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行业行动计划20xx年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为C5H8O2,化学式量为100.1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MMA,简称甲甲酯。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产透明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PMMA)的单体。
易燃,有强刺激性气味,有中等毒性,应避免长期接触。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路线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重点产品服务应用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基地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原则1、因地制宜,示范引领。
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
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2、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新经营模式和业态,推动联合重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优胜劣汰;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3、坚持协调发展。
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4、坚持创新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效益。
5、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6、坚持开放发展。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本着互利共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加快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三、背景分析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为C5H8O2,化学式量为100.1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MMA,简称甲甲酯。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产透明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PMMA)的单体。
易燃,有强刺激性气味,有中等毒性,应避免长期接触。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单体,也与其他乙烯基单体共聚得到不同性质的产品。
用于制造有机玻璃、涂料、润滑油添加剂、塑料、粘合剂、树脂、木材浸润剂、电机线圈浸透剂、离子交换树脂、纸张上光剂、纺织印染助剂、皮革处理剂、印染助剂和绝缘灌注材料等。
2018年全球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产能为505.6万吨,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及欧洲,全球MMA产能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中国90.5万吨(占比17.9%)、美国90.1万吨(占比17.7%)、日本54.7万吨(占比10.7%)。
世界MMA的主要生产商为三菱丽阳、罗姆(赢创)、陶氏化学、住友化学、旭化成总产能为341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67%。
2019年,中国大陆产能为102.5万吨,主要生产厂家有吉林石化、三菱丽阳(璐彩特)、罗姆化学(赢创)等厂家。
据统计,2014-2019年间,中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产量59.21万吨,同比增长40.31%;2019年中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产量67.51万吨,同比增长14.02%。
我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应用主要用于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氯乙烯加工抗冲助剂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及用作腈纶第二单体等领域。
广泛应用于汽车、医学、建筑、纺织、电子电气、涂料等诸多行业,可作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光导纤维、光学镜片、机器人等高端材料的基础原料。
近年来,我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需求量稳步增长,已经成为全球三大消费市场之一,2019年中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需求量84.1万吨,同比增长20.45%。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出口量5.79万吨,同比下降9.39%;2019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出口量4.96万吨,同比下降14.34%。
数据显示:中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口量要远大于出口量,2018年中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口量16.4万吨,同比增长29.75%;2019年中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口量21.55万吨,同比增长31.40%。
2020年6月中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区域市场价格基本保持在13000元/吨左右,华东地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区域市场价格是12800元/吨;华北地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区域市场价格是12350元/吨;华南地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区域市场价格是13600元/吨。
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下游市场需求,未来全球MMA供应增长点主要在中国,国内竞争日益激烈,MMA出口量或逐年递增,而进口依赖度将逐年降低。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取代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指日可待。
四、区位环境分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区域xx个和xx个百分点。
在减税降费背景下,来源于广州地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总体保持平稳。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要坚持抓当前、打基础、利长远,更加专注于稳就业保民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左右;更加专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新型消费、升级消费持续壮大,进出口促稳提质;更加专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xx%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升到xx%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xx%,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下达的年度任务,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范。
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总体上,有基础有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低端制造环节加速向低收入国家转移,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对我国发展形成双重挤压。
围绕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博弈更加激烈,经贸摩擦政治化倾向抬头,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区域合作发展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深刻形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同时,多年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需要调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进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
现阶段具备了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有利条件。
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
我省经济体量大,要素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为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发展呈现新的阶段特征,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将为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地区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力转换需要一定过程;科研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不能满足转型发展需要,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难度加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下降,潜在产出能力逐步降低;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元,社会成员基本素质和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加快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推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
以市场化、法制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