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碳经济与能源

低碳经济与能源

低碳经济与能源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一、低碳经济与能源的关系
低碳经济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

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二、发展低碳经济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低碳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途径。

我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都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国家战略安全。

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需要政府、企业与公众的一致努力。

政府在调节宏观经济大局之时,要充分重视能源产业的规划、引导与监督,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要充分利用已经制定出台的激励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的政策,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激励作用。

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标准,加快低耗能产业特别是低耗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

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

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低碳”能源的条件。

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

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

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1、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

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

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

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
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4、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

四、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人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

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3、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从当前中国国内外低碳技术现状来看,短期内,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从中长期看,中国的主要技术研究领
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域应当包括:主要行业CO
2
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CO
捕集、利用与
2
封存技术。

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4、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
制度的创新和制定,这是解决我国低碳技术创新问题的重要举措。

当前应该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法制保障机制的建设,强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并通过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总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成为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手段,但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状况,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

中国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考虑国情,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