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供商榷。

一、创设问题情境与重视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老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因为疑问能使学生思考从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就产生学习的动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情境。

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0,10加1得11”。

由9+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3、9+7。

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在一些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适当创设一种“人为障碍”的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

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

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

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些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

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例如在计算与解答应用题,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在教学解答简单应用题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如第二册第90页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

红花有几朵?”图示是实物图和文字表达的长方条形图结合。

图分成哪两部分?怎样算红花的朵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直观图示和操作活动,按照“想”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依次说出:红花的朵数多。

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要计算红花的朵数,就是把红花中两部分的朵数结合起来。

此外,还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能力的简缩性和快速性。

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的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数的特征、规律及相应的解题技巧。

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把小学数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这种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组题目,就可以把以下具有9种关系的题型统一在一个关系之中。

(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几只手表?(2)时新手表厂生产1000只手表,原计划每天生产400只手表,实际每天生产500只,实际提前几天完成?(3)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每天多生产100只,实际几天完成?(4)时新手表厂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每天生产500只,实际提前5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只手表?(5)时新手表厂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用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100只手表,原计划用几天完成?(6)时新手表厂生产1000只手表,原计划每天生产400只手表,实际提前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几只手表?(7)时新手表厂生产一批手表,原计划25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100只手表,这批手表一共有多少只?(8)时新手表厂生产一批手表,原计划每天生产4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0只,这批手表一共有多少只?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这类题目归为一种结构,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这类题目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一般来说,概括程度越高,迁移量就越大。

小学教学中按照抓基础、促迁移、间结构、大容量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优化解题过程和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

1、综合训练例如,教学了运算定律和一些性质后,在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

如1÷125、1.25×8.8、180÷4÷5、18.74-1.45×2-1.51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计算:1÷125[想:(1×8) ÷(125×8)=8÷1000]=0.0081. 25×8.8=1.25×8+1.25×0.8=10+1=11180÷4÷5[想:180÷(4×5)=180÷20]=918.74-1.45×2-15.1=18.74-2.9-15.1=18.74-(2.9 +15.1)=0.74以上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灵活、准确地应用学过的运算规律、运算顺序与性质及充分运用口算能力,才能算得合理、正确和迅速。

2、变式练习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四则计算,可变换数据、运算符号或计算步数,在训练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又能排除各种干扰,自觉认真审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可变换叙述形式、变换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叙术顺序等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提高应用题解答的能力。

在几何教学中可改变图形的形状、方位等形式。

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图形,更准确地感知其本质特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灵活性。

3、一题多解小学教材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多种解法。

要引导学生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探讨和比较哪一种解法简便。

在解法没有指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较佳的解法。

一题多解的练习要注意适时、适量。

一般按不同的学段所学的知识要求,在组织复习时,选出或补充一、两道题让学生进行多解,解后要注意比较讲评。

如教学“正、反比例”之后,提出了如下的题目“某村村民购买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台数的比是2:7。

黑白电视机是16台,彩色电视机有多少台?”学生可用如下的多种解法:用按比例分配法解,用归一法解,用正比例方法解,用列方程方法解,用分数乘法解等。

这样,让学生从多解度进行思考,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培养。

四、以突破常规思维为核心,勇于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独创性地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是思维品质的核心。

例如有这样一位小朋友,老师要求用3、5、9三张数字卡片组数,大家都只能按常规思维组成如3、5、9、35、39、59、53、93、359……一些数,而他除此之外,还能想到把卡片9倒过来当成6用,比别人多组不少数。

这个有点“倔”的孩子由静想到动,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解应用题中,我们分析题目一般是从条件出发,由条件推出结果,这是一种常规思维方法。

如有这样一道题:池塘水面渐渐被长出的荷叶所覆盖,每天覆盖面积增加一倍。

30天后就把整个池塘水面给覆盖了,那么覆盖半个池塘水面需要几天?这道题如果用常规的方法无从下手,而采用逆向倒推的创新思维方式则比较容易解决。

因为每天增加一倍,30天的前一天刚好覆盖半个池塘水面。

这样思考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创造性思维品质也得以培养和发展。

总之,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小学数学教师应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7年第23期支新婷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2、光明教育出版社赵国防的《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3、郭德俊和雷雳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