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合同法,诉讼时效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篇一: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http://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一)无效合同纠纷和有效合同纠纷这是从合同的效力角度来对合同纠纷进行的划分。
1.无效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无效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如合同无效后,合同当事人因各自返还因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发生的纠纷,合同无效责任应由何方承担,承担多少之纠纷等等。
2 有效合同纠纷是指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包括合同订立后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解释,合同的履行及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中止、转让、解除、终止等所发生的一切争议,绝大多数合同纠纷为有效合同纠纷。
(二)口头合同纠纷和书面合同纠纷这是从合同的形式角度来对合同进行的划分。
1 口头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口头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
口头合同虽然简便易行,但因为没有书面的证据,所以,一旦发生纠纷是不易获得解决的。
口头合同多是即时清洁的合同,一般来说,发生纠纷的情况较少。
2.书面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书面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合同纠纷是书面合同纠纷。
这与书面合同应用之广泛分不开的,解决书面合同纠纷的依据是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书面合同书或确认书,以及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所有与合同有关的来往函件等。
故要求合同当事人注意保存所有的与合同有关的书面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可以举证, 此外,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retype/zoom/13bb134931b765ce050814dfpn=2&x=0&y=1275&raww=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_&ty pe=pic&aimh=44&md5sum=00bb2c626a7220ffc623d72101ff7f4f&sign=1c6a138a44&zoom=&png=10971-20897&jpg=0-0"target="_blank"> 点此查看有时在一项合同履行过程中,既有因书面协议引起的纠纷,也有因口头协议引起的纠纷,口头协议除非有证据证明,否则法律是不承认其效力的。
(三)国内合同纠纷和涉外合同纠纷这是从合同是否具有涉外因素来划分合同种类的。
l 国内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国内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国内合同纠份不具有涉外因素,解决纠纷来说,单纯从程序角度要容易得多。
2 涉外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涉外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
涉外合同纠纷因为具有涉外因素,解决纠纷时要比国内合同困难得多。
所谓涉外因素,是指合同主体一方是外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同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外,合同标的位于国外等。
解决涉外合同纠纷时,往往会涉及到法律适用问题合同语言问题,解决纠纷地点问题等等。
甚至纠纷解决后的执行间题也很复杂,所以,应尽量避免在涉外合同上发生纠纷。
( 四) 有名合同纠纷和无名合同纠纷这是从合同名称是否法定角度来对合同进行划分。
合同法具体规定名称的合同为有名合同,其他合同则为无名合同。
1. 有名合同纠纷从合同法规定来看,有名合同纠纷主要有以下15 种:(1) 买卖合同纠纷,包括工矿产品购销合同纠纷,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纠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等。
(2) 供用电合同纠纷,包括供用电、气、水、热力等合同纠纷。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retype/zoom/13bb134931b765ce050814dfpn=3&x=0&y=1275&raww=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_&ty pe=pic&aimh=44&md5sum=00bb2c626a7220ffc623d72101ff7f4f&sign=1c6a138a44&zoom=&png=20898-&jpg=0-0"target="_blank"> 点此查看(3) 赠与合同纠纷,包括馈赠合同纠纷、遗赠合同纠纷等。
(4) 借款合同纠纷,包括各类长短期限的民间或商业借款合同纠纷。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篇二:崔建远合同解除与诉讼时效合同解除与诉讼时效崔建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上传时间:XX-6-231. XX年2月22日,《人民法院报》曾刊载过拙作《合同无效与诉讼时效》。
合同解除与诉讼时效较之于合同无效与诉讼时效,既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本文着重讨论合同解除与诉讼时效独特的问题。
2.合同解除系解除权行使的结果时,为形成权及其行使的问题;合同解除系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时,也不是请求权行使的表现。
按照我国法及其理论关于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分工,这不属于诉讼时效制度管辖的领域,前者受制于除斥期间,后者适用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以及合同生效的规定。
合同解除本身虽不适用于诉讼时效,但因解除而生的有关法律后果则同诉讼时效有密切关系,需要讨论。
3.物的返还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合同解除的效力如何,与法律采取何种学说密切相关。
学说有直接效果说、间接效果说、折衷说、债务关系转换说等(参见韩世远:《中国的履行障害法》,《法律科学研究所年报》No.17,明治学院大学,2 0 0 1年7月)。
所谓直接效果说,是指合同因解除而溯及既往地消灭,尚未履行的债务免于履行,已经履行的部分发生返还请求权的学说(我妻荣:《债权各论》上卷,岩波书店1 9 5 4年版,第19 0页)。
可以将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关于“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的规定解释为采纳了直接效果说。
依据此说,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的法制下,合同解除又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时,所给付的有体物的返还请求权应是物的返还请求权,基本上属于所有物的返还请求权,具有物权的性质和效力。
此类物的返还(返还财产)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观点不一。
笔者认为,在我国法未确立取得时效制度的情况下,不宜承认物的返还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以免出现下述不妥当的局面:所有权人虽有所有权之名,却无所有权之实;占有人虽有所有权之实,却无所有权之名。
在我国民法典或者物权法将来规定了取得时效的背景下,可以借鉴德国民法典(第19 7条第1款、第9 0 2条、第9 2 4条等)规定的模式,即区分登记所有权与不登记所有权,在不登记所有权场合,所有物返还请求权适用消灭时效;在登记所有权场合,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则不适用消灭时效。
其理由主要为交易安全的需要,盖登记具有公信力,以登记为确定所有权归属的依据,不以占有不动产的事实为准,所以,即使登记簿上记载的所有权人长时期不主张不动产占有的返还,不论占有不动产的人占有的时间多长,不动产所有权都不变化。
这就排除了消灭时效适用的余地(崔建远:《绝对权请求权抑或侵权责任方式?》,《法学》2 0 0 2年第1期)。
据此可知,在合同解除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时,受领人基于合同受领不动产并且已经办理完过户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由办理注销登记、给付人重新登记制度解决,不适用诉讼时效;但在已经办理完注销登记手续,受领人继续占有该不动产,给付人一直未重新办理所有权登记手续,也未主张返还该不动产的占有场合,似乎有适用诉讼时效的余地;在受领人受领该不动产,尚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给付人继续享有该不动产的所有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在动产所有权等其他情况下,适用诉讼时效,即给付人未请求受领人返还给付物达到法定期间,法院便不再保护给付人(详见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 0 0 3年3月第二版,第1 9 9 —2 0 1 页)。
此时,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自合同解除生效之时(次日)起算。
因为于此场合的物的返还请求权自合同解除生效之时成立。
在这点上,不同于合同无效情况下物的返还请求权的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因为后者是自判决生效时或者判决指定的时间起算。
至此,合同解除生效的时间成了重要的问题。
按照合同法规定,合同自解除的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合同解除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解除权人未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的情况下,是否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笔者认为,如果解除权确实已经产生,并具备行使的条件,那么,合同自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到达对方当事人时解除,不因对方当事人的异议而受影响。
这样,可以防止违约方故意提出异议阻碍合同的解除。
在举证责任的配置上,应由解除权人举证其享有解除权并符合解除权行使的条件(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三版,第196页)。
4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合同解除无溯及力时,解除前的合同关系仍然有效,因此,解除前进行的给付还有法律根据,只是自合同解除之时起尚未履行的债务被免除。
这样,就发生了如下问题:当事人一方已经部分或全部履行了债务,对方却未履行对待给付,或者虽然也履行了债务,但双方各自的履行在数量上不对等。
对这一问题采取所有物返还显然不妥,因为给付人在合同解除后仍未取得给付物的所有权。
惟一的办法是运用不当得利制度加以解决,即受领人将其多得的利益按不当得利规则加以返还。
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的当事人可以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解释为包含着不当得利返还。
即使合同解除有溯及力,但给付物已不复存在,或虽存在但返还给付物不符合效益原则等,或者债务的履行为提供劳务,亦按不当得利返还处理释)。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属于债权,没有理由不适用于诉讼时效。
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仍为合同解除生效时。
这也是它不同于合同无效场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时效期间起算点之处。
5.赔偿损失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后段规定,合同解除后,当事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这过于抽象,因合同法上的解除类型较多,何种解除在什么情况下存在损害赔偿,需要具体分析。
其一,在协议解除的情况下,当事人有损害赔偿的约定时,依其约定;无此约定时,则无损害赔偿。
该损害赔偿请求权适用于诉讼时效,其起算点应为当事人约定的支付损害赔偿金的期限届满的次日。
其二,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目的而解除,一般无损害赔偿,但在因是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发生不可抗力,不可抗力造成合同部分不能履行,当事人未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等情况下,可能存在着损害赔偿(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