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课件

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课件


21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
1)科学奖励制度 2)技术专利制度 3)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2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科学; ③系统化、整体化的科学,科学整体化和技 术群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18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
2.科学技术社会化
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
工业研究实验室是从小科学到达科学的过程中,适 应“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发展出现的。它 作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发展相结合的研发机构, 同后来出现的各种研发中心一起成为研究与开发的重 要形式。
(二)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2)技术的社会规范
(科学的规范对技术大都是不适用的。因为 追求私利是技术体制的激励机制。独创性要求 也没有那么高。)
15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运行的特点 二、科学社会运行的保障
16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信息化: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
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 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 领域,以极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2)技术的社会规范
9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1)科学的社会规范
⑴公有主义(communism)规范
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 (科学发现在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属 于整体科学共同体以至社会,科学家无权独占 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奉行公开原则。)
10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1.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 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2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规范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1.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1)科学技术的社团组织 2)科学技术的学术阵地 3)科学技术的教育机构 4)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研究组织
25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经济增长方式变化
科技、知识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因素。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对GNP增长率的贡献率 仅占10%~15%左右,20世纪中叶上升到40% 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上升到60%以上, 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60%~80%。
26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经济增长方式变化
保罗·罗默提出四要素经济增长理论,四要素: 资本,非技术劳动力,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 的时间长短度量),新思想(按专利数量度 量)。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体系中的一种新的“内 生”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创新在此赋予资源 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 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构成了新的生产组合方 式,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新途径。
5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2.非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
2)科学共同体是一种特殊的分层结构
科学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由于社会承认的不同而形 成的无形的等级体系,且本质上是一种权威结构。
科学共同体是以奖励系统作为内部社会运行的基本 机制的。科学增进知识的体制目标对科学家的要求是 独创性。
1)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高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带头产业, 是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杠杆。
2)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
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 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是在国家 的总体规划下,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各有关部门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
3.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知识劳动者越来越成为主要劳动力。
28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四、以科学技术进步推进中国现代化
(一)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 结构,加速信息化进程
(二)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生产 技术研究
(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3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规范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2.非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
1)科学共同体与“无形学院” 2)科学共同体是一种特殊的分层结构 3)技术共同体与“创新者网络”
4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13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1)科学的社会规范
⑸有条理的怀疑主义(skepticism)规范
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科学家决不应不经人和分析批判而盲目接 受任何东西,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 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
14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27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四)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1.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
高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成为带动产业结构变化的 龙头。
第三产业迅速壮大,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2.产业结构的变化
知识成为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它最主要的资源(智力 资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无形资源。
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 以科学谋取私利。从事科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是 发展科学知识。
12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1)科学的社会规范
⑷独创性(originality)规范
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自己提 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 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学说。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规范
1.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
(二)科学技术的体制 目标和社会规范
科学的体制目标归根到底是获得关于自然的 知识及其在进一步认识自然时的作用。
技术的体制目标是功利性的,是要利用科学 发现进行技术发明,并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产生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即利用知识谋利。 其中,“知识”可以是技术专家自己创造的, 也可以是科学家创造的。“利”是发明者获得 的经济收益,也是社会得到的好处。
独创性获得共同体或社会承认,是对科学家的最高 奖赏,“承认是科学王国的通货”。谋求“成果—— 承认”,争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不仅是科学家行为 的内在激励因素,也是庞大的科学共同体得以灵活运
转的“能源”和动力。
6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2.非实体性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2)科学共同体是一种特殊的 分层结构
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1)科学的社会规范
⑵普遍主义(universalism)规范
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 (深信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科学无国界、 无阶级性,向一切人开放。)
11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estedness)规范
具体说,国家创新系统是由一系列资助或从事R&D活动并将其 成果转化为商品,以及推动和影响新技术扩散的机构和组织组成 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0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
1.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
建立国家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要建立创 新主体的激励机制,建立对科研机构、大学和 企业的资源配制的调控作用机制。
(一)高技术产业群兴起 (二)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 (三)经济增长方式变化 (四)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23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高技术产业群兴起
在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基础 上,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技术相继崛起,形成了以电子 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基 础,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柱,在微观领域向生物技术、 纳米技术开拓,在宏观领域向环境技术、海洋技术、 空间技术扩展的一大批相互关联、成群集队的高技术 和高技术产业群。
科学共同体的这种奖励体制在科学共同体内 部造成了一种优势积累效应,默顿称之为“马 太效应”。
这表现为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优势后, 就有了更多机会进一步获得成果和承认,获得 评价他人成果的权力以至压制“小人物”的机 会。……但是这一效应是必然的,并且有助于 科学权威的迅速形成。
7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规范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四、以科学技术进步推进中国现代化
复习思考题5:
1
自然辩证法
Part 5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