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练习大国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严格限定国王的权力,确定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国会,并规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
”这些观点应出自(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法典》D.《共产党宣言》2. 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说明英国对哪国的掠夺( )A.中国B.印度C.北美D.拉美3. 如图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B.拥有世界市场C.原料产地遍布全球D.工业革命推动4. 这是一份激荡人心的政治檄文,它宣称北美13个殖民地“已经解除对英王的一切效忠,成为自由而独立的国家”。
它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典》5. 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中制作了下面的图表。
与图表中③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独立战争B.南北战争C.罗斯福新政D.美苏争霸6. 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是一个“暴发户”。
这里的“他”是指( )A.华盛顿B.拿破仑C.林肯D.罗伯斯庇尔7. 1989年7月14日,法国在200周年国庆纪念活动中,用飞机洒下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献给人类文明的礼物”。
这一“礼物”应该是( )A.《社会契约论》B.《人权宣言》C.《拿破仑法典》D.《共产党宣言》8.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列宁亲自领导和指挥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D.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9. 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10.某班在排练历史情景剧时,有一句台词: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该情景剧反映的是( )A.商鞅变法B.大化改新C.俄国农奴制改革D.美国内战11. 根据图片信息,下列各项最符合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B.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C.经济持续、缓慢增长D.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
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
”文中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C.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D.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13.《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它是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14.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
这场特殊战争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约组织成立D.华约组织成立15. 下列四幅图片,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是( )16.(2011年乐山)下图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你认为该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A.雅尔塔会议B.两极格局形成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17.(2011年徐州)20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
”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B.苏德战争C.华约建立D.苏联解体18.(2011年内江)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并宣称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轰炸还在继续。
联系之前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些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两极格局形成B.“冷战”局面还在继续C.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19.(2010年龙岩)当前全球笔记本电脑的95%都是由中国人研发和生产的,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都与国际品牌达到同一水平。
从中国走出去的联想、宏基、华硕和神舟正逐步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角。
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B.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D.老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逐渐落伍20.当今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已经联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各国都在一条船上”。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 )A.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B.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使其经济地位下降C.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6分,24题16分,共60分)21.(2011年徐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二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三部文件?(6分)(2)材料一法律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标志着这个国家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3)材料二的文件是在何时颁布的(写出年月日)?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2分)(4)材料三的文件是由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一机构通过的?(2分)(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写出它们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
(2分)22.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1223.(2011年菏泽)中、美、日三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美、中日关系一直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影响重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
2007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时说,在这里就好像“回到了2 500年前的文化原点”,强调日中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古代史上友好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主流,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分)(2)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4分)(3)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孔庙题词“温故创新”(如图),对孔子的“温故知新”做一字之改,使人联想到中日关系的未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田康夫题词的理解。
(2分)(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中美关系的发展”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列出了以下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请你从中美关系的角度说明其选择的主要理由。
(824.(创新探究)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1)上述图片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
请你完成:A.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名称是;名称是。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2分)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读图(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四(3)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2分)(4)综上所述,造成国家间分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1.A2. B3. D4. B5. C6. B7. B8.C9.B 10.C 11.A 12.A 13.B 14.A 15.B 16.C 17.D 18.D 19.B 20.A21. 答案:(1)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
(6分)(2)限制王权。
君主立宪制。
(2分)(3)1776年7月4日。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或美国)的诞生。
(2分)(4)制宪会议。
(2分)(5)宣扬民主,反对专制。
(2分)(2)罗斯福新政;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尼克松访华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建交等(回答任一项,符合题意即可)。
(2分)23. 答案:(1)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答出其中一项即可得分,共2分)(2)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分)(3)反映了他对孔子思想的高度认同,蕴涵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之意。
(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分)(2)作用:加速了法西斯集团的灭亡和二战的结束。
(2分)影响:形成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造成了世界的动荡不安。
(2分)(3)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2分)(4)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2分)认识: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