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我校的英语课做为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科目之一,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我们在小班化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实践与思考做如下汇报,敬请批评指正!英语课要留下什么?我们学校自从进行了读书活动后,学生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要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我们的小班化英语课堂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除了留下语言,还要留下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小班环境的情景创设。
对英语学习而言,学生几乎不太可能有不断交流英语的机会,一到家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在一起,不太可能和他们用英语来交流。
他们缺少英语语言环境,他们接触英语主要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则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阵地。
我觉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努力提高40 分钟的课堂教学实效。
小班学生人数少,每个学生单独的学习空间就相对增大,教学活动的空间增大,无论是小班环境的创设还是教学气氛的营造,都有着很大地潜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我们在英语课小班化教学中,从课桌椅的排列上,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座位“秧田式”的排列方式,学生桌凳、座次不固定,教师在教学时间内能与学生全程相处。
就英语学科而言,当然,课桌椅的排列一定要与课上的内容和情景呼应。
又如,在讲解新课内容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坐,非常便于老师示范和学生表演。
再如,进入练习测验课,学生一人一桌,这样对每个学生都很公平。
这样的排列省去了提问、叫名的时间,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时间,构成了多向交流的布局,非常随意而方便,教室,课堂真正成了孩子快乐生活、求知长进的乐园。
二、在小班化教学中合理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在每节课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是基本目标,通过老师的一节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目标的要求,第二是发展目标,通过老师的一节课引导开发学生的智力,使部分学生超出基本目标而达到发展目标,通过目标的设立,使教师明确了一节课的任务。
带着目标备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英语课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小组中去完成,并检测其学习的效果。
小班化教学可让教师更有精力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
我们所任教的几个实验班,每班三十几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测试成绩、智力因素等,将班内的学生进行了分层。
一般情况下,在英语课上我们把学生分为三层:A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B层学生一般,接受能力稍差,但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也能主动学习。
虽然积极提问,但需要老师及学生的帮助。
C层学生学习无自觉性,在学习上存在障碍,需要老师时时督促,刻刻关注。
我们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一组内有A、B、C层学生,以小组发展的形式将其捆绑在一起。
使学生在小组群体活动的互动中,优等生的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
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也可以提高合作、交往的能力,使优等生可以带动学困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
许多对小组探究进行过研究的专家强调:建立英语学习小组应同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
在人员“质”的方面,我们按照上述三层的分配方法进行了质的分配,在人员“量”的方面,每小组4-6人,共6-8个小组。
学习小组的合理分配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在我们在日常小班化教学中,在单词或句型课中,教师常在示范一个单词或一个新句型后,分别检查每组组长的发音(组长采取轮换制),然后分别由小组长指导组员展开组内互助互学,这样既可以提高练习密度,又可增强练习的准确性。
当教师需要反馈组内练习效果时,分别对组内一名学生示范检查,当反馈的信息准确时,教师既对组长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又对回答问题者给予表扬,使每一层次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这样的教学方法同样能适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兵”教“兵”的作用。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适合小班化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如在阅读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常采取下面的方式:首先给学生三至五分钟时间,自读文章(大声朗读),理解文章大意。
并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各自读不准的单词,译不准确的词组或句子。
接下来,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校正各自读不准确的单词并且正确划分意群,找到长句子的准确停顿位置。
然后,小组讨论,鼓励中差等学生提出各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组合作效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深入其中,加以引导。
并且为了让各小组有压力有动力,在检查这一环节,教师会重点挑中等偏下的学生翻译文章,回答问题。
优胜组在给予加分鼓励。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以往的大班四五十人,一节课下来,学生练习机会只有一二十人,大部分学生成为看客、听客。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小班人数只有二、三十人,每节课学生的发言机会至少为大班的两倍、甚至更多。
每个学生在班上的交流频率大大高于大班。
他们不再是听众,而是参与者,在班内、组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尤其能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一节五年级的英语课上,在操练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I have …. 这一句型时,教师借助小班人数少这一优势,发给每人一张图片或一件实物,让学生拿着它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对其他同学进行提问,或者把它藏在背后,让别人猜猜是什么,比一比谁在规定时间里问答的次数多。
据统计,在小班化教学中每人每分钟问答操练可达5-6次,其效率是为大班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这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游戏的主角,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不会感到是在听老师上课,而是感到自己在上课,同时还在与别人竞争,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巩固。
同时,小班化的英语教学增强了师生间交流的密度,加深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
在英语课上、课下,老师和学生之间谈心、交往、提问、解答的机会增加了,师生关系真正做到了“亲密无间”。
因此,小班化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操练频率和效率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英语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五、在小班化教学中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就拿现在我们所选用的英语教材来说吧!我们现在所选用的英语教材——《PEP英语》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而改编的一套教材。
这套教材的基本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模式,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
那么小班化的英语教学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它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去进行语言交际,从而使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如:在四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利用CAI或图片依次呈现kitchen, bedroom, garden, living-room .学生每看到一副图就要快速说出一个与此图有关的词组。
如:看到kitchen学生可说:cook the meals. 当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用上以前所学的各种短语或句子。
如:看到kitchen还可说 have a snack; 看到bedroom可以说have a sleep, clean the bedroom, sweep the floor 等,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本课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了电脑软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上TPR活动,该老师是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单词,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是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这一活动,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在图与词的结合,并在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老师用多种不同方式的操练巩固,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老师充分采用由群体到个体再到群体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多角度的练习,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操练当中,给学生以指导,体现教师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地位。
六、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我们对于教材的使用上狠下了功夫,教材的学习是开放的,是综合的。
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再创造。
让学生感悟和体会。
我们还研究了学生。
我们在课堂上把握了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兴趣所在。
有一本书说:“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人类不仅有接受知识多少的差异,还有接受方式、节奏和速度的差异。
”。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发现一些孤独的学生,被遗忘的学生,课堂教学再生动,我们的课堂也是失败的。
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上的兴趣、方法、平时所花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尤其是英语课上学生的差距更是很明显,为了使每一个差生也不掉队,我们在课堂实践中,将学生分为三层,例如,在三年级的一节会话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将学生分为三类,针对不同层次,A层为差生,他们是勉强,或连会话都读不出的一类,B层为能读会话,但不能就会话内容进行拓展的一类,C层为能改编会话内容,并进行表演的一类,通过分层,老师可以更多的关注差生,差生能达到基本目标的要求,优等生能达到发展目标的要求,通过分层,让A层的学生进军B层,B层的学生进军C层,层层递进,最后消灭差生,让他们不仅“吃饱”更能“吃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提升,同样是教师的任务。
七、小班化创新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法:1. 采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评价;在小学英语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如我们在恰当地运用好:Good! Good job! You did well. Great! Well done! You’re a good boy. You’re a good girl. 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地尊重学生,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生动的、表扬式的、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