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章节习题及答案详解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章节习题及答案详解

201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章节习题及答案详解:第十三章课堂经管一、单项选择题1.课堂经管始终制约着教案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2.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经管有()。

A.一定的帮助B.较弱的影响C.间接影响D.直接影响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4.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B.中间环节C.目标D.最高阶段5.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D.集体凝聚6.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A.课堂经管B.课堂纪律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7.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A.群体压力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8.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B.方向C.范围D.纪律约束9.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C.观点趋同D.相互理解与扶持10.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1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B.心理距离C.友谊关系D.互助关系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13.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气氛B.群体压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14.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A.课堂规范B.课堂气氛C.课堂经管D.课堂纪律15.在教案活动中,最常见的正式群体就是()。

A.校领导班子B.教研组C.班集体D.教案督导组16.课堂经管和课堂教案之间存在()。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不确定17.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18.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规范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养成竞争意识C.导致教师经管公正D.促进团结协作19.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B.创造性功能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D.真正目的2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案2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B.课堂行为准则C.课堂纪律D.课堂行为2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2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B.教师的行为表现C.学生的学习方式D.学生座位的分配24.课堂教案结构包括教案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案过程的规划B.教案内容设计C.教案方法的实施D.教案方法的选择25.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B.分类安排C.集中安排D.交错安排26.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27.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B.不适应表现C.不良表现D.问题行为28.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C.多动型问题行为D.自律障碍行为二、填空题1.制约课堂教案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_____。

2.课堂经管______教案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3.课堂经管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案中_____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4.课堂经管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_____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_____的过程。

5.影响课堂教案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学生和______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

6.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7.______、_______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8.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学生、______和______。

9.课堂结构包括课堂________与课堂_______。

10.课堂情境结构包括______、课堂常规的建立和______。

11.课堂教案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及教案过程的规划。

1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______和不成文的_____。

1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__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4.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__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15.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____。

16.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___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17.非正式群体在学校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______。

18.人际交往的工具可概括为______和______。

19.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称为_______。

20.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实现的___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1.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___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22.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归纳为______问题行为和____问题行为。

23.美国心理学家奎伊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成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24.我国学者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______、行为过度和______三种类型。

25.课堂气氛作为教案过程的____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26.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__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7.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____、反应迟钝为特征。

28.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___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三、筒述题1.简述影响课堂经管的因索。

2.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3.简述群体的特征。

4.简述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发生影响的因素。

5.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6.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7.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1.群体动力的表现。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3.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如何建立一个好的班风?答案与解读一、单项选择题1.B。

课堂经管始终制约着教案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见学习精要。

2.D。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经管有直接影响,见学习精要。

3.A。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见学习精要。

4.D。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但并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是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预定目标。

5.B。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6.B。

见课堂纪律的定义。

7.B。

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见学习精要中的定义。

8.A。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见学习精要。

9.B。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行动一致,见学习精要。

10.A。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见学习精要。

11.B。

见学习精要中人际关系的定义。

12.D。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见学习精要。

13.D。

群体规范是指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

14.B。

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课堂气氛,见课堂气氛的定义。

15.C。

在教案活动中,最常见的正式群体就是班集体。

16.A。

课堂经管和课堂教案之间存在正相关。

17.A。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感染。

18.A。

竞争有可能会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见学习精要。

19.C。

竞争有也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性,见学习精要。

20.B。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见学习精要中课堂结构的定义。

21.B。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见学习精要。

22.D。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3.D。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见学习精要。

24.A。

课堂教案结构包括教案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以及教案过程的规划,见学习精要。

25.D。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以防止疲劳和厌烦。

26.D。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疲劳和厌烦27.D。

问题行为是指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8.B。

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二、填空题1.课堂情景2.始终制约3.持久地4.人际关系教案目标5.教师课堂情景6.消极的对抗的7.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8.学习过程学习情景9.情景结构教案结构10.班级规模的控制学生座位的分配11.教案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12.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13.群体规范14.固定的编制15.正式群体16.联合群体17.同龄群体18.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19.人际关系20.传递信息21.认知协调22.扰乱性心理23.行为型人格型情绪型24.行为不足行为过度25.软情景26.恬静与活跃27.心不在焉28.失控的气氛三、筒述题1.(1)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经管有直接的影响。

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强加于人。

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

(2)班级规模。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经管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