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治类型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ppt

难治类型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ppt

(4)如下腔静脉为陈旧性血栓,可分期球 源自扩张留置导管溶栓后再次造影
2009年2月9日造影 发现下腔静脉血栓,
病变穿通后小球囊
扩张,并抗凝治疗
2009年5月14日 造影示下腔静 脉再次闭塞但 无血栓,遂再 次破膜后大球 囊扩张
3、肝静脉病变
(1)肝静脉病变扩张成形 (2)副肝静脉病变扩张成形 (3)TIPSS
如何提高复杂性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成 功率?
术前有效的影象学评估:MRV、CTV及3DDSA检查;
术中耐心操作,多角度变换C型臂角度,双 向联合穿刺可提高穿通病变的成功率;
分期下腔静脉病变扩张成形可确保治疗的 安全性。
提高对肝静脉型BCS的认识: 加强对非肝炎性顽固性腹水的排查,有经
双隔膜、偏心
短段病变、上下错位
短段病变、上下错位
长段病变
长段病变,双隔膜
下腔静脉病变上下错位
长段病变
治疗体会:
(1)穿通病变后导丝进入右心房必须顺畅, 并跟进导管造影证实,不可盲目扩张,以免造 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
(2)穿刺病变有困难时要变换角度透视,确 保穿刺方向的正确性。
难治类型布加综合征 的介入治疗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高 涌 余朝文 聂中林 陈世远
难治类型布加综合征包括
1、下腔静脉病变(下腔静脉特殊形状隔膜、下 腔静脉病变上下错位、下腔静脉长段闭塞)
2、下腔静脉病变合并血栓 3、肝静脉病变(主肝静脉病变、副肝静脉病
变、肝静脉弥漫病变)
我院自1995年至今通过手术和介入治疗BCS 已近千例,近年来对介入治疗相对困难的
(2)病变较硬或病变较长应由小球囊至大球 囊逐步扩张或分次扩张,分次扩张不致于将病 变处扩破。
2、下腔静脉病变合并血栓形成
(1)彩超证实为新鲜血栓且量少可采用吸 栓后,行破膜、扩张
(2)彩超证实为新鲜血栓可留置造影导管 溶栓,二期扩张
(3)彩超证实为新鲜血栓,可采用小球囊 扩张,二期再用大球囊扩张
验的彩超医生可提示肝静脉病变;
MRV、CTV具有诊断价值; 副肝静脉扩张成形具有重要意义。
TIPSS的应用扩大了BCS介入治疗的范围。
经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穿刺联合破膜
可采用Amplatz导丝硬头、Landerquist导丝 、 Rups 100
破膜时要按照下腔静脉角度
穿通病变后,跟进导管确定导管在血管腔 内,然后再用球囊进行扩张
斜膜
偏心病变
下腔静脉病变上下错位
下腔静脉病变上下错位
下腔静脉病变上下错位
双隔膜、偏心
(3)改良TIPSS的应用
肝静脉弥漫病变使得外科手术和常规介入 治疗均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改良TIPSS(覆 膜支架的植入)使得门脉高压的到有效的 控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以腔内介入技术为首选,
但存在困难情况时应根据具体类型区别对 待,必要时仍需要外科手术解决,掌握严格 的适应证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 愈率。
(1)肝静脉病变扩张成形
下腔静脉造影示:肝静脉未显影
治疗步骤
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经颈内静脉行肝静
(2)副肝静脉扩张成形
对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传统的观 点认为主要是针对门静脉高压而采取姑息 性门腔分流手术,疗效差、并发症多。
介入治疗主要采用经皮肝穿刺及经右颈内静 脉联合途径直接对肝静脉主干病变进行疏 通,从生理解剖上恢复肝静脉血流,具有 符合生理学特征及根治性效果,疗效确切。
病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就其方法报告如 下:
1、下腔静脉病变
对于下腔静脉特殊类型隔膜(隔膜呈刀削 状、垂直状隔膜、隔膜上下的IVC错位在管 径的3/4以上者)、下腔静脉长段闭塞者 (下腔静脉阻塞段往往在3cm以上):首先 经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穿刺联合多体位造 影,明确隔膜上下的下腔静脉错位及角度、 病变的形状和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