿45º螺旋面断裂;图(c ),发生非常大的扭角后沿横截面断开;图(d ),表面出现纵向裂纹。
据此判断试件的材料为,低碳钢为图 ;木材为图 ,灰铸铁为图 。
4、图示各单元体中 为单向应力状态, 为纯剪应力状态。
(a) (b) (c) (d)三、填空题 (本题共13分)1、(本题3分)大柔度杆的临界应力用公式计算,中柔度杆的临界应力用 公式计算,短粗杆的临界应力用 公式计算。
2、(本题4分)某构件内一点处的交变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该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是 , 最大应力是 ,最小应力是 ,平均应力是 。
0 -50yx3、(本题4分)试根据下图所示载荷及支座情况,写出由积分法求解时,积分常数的数目及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
积分常数 个;支承条件 。
连续条件是 。
4、(本题2分)图示各梁的材料和尺寸相同,但支承不同,受相同的冲击载荷,则梁内最大冲击应力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四、计算题1、 (本题10分)已知应力状态如下图所示,试用解析法求:(1)主应力大小,主平面位置;(2)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 (3)最大切应力。
(b)(a)(c)2、(本题15分)图示槽形截面铸铁梁,已知:b = 2m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Iz=5493X104mm4,铸铁的许用拉应力[σt ]=30 MPa ,许用压应力[σc ] =90 MPa 。
试求: (1)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2)梁的许可荷载[F] 。
3、 (本题15分)如图所示,F 1=0.5K N ,F 2=1K N ,[σ]=160M P a 。
试求:(1)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 A B 的直径;(2)若A B 杆的直径 d = 40m m ,并在 B 端加一水平力F 3 = 20K N ,校核的强度。
q=F/bDF 1B40y4、(本题15分)图示托架中,CD 为刚性梁,杆AB 的直径d=40mm ,长度l =800mm 。
两端可视为球铰链约束,材料为Q235钢,E=206MPa ,λp =100,λs =61,a =304 MPa , b =1.12 MPa 。
试求: (1)求托架的临界载荷。
(2)若已知工作载荷FP =70kN ,并要求杆AB 的稳定安全因数[n ]st =2.0,校核托架是否安全。
昆明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答案一、 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对;2、错;3、错;4、错;5、对;6、对;7、错;8、对;9、错;10、对;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D ;2、A ;3、C 、D 、B ;4、D 、A ;三、填空题 (本题共13分)1、(本题3分)大柔度杆的临界应力用 欧拉 公式计算,中柔度杆的临界应力用 经验 公式计算,短粗杆的临界应力用 强度 公式计算。
2、(本题4分)某构件内一点处的交变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该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是 -0.5 (注:本空1分) ,最大应力是 100MPa (注:本空1分) ,最小应力是 -50MPa (注:本空1分) ,平均应力是 25MPa (注:本空1分) 。
3、(本题4分)试根据下图所示载荷及支座情况,写出由积分法求解时,积分常数的数目及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
积分常数 6 (注:本空1分) 个;支承条件0;0;0;A A B ωθω===。
(注:每个条件0.5分)连续条件是;;C C B B B Bωωωωθθ-+-+-+===。
(注:每个条件0.5分,或是写成4支承条件,2连续条件也可以) 4、(本题2分)图示各梁的材料和尺寸相同,但支承不同,受相同的冲击载荷,则梁内最大冲击应力最大的是 a (注:本空1分) 、最小的是 b (注:本空1分) 。
四、计算题1、 (本题10分)已知应力状态如下图所示,试用解析法求:(1)主应力大小,主平面位置;(2)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3)最大切应力。
解:因为图示应力状态有:100MPaxσ=30MPayσ=-(1分)40MPax yττ=-=-(1)12x yσσσ+=(公式1分,结果0.5分)32x yσσσ+=(公式1分,结果0.5分)2σ=(1分)280tan20.61538130xx yτασσ-===-(1分)()2111arctan arctan0.6153831.615.8222xx yτασσ⎛⎫-===⨯=⎪⎪-⎝⎭(1分)(2(方向0.5分,主应力0.5分)(3)13max111.341.376.3(MPa)22σστ-+===(公式1分,结果1分)解(2):因为图示应力状态有:40MPaxσ=30MPayσ=-1分100MPax yττ=-=-(1)12x yσσσ+=(公式1分,结果0.5分)32x yσσσ+=(公式1分,结果0.5分)2σ=(1分)2200tan2 2.857170xx yτασσ-===-(1分)()2111arctan arctan 2.857170.7135.35222xx yτασσ⎛⎫-===⨯=⎪⎪-⎝⎭(1分)(2)单元体上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如右图所示 (方向0.5分,主应力0.5分)(3)13max 110.9100.9105.9(MPa)22σστ-+=== (公式1分,结果1分) 2、(本题15分)图示槽形截面铸铁梁,已知:b = 2m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Iz=5493X104mm4,铸铁的许用拉应力[σt ]=30 MPa ,许用压应力[σc ] =90 MPa 。
试求: (1)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2)梁的许可荷载[F] 。
解:1、梁的支反力为4A F F = (1分) 74B F F = (1分)1、梁的剪力图如下:(3分,每段1分) 梁的弯矩图如下:(3分,每段1分)2、计算最大拉、压正应力由右图可见:压应力强度条件由B 截面控制, 拉应力强度条件则B 、C 截面都要考虑。
考虑截面B :()()32t,max34/2210mm 86mm 30MPa 549310mm B z F M y I σ⨯⨯==≤⨯⨯ 19.2kN F ≤(公式1分,结果1分)()()31c,max44/2210mm 134mm 90MPa 549310mmB z F M y I σ⨯⨯==≤⨯ 36.9kN F ≤(公式1分,结果1分)考虑截面C :()()31t,max44/4210mm 134mm 30MPa 549310mmC z F M y I σ⨯⨯==≤⨯ 24.6kN F ≤(公式1分,结果1分)因此梁的强度由截面B 上的最大拉应力控制[]19.2kN F =(1分)40D FF /4F3/4Fb /2Fb /4C 拉应力压应力3、(本题15分)如图所示,F1=0.5K N,F2=1K N,[σ]=160M P a。
试求:(1)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A B的直径;(2)若A B杆的直径d=40m m,并在B端加一水平力F3=20K N,校核的强度。
解:将F2向简化得21KNF=0.4m KN m=⋅A B为弯扭组合变形,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1分)max120.80.8.0.4KN mPM P=+=(2分)max0.4.KN mT=(2分)根据第三强度理论3[]rσσ=≤(2分)其中332Wdπ=(1分)这样,可以求出38.5d mm=(2分)(2)在B端加拉力F3A B为弯,扭与拉伸组合变形,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max120.80.8.0.4KN mPM P=+=max0.4.KN mT=320N KNP==(1分)固定端截面最大的正应力为maxmax143zNAMWσ=+=(1分)最大的剪应力为maxmax31.8nPMWτ==(1分)根据第三强度理论3157[]rσσ==≤(2分)4、(本题15分)图示托架中,CD为刚性梁,杆AB的直径d=40mm,长度l=800mm。
两端可视为球铰链约束,材料为Q235钢,E=206MPa,λp=100,λs=61,a=304 MPa, b=1.12 MPa。
试求:(1)求托架的临界载荷。
(2)若已知工作载荷FP=70kN,并要求杆AB的稳定安全因数[n]st=2.0,校核托架是否安全。
解:(1)取 BC 研究(受力图中,每个约束力0.5分,共1.5分)Cm=∑0.9sin0.60pF Nα-⋅=(1分)sinα==(0.5分)1122.27p N F = (1分)μ = 1 (1分),l= 0.8m4di == (1分) 80P liμλλ⋅==< (1分)不能用欧拉公式SP λλλ<< (1分)用直线公式214.4MPa Cra b λσ=-= (1分) 269.423[]Crcr A KN N Fσ=⋅== (1分)[]p [F ] =N /2.27=118.689KN (1分) (2) 2.27158.9(kN)p N F == (1分)[]134.7(kN)158.9(kN)crF N n =<= 或是 []1.72cr F n n N ==<= (公式1分,结果1分) 结果:不安全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