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考试要点

逻辑学考试要点

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逻辑学所着重研究的是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一般采用欧拉图解法即圆圈图形的方法表示)即全同关系,包含于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全异关系又分为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假设用“S ”和“P ”分别表示两个任意的概念,那么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必然具有上述五种关系之一。

1、全同关系(又叫同一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S ”和“P ”的外延完全相同。

例如:
也可从不同方面揭示同一对象的丰富内涵。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全同关系的概念应该是两个概念,不能是同一个概念,比如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2、包含关系:外延较大的概念包含着外延较小的概念的关系。

即“S ”的部分外延包含“P ”的全部外延,而且“S ”的外延不是“P
”的外延,那么S 和P 外延间的关系就是包含关系。

例如:
3”的外延之中,而且“S ”的外延不是“P ”的外延,那么S 和P 4、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必须部分重合,并且只有部分重合。

P ”的外延之中,并且“P ”的一部分外延包含在“S ”的外延之中,这种关系叫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的关系。

所有“S ”都不是“P ”,所有“P ”都不是“S ”。

全异关系可以用风马牛不相及来形容。

在全异关系中有两种特殊情况在逻辑中需着重研究,即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矛盾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
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S 与P 的外延等于Q 的外延。

比如说人是一个属概念,用性别来分类的话,有男人和女人之分。

男、女两个概念就是种概念。

例如:
Q
上述几对概念分别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的概念的特点就是对立无中,肯定“S
必然否定“S ”,
下就说对。

因为,男女是矛盾关系,一真必有一假,一假必有一真。

(2)反对关系
就是反对关系,即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S 和P 同时包含于Q ,而且S 和P 那么S 、P 就是反对关系。

例如:前进 倒退 Q
单称肯定命题、单称否定命题可以分别归入全称肯定命题和全称否定命题。

这种直言命题的6种形式就可以归纳为4种,即:直言命题的4种基本形式。

人们通过反复分析归纳出了直言命题周延性的一个规律,用表格表示:
从上面表中大家还可以总结出一个更方便的记忆规律:
全称判断的主项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其他都不是周延。

四、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1、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的特点是,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全称命题,可以由一真推出另一假;但不可以由一个假推出另一个真(因为一个假,另一个真假不定)。

2、下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的特点是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也就是如果其中一个是假的,另一个必是真的。

可以由一假推出另一个真,但不可以从一真推出另一个假(因为一个真,另一个真假不定)。

也就是说,可以从I假推出O真,也可以从O假推出I真。

3、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的特点是,两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也就是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两者之中有一真必有一假,有一假,必有一真
4、从属关系
从属关系的特点:在同质的两个判断中,全称判断真,特称判断也真;特称判断假,全程判断也假。

也就是说二者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从推论方向上分析:往下推,由真推真;往上推,由假推假。

把4种特定的推理关系归纳一下,可以化繁为简。

总结为4句话:
1.反对关系 由真推假 2.下反对关系 由假推真
3.矛盾关系 由真推假;由假推真
4.从属关系 往下推:由真推真;往上推,由假推假 除此之外的推理,其结果真假不定。

这个逻辑方阵中,每一条线都表示两种命题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第三节 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直言三段论
一、三段论及其逻辑形式
三段论推理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前两个是前提,后一个是结论。

例A ,①、所有珍稀动物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②、熊猫是珍稀动物。

③、所以,熊猫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我们可以将上述逻辑形式概括为: 原形式 简记式 所有M 都是P MAP S 是M SAM 所以,S 是P ∴SAP
二、直言三段论的公理
三段论的公理是:一类对象的全部具有或不具有某种特性,那么,该类对象中的部分也具有或不具有某种特性。

就是说,如果对一类对象的全部有所断定, 那么,对它的全部也就有所断定。

例如:1、任何科学规律都是客观的, 逻辑规律是科学规律; 所以,逻辑规律是客观的。

以上例子从两方面体现了三段论公理。

可用圆圈图形来表示。

图1表示,“所有M都是P”,“S是M的一部分”,所以“所有S是P”
图2表示,“所有M都不是P”,“S是M的一部分”,所以“所有S不是P”
三、直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规则1 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一个三段论中的前提和结论的主项和谓项,统称为项。

正确三段论包含且只包含三个不同的项,即大项、小项和中项,每个项分别出现两次。

违反这条规则常见的情况是:在大、小前提中作为中项的,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这个三段论中事实上有四个不同的项,若将其误认为只有三个不同的项,这种错误叫做“四名词错误”,或称“四概念错误”。

构成这种错误多数是由于同一个词语,在大、小前提中表达着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看起来像是三个项,事实是四个不同的项。

例如: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黑格尔的方法是辩证法 -----------------------
所以,黑格尔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这个推理前提中作为中项的“辩证法”一词,先后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大前提中“辩证法”一词指物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而在小前提中“辩证法”一词指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由于两个前提中所使用的“辩证法”一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在这个推理的前提中,中项没有起到媒介作用,犯了“四概念错误”,因而无法推导出必然的结论。

规则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中项两次不周延”。

例如:凡金属都是导电的
水是导电的 -------------
所以,水是金属。

这个三段论的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肯定判断的谓项,而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所以中项在前提中没有一次是周延的,因而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其结论并不是由前提必然推导出来的。

规则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一种是“小项不当周延”;另一种是“大项不当周延”。

例如:凡薯类都是高产作物
凡薯类都是杂粮
-------------------
所以,凡杂粮都是高产作物
在这个三段论推理中,小前提是一个肯定判断,因而小项“杂粮”在小前提中是不周延的。

但是,结论是一个全称判断,小项“杂粮”在结论中却是周延的。

因此,这个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不是必然地推导出来的,它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再如:所有盗窃犯都是罪犯
张三不是盗窃犯
--------------------
所以,张三不是罪犯
在这个三段论推理中,大前提是一个肯定判断,因而大项“罪犯”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

但是,结论是一个否定判断,因而大项“罪犯”在结论中却是周延的。

这个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也不是必然地推导出来的,它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这里应当注意,规则③只是说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并没有说在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必然是周延的。

换句话说,在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可以是周延的,也可以不是周延的。

规则4从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

例如:
贪污罪不是过失犯罪,
有的过失犯罪不是侵害国家财产的行为。

所以,贪污罪不是侵害国家财产的行为。


规则5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例如:
法律工作者不应知法犯法,
审判员是法律工作者,
所以,审判员不应知法犯法。

规则6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判断推不出结论。

规则7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判断,那么他的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

三段论的上述规则,只要全称命题的主项不是空概念,它们是直言三段论推理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只要遵守上述规则,三段论推理就是有效的,就能从真实的前提推出真实的结论。

违反上述任何一条规则,三段论推理就是无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