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资料全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资料全

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声现象
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
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省力杠杆:L 1>L 2
杠杆的应用 等臂杠杆:L 1=L 2 费力杠杆:L 1<L 2
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 动滑轮: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以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 动=1/n ·G) 轮轴:既可省力,也可费力.(看动力作用在轮上,还是作用在轴上) 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计算公式W=FS;单位及换算 机械
功能
简单机械
功的原理:理想情况:W总=W有用;非理想情况: W总=W有用+ W额外
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100% 功率:定义;意义;计算公式;单位及换算
机械能;动能定义及影响因素;势能(重力、弹性)定义及影响因素。

电路
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连接方式
串联: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常用的电路符号:电源,开关,小灯泡,电阻, 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家庭电路
入户线:火线和零线,为了防止用电器漏电还要接地线
组成: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护设备,用电器,导线。

家庭电路电压:220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流
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形成电流的条件:自由移动的电荷,电压
方向: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
单位:安培(A),单位换算:1A=1000mA=1000μA。

测量工具:电流表
使用方法
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读数方法
0~0.6A,每格0.02A。

0~3A,每格0.1A。

电压
作用: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

单位:伏特(V),单位换算:1kV=1000V=1000mV。

测量工具:电压表
使用方法
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
不能超过电压表量
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读数方法
0~3V,每格0.1V
0~15V,每格0.5V
电阻
物质按导电性能分类: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单位:欧姆(Ω),单位换算:1MΩ=1000kΩ=1000Ω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变阻器
工作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连接原则:“一上一下”。

连接方法有两种。

与用电器串联。

常见变电阻器有:________,________等。

常见用途
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

改变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压和电流。

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R U I ,公式变形U=IR ,R=U/I
应用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公式:R=U/I 判断电路故障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处处相等:I=I 1=I 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 1+U 2 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 1+R 2 电压分配于电阻的关系:U 1:U 2=R 1:R 2 并联电路的特点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I=I 1+I 2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U=U 1=U 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1/R=1/R 1+1/R 2 电流分配于电阻的关系:I 1:I 2=R 2:R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