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计划
★背景
☆二战过后,美苏争霸,展开了政治、经济、军事、 经济、科研等领域的的“霸主”地位争夺。
☆苏联在航天技术方面的迅猛发展。(1957年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东方一号”将尤 里·加加林送上了地球轨道,此间,苏联还发送了月球2 号探测器撞击地球。)
☆美国的自信心受挫,在苏联的“挑衅”下,狠下 心来,制定了前所未有的载人登月计划。
★酝酿过程
☆ 1958年7月2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美国国家太 空法案》,并创立美国航空航天局(缩写NASA)
☆ 1958年10月7日,美国宣布执行“水星计划”载 人飞行任务。(水星计划 1958年10月——1963年5月)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致国会关于政府职能 的特别国情咨文》,第九章“太空政策”里首次提出载 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
器”计划。(其中“勘测者”探测器发射了7颗,5颗安 全着陆。月球轨道器发射了5颗,获得了大量数据,为 阿波罗确定了准确的登月地点,还有详细地图。)
★阿波罗飞船的组成部分
☆指令舱
是航天员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 ,是全飞船的 控制中心 。
☆服务舱
位于指令舱之后,下端装有大推动力的火箭发动机, 这个火箭发动机担负着修正飞船飞行轨道、进入月球轨 道、脱离月球轨道和返回地球的重任。
为了保证阿波罗计划的顺利完成,招募和训练了48个宇 航员。
在阿波罗飞船升空之前,美国进行了多次 地面模拟实验和不载人飞行试验。都取得 了振奋人心的结果,正当美国人信心十足 的时候,不幸发生了——————
谢谢!
☆月球轨道对接
此方案需要发射一个主飞船和一个较小的运输舱, 在地球轨道对接后,进入月球轨道。然后,运输舱下降 到月球上,完成任务后,再返回月球轨道,与主飞船对 接,返回地球。在整个过程中,尽量丢弃用过的设备, 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飞行所需的能量,但需要考虑月球 轨道对接的安全性。
★辅助项目的实施
1960年10月27日——1965年7月30日
★登月方案
☆直接登月
用火箭直接将飞船送到月球上。在登陆月球时火 箭翻转,使其发动机对着月球表面,然后,发动机按照 和发射相反的程序令下降停止。离开月球时,再由同一 枚火箭把航天员带回地球。
☆地球轨道对接
发射几枚土星火箭,把大型飞船的几个部分分别 发射到地球轨道上,然后对接起来。对接后,飞船利用 自身的发动机加速向月球飞去。当靠近月球时,飞船调 转方向,启动发动机减速,最后在月面上着陆。当工作 完毕后,抛掉这一发动机,载人飞船部分利用上升发动 机离开月球返回地球。
☆登月舱
位于服务舱之下、第三节火箭顶部的金属罩内, 总高度为6、99米,包括燃料在内总重量为15吨,在飞 船进入月球轨道后,指令舱与服务舱和第三节火箭顶部 分离,然后旋转一周,和登月舱对接。
☆紧急脱离火箭
位于阿波罗的飞船的顶端,一旦“土星V号”发生 故障出现危险,紧急脱离火箭就会把飞船带到高空以脱 离危险地区。
主要进行土星运载火箭测试任务,前后共发射了 10枚运载火箭,都比较顺利,充分说明土星运载火箭的 可靠性,其中土星V号是专门为载人登月计划准备的, 100%的成功率。
1964年5月13日— —1966年1月20日
美国进行了阿波罗飞船的逃逸救生系统测试,三 次成功,一次失败。(失败是由于火箭爆炸引起的,与 设计无关)
阿波罗登月计划
★事件
阿波罗登月计划(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 国从1961年5月25日到1972年底从事的一系列载 人登月的飞行任务。
★“阿波罗”的由来
阿波罗是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掌管诗 歌和音乐的太阳神,传说他是月神的胞弟,曾用 金箭杀死巨蟒,替母亲报仇雪恨。美国政府选用 这位能报仇雪恨的太阳神来命名登月计划,其心 情可想而知。
☆ 1961年8月——1965年3月,发射9颗“徘徊
者”号探测器。前6次失败,后3次大获成功。获得了 1.8万张月球表面的清晰照片。
☆ 1965年3月,实行代号为“双子星”的载人飞
行计划。
☆ 1965年3月—1966年11月,进行了12次试验
飞行,其中2次无人飞行,10次载人飞行。
☆1966年,启动了“勘测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器和“月球轨道
1966年2月26日— —1966年8月25日
阿波罗的不载人飞行试验,全面考察了阿波罗飞 船与土星运载火箭的综合性能,结果顺利。
★月球探测方面的努力
☆ 1958年——1960年,先后发射了9颗“先驱
者”探测器,由于技术原因,全都失败。
☆ 1961年8月 ,启动了“徘徊者”探测器计划,
旨在选择不同的高度拍摄月球表面的状况,验证登月飞 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