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损伤概述复习课程
七、加强运动中的保护和帮助,合 理使用运动护具
要根据运动的内容和运动者的具体情 况,采取合理的保护和帮助。
• 合理使用运动护具和保护带可以有效 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八、加强医务监督
• 对于体育运动参加者,应定 期进行体格检查。
• 对体检不合格者,则不允许 参加比赛。
• 伤病初愈的人参加体育活动 或训练时,应取得医生的同 意,并做好自我监督。
(2)急性损伤 多为落地或失手时姿势错误致伤
①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及脱位 ②膝、踝部侧副韧带损伤 ③摔伤 ④器械擦伤
部分体操项目中的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1)单杠 ①手部皮肤损伤:抓杠太紧或不带皮护掌时最易发生,主
要因器械过度摩擦和镁粉刺激所致。
预防措施:(a)运动时要带皮护掌。 (b)发生掌横纹裂伤时,应将手指伸直固定2-3个晚上, 即可自愈。 (c)出现水泡时应将剥离的皮层剪除,并消毒以防感染。
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 跑道不平或太滑、沙坑太硬或有石块、助跑时
撞到别人身上、坑沿太高、过杆或落地时姿势 不正确等。
• 有时也可因落地踩在沙坑的外面而至伤。 • 撑竿跳高还可因竿的折断或落地不正确,引起
头及脊柱的伤害。
预防措施
(1)助跑跑道应平整、软硬适度;
(2)跳鞋的后跟内应垫橡胶海绵,跳坑内的沙子应松散而 干净,海绵包应厚而软。
护腿和护踝等) • 在训练和比赛时应使用绷带包裹脚踝,以防止
踝扭伤和“足球踝”。
2.篮球 踝关节韧带捩伤或骨折 、 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损伤、 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韧带 损伤和脱位、腕部手舟骨 骨折。另外,在篮球运动中
也可发生慢性损伤,例如:髌 骨软骨病。
预防措施: ①加强全面训练,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②创造符合卫生标准的运动场地 ③加强运动员的安全教育及裁判工作 ④防止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状态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太小,不能出现生理性的“超量恢复”,运动能力得 不到提高。
运动负荷安排过大,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不仅使运 动系统的局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致使全身机 能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警觉反应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 损伤。
体育运动指导者和参加者都应严格遵守体育运动的基本原 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运动项目的特点,个 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负荷。
四、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运动技术错误,可以直接造成运动损伤。
反复进行错误动作的练习,不但运动成绩不会提高, 相反会造成局部过度负荷引起损伤的不断发生。
因此,在动作形成阶段,不断调整动作的节奏和结构, 使之合理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五、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要根据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特点,加强对易伤部位和 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 的积极措施。
吊环、高低杠、平衡木和跳马等8个项目。
体操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体操的技术动作大多在器械上练习,一旦摔下来就
很容易受伤。 (2)器械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 (3)保护与自我保护方法不当 (4)训练的安排未遵循教学训练原则
(1)慢性劳损伤 主要是训练过度、教学训练组织不当 所致。
①膝关节髌骨软骨病、伸膝肌腱腱膜炎及髌腱腱围炎 ②手及踝部创伤性腱鞘炎 ③肩袖损伤 ④脊柱损伤 ⑤肘部创伤性骨关节病和肱骨小头骨软骨炎 ⑥桡骨远端受压骨骺炎 ⑦股骨头骨骺损伤
动作要和缓,幅度、力度、速度要循序渐 进。 6.在运动中,间歇时间较长时,应在运动前 再次做好准备活动。
7.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一 般以1-4 min为宜。
8.在准备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肌肉力量练习 (针对易伤的肌肉),对于提高肌肉温度、 改善肌肉功能很有益处。此外,加入一些 肌肉伸展性的练习,对预防肌肉拉伤有积 极效果。
动还是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都要认真贯 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 加强普及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克服 自主神经的惰性。
全身各关 节、肌肉 的活动
加速全身的血 液循环
肌肉组 织得到 充分的 血液供 应
(三)技术动作错误 (四)运动量过大
(五)组织方法上不当 (六)运动参加者的生
理功能或心理状态不 良
(七)动作粗野或违反规 则
(八)场地、器材设备、 服装不符合要求及气候 不良
• 潜在因素 (一)人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运动项目本身的技战术特点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一、加强安全教育 • 平时要注意加强防伤观念的教育,无论是健身运
(3)对于初学跳高者,应从低杆跳起,先学腾空及转身姿 势,再逐渐提高高度。
(4)跳远训练或比赛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和专业辅助练习, 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只有在掌握了急行跳远的技术 之后,才能学习三级跳。助跑的距离不宜太长,并要求 掌握正确的助跑踏跳和落地等技术动作,否则很可能发 生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
3.投掷类运动项目
主要包括铁饼、标枪、铅球及链球。
因准备活动不够或技术动作错误引起肌肉韧带捩 伤或骨折,或因其技术特点造成肩、肘、腰、 膝部的劳损伤。
(1)铅球
常见损伤有掌指关节扭伤、 指屈伸肌腱拉伤或蚓状 肌拉伤等。
此外,左侧腰方肌也常因 铅球投出时腰的突然侧 倾而被拉伤。如果过多 进行膝的“半蹲起” 训 练也可而引起髌骨软骨 病。
跟腓
5、按皮肤和粘膜是否受损分类: (1)开放性损伤: 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 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 相通。如擦伤、刺伤、撕裂 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2)闭合性损伤: 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
整,无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 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损伤、 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等。
6、按发病的缓急分类
(1)急性损伤:瞬间暴力一次作用而致伤,伤后症状迅速 出现。其特点为发病急、症状骤起。如关节扭伤、骨折、 脱位、急性滑囊炎、肌肉拉伤等。
3、按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 (1)轻度伤:受伤后仍能进行体育活动或训练。 (2)中度伤:受伤后需要进行门诊治疗,不能按训练计
划进行训练,需减少患部活动或停止患部练习。 (3)重度伤:完全不能训练,往往需要住院治疗。
4、按损伤部位分类: 如头颈部损伤、腰背部损伤、 肩部损伤、肘部损伤、腕部损 伤或髋、膝、踝部损伤等。
肌肉 的力 量和 弹性
恢复技术动 作的条件反 射,为正式 活动做好充 分的准备
准备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一般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 2.专项准备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应依据正式活动的内容、
个人身体机能状况、当时的气象条件等多方面 因素而定。
4.加强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 5.损伤康复期,损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慎重,
(2)慢性损伤:
由于长时间的局部负荷过大, 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而导致 的组织损伤。其特点为发病缓慢、 症状渐起。如慢性腱鞘炎、疲劳性 骨膜炎、髌骨软骨病、慢性牵拉性 骨骺炎等。
(3)陈旧伤:
急性损伤后因早期失 治或处理不当而导致的 组织损伤。
特点:病程长,病情绵 延。
7、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1)运动技术伤:
②前臂卷缠伤:多因护掌不合适或质量较差所致,也可 以因掌汗过多使皮革变软变长、或旋转时手握太紧, 将手腕及前臂卷缠在单杠上,引起腕扭伤、脱位甚至 前臂双骨折。
预防措施:(a)护掌长短应合适,且专人专用 (b)护掌的材质要选用优质皮革 (c)当护掌变形时要及时更换新的护掌
③颈椎损伤:多因单杠失手所致。 预防措施:在学习高难动作时,必须使用保险带,专 人保护,以及专用的海绵坑或海绵槽。
半月板撕裂、膝关节十字韧带撕 裂、髌骨骨折、髌骨软骨病、踝 关节骨关节病(足球踝)和趾骨炎 等损伤
造成足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率较高的原因有: ①对抗性强,比赛激烈 ②球击伤、踢伤和摔倒致伤 ③犯规动作 ④击球动作过猛或技术动作错误 ⑤违反训练原则 ⑥场地原因 ⑦护具和保护支持带使用不合理 ⑧过度疲劳
针对损伤原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 加强安全教育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 遵循训练原则,佩戴各种专业护具(护肘、护膝、
第四节 各类运动项目中的损伤发病 规律及预防措施
一、田径运动
1.赛跑
短跑:大腿股后肌群拉伤、 足踝部腱鞘炎、跟腱损 伤或跟腱腱围炎 。
• 中长跑:容易 发生胫腓骨疲 劳性骨膜炎或 骨折。
跨栏:
最易发生大腿股后 肌群拉伤、坐骨结节末 端病、腰肌纤维质炎及 髌骨软骨病等。
2、跳跃类运动项目
主要包括跳高、跳远、三级跳 和撑竿跳。最常见的运动损 伤是踝关节韧带捩伤、骨折、 足跟挫伤、膝关节韧带与半 月板损伤、前臂骨折及肩部 挫伤。
第七章 运动损伤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原因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第四节 各类运动项目中的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措施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一、运动损伤?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 动作特点密切相关。 训练水平、运动环境和条件等因素有关。
3.排球
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肩、膝 和腰。
肩部以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腱 腱鞘炎。
膝部以髌骨软骨病、髌骨上 下缘腱止点末端病、半月板 损伤及胫骨结节骨骺炎。
腰部损伤以腰部肌肉筋膜炎、 椎板骨折与棘突骨膜炎较多 见。
预防措施: ①纠正错误技术动作 ②遵循训练原则 ③改善场地卫生条件 ④使用厚护膝及护腰 另外,在准备活动时,应特别注意腰、膝、肩、 腕和指关节的活动
4.乒乓球 损伤发病率较低,以劳损伤较为多见。常
见的有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肱 骨外上髁炎、以及髌骨软骨病等。
措施:训练中应遵循区别对待和全面训练的原 则,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