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顾志红
早在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就把解决贫困问题列为国家面临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在2010年以前消除俄罗斯社会中存在的贫困现象。

在2005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普京再次以金融行业的职工为例强调解决贫困问题的紧迫性。

可见,贫困问题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函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虽然俄罗斯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但是贫困人口并没有减少,反而呈上升之势,而且贫困人口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

2004年贫困人口中年轻人的数量增加了1倍。

俄罗斯政府减少贫困人口工作难有成效的一大障碍是,大多数俄罗斯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现状,严重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

一俄罗斯政府规定的贫困线
(一)2004年俄罗斯政府规定的贫困线是月收入低于2376卢布的人群。

根据这一标准,2004年俄罗斯的贫困人数约为2550万(占总人口的17.8%)。

与2003年相比,贫困人数减少了13%(380万人)。

但是,官方的这一数字还不能全面反映出俄罗斯贫困化的实际清况。

首先,这一数字没有反映出贫困人口中的年龄构成。

2003年,在极度贫困人口中有65.2%的人具有劳动能力(从19一59岁)。

而且这一比例从1999年开始呈稳定上升之势。

同时,有1/4的贫困人口是16~30岁的壮劳力。

其次,过去我们认为,俄罗斯的贫困人口主要是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

但实际上,55岁以上的妇女和6o岁以上的男人只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1%(2003年)。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领取养老金人群的生活必需支出减少,或者有灰色收入,所以这部分人还不是俄罗斯赤贫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俄罗斯穷困人口具有显著的地区特征。

在某些联邦主体,贫困已成为普遍现象。

例如,在印古什共和国,有83%的居民(2003年)生活在政府划定的贫困生活线以下。

而在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贫困人口只占当地总人口的8%。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在俄罗斯人口中有一大部分居民生活在贫困线的边缘,他们随时可能滑向贫困人群。

如果把贫困线提高5个百分点,那么,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就会增加19.7%。

虽然政府不断给居民增加工资,但是俄罗斯职工2004年的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仍然只是1991年的89.8%。

也就是说,俄罗斯人现在的实际货币收入还没有达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另外,42.2%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属于贫困人口。

这一数字反映出俄罗斯官方与民间对贫困的理解有差异。

(三)目前,俄罗斯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居民收入不平衡。

这是引起社会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4年,在俄罗斯总人口中10%的最有保障的人群的收入占全国货币总量的29.8%。

同时,在俄罗斯人口中10%的最低保障人群的工资收入仅占全国货币总量的2%。

我们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提高工资的政策主要受益者是高收入人群。

2004年,俄罗斯lO%的富人的收入比10%的贫困人群的收入高出13.8倍。

2003年这一差距为13.5倍,2002年为13.3倍,而1990年仅为3.4倍。

2003年年底,莫斯科10%的富人的收入高出10%的穷人的收入51倍。

秋明州的收入差距为21倍。

全俄平均收入差距为133倍。

二俄罗斯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水平
(一)工资仍然是俄罗斯人的主要收入来源(2004年占个人收入的63%)。

2004年,农业人口的月均工资为2787卢布,属于全国最低工资收入阶层;轻工业部门为3373卢布;月均工资最高的是天然气(3.376万卢布)和石油加工业(2.3755万卢布)的职工。

金融行业职员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全国工资水平的20%。

除了行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外,行业内部的工资差距也不小,如在银行系统内,10%的最高收入人群和10%的最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工资差距为32.6倍。

电力部门职工的工资差距最小,为9.2倍。

9.2%俄罗斯公民工资外收入主要来自不动产的增值。

如果居民在1990年从不动产中获取的收入占工资收入的2.5%的话,那么,到2002年就增长到5.2%,2004年已增长到9.2%。

(二)俄罗斯制定的贫困化标准不包括服务消费指标。

如果加上这一指标,俄罗斯的贫困人口还会增加50%。

在俄罗斯人的支出结构中,食品是占首位的生活必需品。

从1999年开始,俄罗斯居民用于购买食品的开支开始减少。

2003年食品开支占消费品支出的37.7%。

当然,还没有达到改革前31.5%的水平。

欧洲国家的这一指标约为13.8%。

俄罗斯国家规定的居民基本食品为土豆、面包、空心粉、糖、乳制品。

而俄罗斯居民在肉类、鱼、水果、蔬菜、蛋、植物油和茶叶等方面的消费指标远低于现在美国政府规定的国家指标,只相当于美国2o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水平。

俄罗斯国家规定的最低必需品指标甚至低于1988年苏联时期的指标,如苏联1988年规定每年每人消费肉制品的最低际准为57.6公斤,俄罗斯1999年规定的最低标准为31.5公斤。

三普京的改革措施没有减少贫困人口
贫困是俄罗斯当前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2005年的俄联邦预算中,社会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5.5%(2004年占7%,2003年占6%)。

减少贫困人口的工作仍然缺少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

国家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贫困问题,但是养老金制度改革和福利货币化的政策还没有收到预期成效。

(一)当前俄罗斯的养老金储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养老金储蓄的收益低于通货膨胀率。

第二,国家垄断养老金储蓄基金。

第三,俄罗斯的基金市场从2004年开始处于低迷状态。

现在,俄罗斯的养老金基金还要靠政府的稳定基金来支持。

(二)福利货币化政策是否能够减少贫困人口,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因为福利的标准不是根据个人的工资标准确定的,而是根据职业、伤残程度、是否参加过卫国战争等标准确定的。

大多数享受福利待遇的居民均属于收入不错的人群。

2005年5月,俄罗斯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在回答如何摆脱贫困这个问题时,60.7%的人认为,国家应该提高金融行业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11.4%的人认为,应该剥夺高收入阶层的财产;只有8.2%的人认为,应该自己努力改变经济现状。

民意调查结果还显示,相对收入比较高的人群更倾向于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国家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大多数人认为,月收入为9000卢布才可能达到一个较好的生活状态。

(责任编辑:周恒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9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