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硫酸亚铁的结晶
第一节结晶的目的
从钛铁矿经过酸解所得到的钛液中,一般尚含有大量溶解的硫酸亚铁,结晶的目的,便是要使它成为晶体析出,加以回收,使与钛液分离。
钛液需要结晶去除部分硫酸亚铁。
首先是为了有利于水解后所得到的偏钛酸的水洗。
原始钛液中的含铁量低了,便能够缩短偏钛酸的水洗时间,提高水洗效果。
其次,是为了调节钛液的铁钛比。
所谓铁钛比是指钛液中总铁含量和总TIO2含量之比。
我们知道铁钛比的高低,对水解产物水合二氧化钛(俗称偏钛酸),的颗粒大小和结构有一定影响,因此在钛白生产中,特别是涂料钛白生产时,必须控制区在一定范围内,这就需要通过结晶经队去钛液中部分硫酸亚铁,由于它带走了大量的结晶水,因此可以提高钛液中的总钛浓度。
结晶回收的硫酸亚铁,也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侃物资得到充分利用并可降低钛白的生产成本。
最后,是由于生产工段的需要,钛铁矿经酸解所得浸出液的尝试一般比较高,这种溶液稍经冷却会有硫酸亚铁晶体析出,因此在存放时及输送过程中,常常会影响贮槽的利用或者堵塞泵及管道。
因此及时结晶除去这部分硫酸亚铁,在以后的存放和输液时,就不会造成麻烦。
当采用酸溶性高钛渣为原料时,由于原料中的绝大部分铁已先除去,因此钛液中的含铁量一般很低,这时就没有硫酸亚
铁可以结晶出来,结晶这一工序也就可以省去。
第二节结晶的原理
一溶液、溶剂、溶质
当一种物质,能以分子或离子的状态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时,所得到的均匀稳定的体系,便称为溶液,这前一种物质称为溶质,而后一种物质称为溶剂。
这个过程叫做溶解。
例如,将食糖或食盐放在水中便会溶解,此时,食糖便成为糖分子,食盐则成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分布在水中,这糖水或盐水便是溶液,糖或盐就是溶质,而水便是溶剂。
二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在一定条件(温度与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所溶解的量达到了最大值,无法再继续溶解,这种溶液便称为饱和溶液。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例如将热的饱和溶液冷却,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暂时超过了饱和时的溶解量,这种溶液称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
其超过饱和的那一部分量,很容易从溶液中结析出来。
三溶解度
在100克溶剂中,溶质在达到饱和时能被溶解的克数,称为该溶解度,它是以百分率来表示的。
溶解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无/升,即在每升水溶液中,在达到饱和时所含某种溶质的克数。
四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除少数例外,一般物质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下降。
五硫酸亚铁在钛液中的溶解度
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时在钛液中的溶解度列于表4-1,其数据以含铁量Fe来折算,其单位为克/升,从表中可看出,它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很大。
不同温度时硫酸亚铁(Fe计)在钛液中的溶解度
六硫酸亚铁钛液中结晶的原理
从矿粉酸解经浸出所得到的钛液,其含铁量是比较高的,但此时钛液的温度也比较热,因此它的溶解度也比较高,其实际溶解的量尚未达到其溶解度,这种溶液是是不饱和
的。
结晶时钛液的温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