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草花育苗技术要点矮牵牛播种宜采用疏松的人工介质, 因种子过于细小, 一般采用床播、箱播育苗, 穴盘育苗须是丸粒化种子, 可用288穴或128穴盘。
播种前装好介质, 浇透水, 再播种;播后用细喷雾湿润种子。
因矮牵牛种子细小, 播种不能覆盖任何介质, 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
介质要求pH值为5.8至6.2, EC值为0.5至0.75, 经消毒处理, 播种后保持介质温度22℃至24℃, 4至7天出苗。
矮牵牛为阳性植物, 生长开花均需要阳光充足, 在整个生长期均不需要遮阴。
要求在“五一”开花的, 可以在露地进行生产, 但必须保证冬季霜不直接落在叶片上, 否则叶片会出现白色斑点, 影响观赏效果。
浇水始终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冬季生产盆花,在3至4月勤施复合肥,视生长情况, 适当追施氮肥。
矮牵牛的病虫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生长期茎腐病;主要虫害有菜蛾、蚜虫、青虫、卷叶蛾等, 尤其在国庆花卉生产中较为常见。
矮牵牛如出现蚜虫为害, 一般不能用杀灭菊酯喷施, 容易引起药害, 影响生长。
一串红播种宜采用较疏松的人工介质, 采用床播、箱播育苗, 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
介质要求pH值为5.8至6.2, EC值为0.5至0.75, 经消毒处理, 播种后保持介质温度24℃至26℃, 5至10天出芽。
用穴盘育苗的, 应在长至2至3对真叶时移植上盆。
如果是用开敞式育苗盘撒播育苗, 最好在长出1至2对真叶时, 用72或128穴盘移苗一次, 然后再移植上盆。
一串红为阳性植物, 生长、开花均要求阳光充足, 光照充足还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
本来新的矮生品种不必摘心, 但由于国内用户大多喜欢大盆大株形产品, 所以仍需摘心一次至二次。
第一次在3至4对真叶时;第二次新枝留1至2对真叶。
如果第一次出花后未销售掉, 还可以修剪一次,之后再栽培养护3周至5周。
一串红的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灰霉病、霜霉病、生长期叶斑病、灰霉病、疫病、根腐病等。
虫害主要蚜虫、菜蛾、蓑蛾、潜叶蝇等, 生产者需尽早预防。
孔雀草孔雀草气候暖和的南方可以一年四季播种;在北方则流行春播。
在短日条件下, 根据品种不同, 从播种到开花大概需要40至70天。
在早春育苗, 应注意确保一定的生长温度, 尽量避免生长停滞。
播种宜采用较疏松的人工介质床播、箱播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
介质要求pH值为6.0至6.2, EC 值小于0.75, 经消毒处理, 播种后用蛭石稍稍覆盖。
孔雀草的发芽适温为22℃至24℃,发芽时间5至8天。
育苗期间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介质的pH值过低,主要症状是老叶上有坏死的斑点、焦边, 生长点坏死。
pH值低于6.0, 还会引起某些微量元素如:镁、铁、钠和锌的缺乏, 主要的解决方法是:保持介质的pH值在6.0至6.7之间, 可以在100加仑的水中加入1磅的石灰加以调节;选择不太敏感的孔雀草品种。
二是旱春低温育苗, 如湿度过高, 易发生疫病, 开始表现为茎基部水渍状, 继而坏死倒伏, 因此要注意早春育苗尽可能提高温度, 控制湿度, 以防病害发生。
三是注意苗期营养, 如果苗期缺肥,植株较弱, 则会出现植株因缺肥而引起的在苗期开花的现象, 这样的苗往往因为不能形成良好的株形而无法销售, 造成损失。
长春花播种宜采用较疏松的人工介质, 可床播、箱播育苗, 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
介质要求pH值为5.8至6.2, EC值为0.5至0.75, 经消毒处理, 播种后保持介质温度为22℃至25℃。
用穴盘育苗的, 应在长至2至3对真叶时移植上盆。
如果是用开敞式育苗盘撒播育苗, 最好在长出1至2对真叶时, 用72或128穴盘移苗二次, 然后再移植上盆。
长春花对低温比较敏感, 低于15℃以后停止生长, 低于5℃会受冻害, 所以温度的控制很重要。
由于长春花比较耐高温, 所以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经常在夏季和国庆节等高温季节应用。
水分管理的关键是采用排水良好的介质, 但每次浇水前适当的干燥也是必要的, 也要注意不能使介质过干而导致植株枯萎。
对于完全用人工栽培的, 施肥宜采用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肥料, 以200至250ppm的浓度7至10天交替施用一次。
在冬季气温较低时, 要减少20-10-20肥的使用量。
如果是用普通土壤为介质的, 则可以用复合肥在介质装盆前适量混合作基肥。
当肥力不足时, 再追施水溶性肥料。
长春花可以不摘心, 但为了获得良好的株形, 需要摘心一到两次。
第一次在3至4对真叶时;第二次, 新枝留1至2对真叶。
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所以如果成品销售不出去, 可以重新修剪, 等有客户需要时, 再培育出理想的高度和株形。
栽培过程中,一般可以用调节剂, 但不能施用有效唑。
长春花植株本身有毒, 所以比较抗病虫害。
苗期的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灰霉病等, 另外要防止苗期肥害、药害的发生。
如果发生的话,应立即用清水浇透, 加强通风, 将危害降低。
生长期病害在栽培过程中需采用常规的杀菌剂来防治。
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菜蛾等,需尽早预防。
夏堇夏堇喜高温, 耐炎热, 耐半阴, 对土壤适应性较强, 但以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生长周期一般为12至14周, 可作如下往安排:穴盘苗期4至5周;移植到7至8厘米花盆苗期7至8周, 或移植到10厘米花盆苗期8至9周。
胚根萌发阶段:夏堇生产上常用的是经过处理的丸粒化种子。
建议采用保水透气性好、无病虫害的育苗专用基质播种。
温度保持在22℃, 基质pH值为5.5至5.8, 电导率EC值为0.5至0.75。
基质保持湿润, 但不要过分饱和。
发芽需要光照, 播后不要覆盖种子, 提供100至1000 lux的光照。
茎和子叶出现阶段:基质温度控制在18℃至20℃, EC值为0.5至0.75。
基质保持湿润, 但不要过分饱和。
此阶段应提供小于1.5万lux的光照。
在子叶长出后, 每周施用一次含钙的肥料, 如14-2-14或14-4-14, 氮的浓度为50至75ppm, 少量的磷有助于促进根部生长和开花。
真叶生长和发育阶段:基质温度保持在18℃至20℃,EC值为0.75至1.0,降低湿度, 但要避免幼苗萎蔫。
增加光照强度到3万lux, 但要避免直射光。
肥料中氮的浓度增加到75至100ppm。
准备移植或运输阶段:基质温度保持在18℃至20℃, EC值为0.5至0.75, 降低基质湿度,但要避免不要让幼苗太干而萎蔫。
维持最大光照强度3万lux, 避免直射光。
氮肥浓度为75至100ppm。
如果需要, 可以在此阶段的后半段使用丁酰肼或者嘧啶醇来控制高度。
万寿菊由于万寿菊的播种要求气温高于15℃,气候暖和的南方可以一年四季播种, 在北方则流行春播。
如果是在1月至3月育苗, 应注意确保一定的生长温度, 尽量避免生长停滞。
播种宜采用较疏松的人工介质, 床播、箱播育苗, 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
介质要求pH值为6.0至6.2, EC值小于0.75, 经消毒处理, 播种后用蛭石稍稍覆盖。
万寿菊的发芽适温为22℃至24℃, 发芽时间5至8天。
万寿菊为阳性植物, 生长、开花均要求阳光充足,光照充足还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
国内用户种植万寿菊很少应用生长调节剂和短日处理的方法控制植株高度, 而是采用摘心, 早春栽培的万寿菊一般很少摘心。
摘心通常在3至4对真叶时进行。
万寿菊的病虫害较少, 但在温室生产中, 前期生长时的蛾类幼虫会蚕食新叶, 需要定期检查, 一有发现即要喷药防治。
红蜘蛛和蚜虫也会经常发生, 而且会传染病毒和病菌,建议上盆时放置呋喃丹。
四季海棠四季海棠属多年生草本花卉, 喜温暖湿润气候, 不耐高温、低温和干旱环.境。
目前常用的四季海棠品种生长周期, 一般为14至16周, 早春穴盘苗期为9至10周。
胚根萌发阶段:播种建议采用保水透气性好、无病虫害的育苗专用基质,温度保持在22℃至26℃, 基质pH值为5.5至5.8, 电导率EC值应小于1.0。
在播种之前要浸透基质, 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应较高以避免露在外面的根部变干。
发芽需要500至1000 lux的光照。
茎和子叶出现阶段:基质温度控制在20℃至21℃, 为了避免幼苗干燥,叶子的温度不能高于30℃, EC值应小于1.5。
该阶段需降低湿度以促进生根, 可用一层很轻的粗糙蛭石覆盖种子来保湿, 维持高湿度的生长环境以避免极小的幼苗和暴露在外面的根变干。
发芽后需立即提供光照,补充4500至7000 lux的光照,可以缩短开花所需时间, 但不要超过2万lux。
可以开始施用50至75ppm的氮/钾肥,氮肥要选用至少含有20%铵的铵态氮肥。
真叶生长和发育阶段:基质温度保持在20℃至21℃,,EC值为1.0至1.75。
该阶段的湿度水平应交替保持在半干和半湿之间, 空气湿度保持在40%至60%,可每天增加3万lux的光照14至16小时, 每周提供1至2次100ppm的氮肥, 交替使用硝酸盐和铵肥料。
准备移植或运输阶段:基质温度保持在18℃至20℃, EC值为0.75至1.0。
该阶段的湿度水平应交替保持在半干和半湿之间, 空气湿度保持在40%至60%。
四季海棠需要光来促进开花,此阶段应继续提供3万lux的光照。
持续提供150ppm的氮肥, 交替使用硝酸盐和铵肥料。
洋凤仙洋凤仙的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光照, 适温为20℃至22℃, 约8至15天可以发芽。
播种用土应用疏松透气的介质, 可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以6:2:2的比例配制而成, 种子经消毒处理后播种, pH值控制在6.0至6.2之间, EC值小于0.75。
假如小苗根系已经比较壮实, 应控制水分进行炼苗, 可以准备移栽或者出售。
应加强通风, 避免种苗徒长。
洋水仙应该在穴盘中育苗, 否则其根系发育比较慢。
移栽时种苗有4至6片真叶,根系成团。
通常可以上盆或移栽至12厘米的营养钵中, 一次到位。
洋凤仙生长时不耐强光照,尤其在夏季要加强遮阴,可以种植在树下或隐蔽处。
洋凤仙不耐高温和低温, 在15℃至25℃之间生长良好, 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植株易受病害。
洋凤仙花茎肉质柔软, 在缺水时会很快枯萎, 即使种植在树下的成株也需要额外的供水和施肥, 以避免与树的根系竞争。
所有的洋凤仙品种在肥沃、潮湿的环境下均生良好, 当然需要定期施入一定的水溶性肥料。
施肥时采用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肥料100ppm至150ppm, 每周一次。
洋凤仙病虫害较少, 主要在夏季和冬季易受灰霉病感染, 除了加强通风外, 可以施加百菌清800至1000倍液防治。
蚜虫也会经常发生, 定期观察, 一旦发生, 可以施药防治。
彩叶草彩叶草生长周期一般为13至16周, 可作如下安排:穴盘苗期5至6周;移植到7至8厘米花盆苗期7至9周, 或移植到10厘米花盆苗期8至1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