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综合征1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2-03-15T09:34:52.1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任方元陈继红[导读] 布加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较大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完全梗阻性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
任方元陈继红(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感染科湖北恩施 445000)【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243-0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较大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完全梗阻性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两大综合征[1]。
我科确诊布加综合征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农民,因“反复腹胀伴双下肢水肿9月余”于2011年4月28日入住我科。
患者起病后曾于2010年7月20日在我科住院,诊断为“不明原因肝硬化并脾亢”,治疗好转出院。
此后反复出现腹胀及双下肢水肿,行利尿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诊治,再次来我科就诊。
既往否认肝炎等病史,无饮酒史。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神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听诊无特殊。
腹软,肝肋下未及,脾左肋下约3cm,质中,无触痛,腹水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入院查肝功能示:AST44.8U/L,TBIL36.4umol/l,DBIL11.8umol/l,IBIL24.6umol/l,TP50g/l,ALB26.9g/l。
血常规:WBC1.6×109/L,余大致正常。
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抗HAV、HCV、HEV及HBsAg均(-)。
腹部彩超示:肝硬化,脾大,脾静脉扩张;脾门部等回声:副脾可能;右侧附件区小囊肿;腹腔少量积液。
心脏、上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彩超示:心脏形态结构及瓣膜活动未见明显异常;肝硬化;肝静脉变细;下腔静脉起始端变窄。
上腹部CT示:肝段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腹部及心底近膈面区多发静脉曲张,肝大,淤血性肝硬化可能,脾大,综合考虑为Budd-Chiari综合症可能;肝右后叶下段强化结节影,建议随访鉴别于肝血管瘤和小肝Ca;副脾;右肾轻度积水。
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炎症伴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综合分析,诊断考虑:布加综合征。
诊疗经过:入院后给予护肝、利尿等治疗。
于2011年5月6日在局麻下行下腔静脉造影+下腔静脉球囊成型术,手术顺利。
5月13日复查肝静脉彩超示:肝静脉变细。
复查肝功能示:AST53U/L,TBIL28.3umol/l,DBIL13.3umol/l,TP61g/l,ALB33.62g/l。
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患者腹胀及双下肢水肿好转。
于2011年5月15日出院。
出院后嘱其定期复查彩超。
随访至今未再次出现双下肢水肿等情况。
2 讨论
布加综合征病因复杂,是一种少见疑难病,因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常易被误诊误治,因其临床症状及其转归酷似肝炎后肝硬化,临床上许多病例常被误诊为肝炎肝硬化长期治疗,效果不佳。
本病的确诊常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无创的实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可对95%以上的病例提示Budd Chiari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但DSA仍是诊断BCS的金标准[2,3]。
对于不明原因肝硬化,特别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首先考虑本病的可能,可首选彩超进行常规鉴别。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布加氏综合征的首选治疗。
参考文献
[1]Janssen HL,Garcia-Pagan JC,Elias E,et al.Budd-Chiari syndrome:A review by an expert panel.J Hepatol,2003,38:364-371.
[2]Gailloud P,Oishi S,Carpenter J,et a1.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angiography:new tool for simultaneous three—dimensional rendering of vascular and osseous information during rotational angiography,AJNR Am J Neuroradiol,2004,25(4):571—573.[3]Kubo T,Shibata T,Itoh K,et.a1.Outcome of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venoplasty for hepatic veuous outflow obstruction afte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Radiology,2006,239:28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