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运算器结构
运算器结构如下图所示。R0、R1、R2 均为 D 触发器组成的八位寄存器,在打入 脉冲 CPRi 的作用下,接收数据输入端提供的信息送入 Ri 中。
μIR23-16 为微指令寄存器的高八位,可定义为操作数。进位信号 C0、打入脉冲 CPR0、CPR1、CPR2、M、S0、S1、S2、S3 均由微指令寄存器的 μIR8 和 μIR7--μIR0 产生。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ALU 的设计
该部分中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用两片 74LS181 芯片按如下图所示结构实现八位 组间串行进位运算器。
74LS181 功能表如下图所示。
5
计算机一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ALU 的实现电路图如下。
实验调试
将设计完成的电路图下载到 FPGA 中。按照前面所给的 74LS181 功能表编写 微指令,并写入到 ROM 中,微指令从 0 地址单元开始存放。
微程序控制的存储器读写系统设计............................................... 7 设计目的................................................................. 7 设计要求................................................................. 7 结构与信号索引........................................................... 8 微指令格式及微指令编制................................................... 8
微程序控制的运算器设计详细电路图 ........................................ 22 微程序控制的存储器读写系统设计详细电路图 ................................ 24 微程序设计模型机详细电路图.............................................. 25 硬布线控制的模型机详细电路图............................................ 34
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平台为设计环境提供了容量为 256×8 的随机存储器。在此基础上, 设计相应的外围电路和时序对随机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设计完成后可以根据 pc 访问内存,取出地址 Ad1,根据 Ad1 访问取出数据 X,将 X 保存在 Ad2 地址单元。
7
计算机一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 级 1 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2016 年 11 月 22 日
计算机一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目录
总述 ........................................................................ 2 课程设计目的............................................................. 2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2 课程设计工具............................................................. 2 课程设计方法............................................................. 2 同组者................................................................... 2
简单模型机设计——微程序设计................................................. 8 设计目标................................................................. 9 指令系统................................................................. 9 总体结构................................................................. 9 关键部件................................................................ 10 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 13 微指令格式.............................................................. 14 微程序编写.............................................................. 15 调试.................................................................... 16
例如要实现 55+AAR2
6
计算机一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需要如下指令: 55→R0 :01010101 00000000 10000000 即 550080 AA→R1:10101010 00000000 01000000 即 AA0040 R0+R1→R2:00000000 00000001 00101001 即 000129 R0-R1→R2:00000000 00000000 00100110 即 000026
同组者
XX
微程序控制的运算器设计
设计目的
①熟悉简单运算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
2
计算机一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②熟悉微命令的产生和时序。 ③熟悉运算器功能测试。
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八位算法逻辑运算单元 ALU。两操作数由八位寄存器 R0、R1 提供, 其结果放入 R2 中。具体何种操作可由微命令任意设定。
课程设计工具
要设计模型机,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首先要掌握内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平台:JYS 计算机组成实验箱; QuartusII 软件的使用。
课程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微程序实现的模型机内核。通过对部件 的设计,以期达到对部件的构成、设计方法、工作原理及在计算机硬件中的功能 作一个系统的了解。第二个阶段为硬布线实现的模型机内核。将用多个部件构造 一台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以期达到对计算机的总体设计、基本构成、基 本原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建立一个清晰的整机概念,从而扎实地掌握一种数 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执行操作: 按一次 RET 键将 μPC 置零。 按一次脉冲键读出并执行一条微指令。 当微程序执行完时检查并记录结果。
微程序控制的存储器读写系统设计
设计目的
(1)熟悉随机存储器读写系统结构设计。 (2)熟悉随机存储器的读写时序。 (3)熟悉随机存储器的读写操作的微程序实现。 (4)熟悉随机存储器的功能测试。
实现框图如下图所示。图中虚线内的内容就是我们要设计实现的内容。
3
计算机一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
控制存储器 24 位, ROM3# 、ROM2#、ROM1#、 μ IR23-16、 μ IR15-8、 μIR7-0、 L 、 23-16 L15-8、L7-0、μRD 、CPμIR、A0~A7 均连入 FPGA 系统中。自行设计的微程 序计数 μPC 向控制存储器提供 8 位微地址,在控存读信号 的作用下,读出一 条长 24 位的微指令代码,并在打入命令 CPμIR 的作用下,送入 μ IR23-16、 μIR15-8、μIR7-0。L23-16 、L15-8、L7-0 用于显示微指令寄存器 μIR23-16、 μIR15-8、 μIR70 的内容。每当按一次脉冲键便产生一个负脉冲,该脉冲的作用是: (1)作为读控存的命令 μRD 。 (2)负脉冲当作 CPμIR,将读出的微指令代码打入μIR (3)负脉冲的上升沿使 μPC+1 形成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4)负脉冲反相后的上升沿作为寄存器打入脉冲。
1
计算机一班 鸿武 QQ:2420430689(2 号)
总述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内容,运用计算机 原理知识,设计一台模型机,从而巩固课堂知识、深化学习内容、完成教学大纲 要求,学好这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要求每 2 位学生一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一定 特色的模型计算机。
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20 感想体会.................................................................... 20 附录 ....................................................................... 22
简单模型机设计——硬布线设计................................................ 16 设计目标................................................................ 17 总体结构................................................................ 17 关键部件设计............................................................ 18 调试....................................................................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