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设计手册

产品设计手册

產品設計手冊(發鉗類)設計基本目錄1.1 外觀結构設計-------------------------------41.1.1手柄外觀------------------------------------------41.1.2塑膠手柄厚度設計-------------------------------4 1.1.3手柄表面溫度控制-------------------------------5 1.1.4噴油或電鍍手柄----------------------------------6 1.1.5手柄接口位避免批鋒----------------------------7 1.1.6手柄紙口位設計----------------------------------8 1.1.7紙口位間距設計----------------------------------9 1.1.8避免水口位气紋----------------------------------10 1.1.9字嘜面積位----------------------------------------11 1.1.10手柄字嘜高度------------------------------------12 1.1.11手柄上功率字嘜厚度----------------------------13 1.1.12手柄外套設計------------------------------------14 1.1.13隔熱套与手柄配合------------------------------15 1.1.14隔熱套与手柄間的溫度測試-------------------16 1.2塑膠螺柱設計----------------------------------171.2.1螺絲柱外觀-----------------------------------------17 1.2.2螺絲柱的合理設計要求---------------------------17 1.2.3下手柄塑膠螺絲筒設計---------------------------19 1.2.4螺柱与螺絲的配合---------------------------------20 1.2.5避免螺絲出現懸空---------------------------------21 1.2.6埋頭螺絲孔設計------------------------------------22 1.2.7上下手柄緊度設計---------------------------------23 1.2.8避免螺絲滑牙或螺柱爆裂-------------------------24 1.3 塑膠配件設計----------------------------------251.3.1按的大小設計----------------------------------------25 1.3.2避免窗口過大----------------------------------------26 1.3.3管位片的設計----------------------------------------27 1.3.4燈蓋字嘜的設計-------------------------------------281.3.5牙圈和旋鈕与VR的配合設計---------------------291.3.6 VR調轉-----------------------------------------------301.3.7手柄与轉尾配合--------------------------------------321.3.8手柄轉尾部分設計-----------------------------------331.3.9按的窗口避免異物、小批鋒或小台梯-------------341.3.10按的窗口大小設計-----------------------------------351.4 內部結构及其它方面設計------------------361.4.1手柄注塑避免間隙或缺失----------------------------361.4.2手柄模印編號------------------------------------------361.4.3塑膠件之間的間隙設計-------------------------------361.4.4彈片中心位与線路板固定位成水平-----------------371.4.5手柄薄弱位檢測----------------------------------------381.4.6紙口位爬牆距离----------------------------------------381.4.7塑膠件避免用油作潤滑--------------------------------391.4.8手柄內部元件的裝配緊度-----------------------------391.4.9環保符號設計-------------------------------------------401.4.10落地測試------------------------------------------------411.4.11煲机后,手柄不能老化、變軟-------------------------41一.要素的要求發鉗在我公司生產的產品中所占的比例相當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作好發鉗制造工藝設計与開發,是公司生存的主要命脈,是公司在新世紀商業走向輝煌的關鍵。

這要求我們在設計与開發過程中,首先應明白發鉗制造工藝設計的基本要素, 要求我們深刻領會和掌握產品各部分零件的規格及主要功用;与此同時,也要求我們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努力探索開發設計新產品的新路子。

二.設計基本要素的概述本公司開發制造的發鉗,主体上可分為五大類:1.塑膠類(手柄、隔熱套、木嘴);2.線路板(PCB板);3.發熱組合;4.發通(夾);5.電源線1.塑膠類設計發鉗手柄設計十分重要。

整個手柄設計均要以确保安全,防止触電為前提。

要求外觀亮麗,款式新穎,大方适用。

1.1 外觀(層)結构設計1.1.1 手柄外觀發鉗手柄大身表面應平滑、完整,不能出現縮水現象。

手柄的所有塑膠表面在產品正常操作時溫度不能超過70℃,尤其是离隔熱套最近的位置。

發鉗在操作時,主要使用功能依賴于發熱,產品各部件均有不同程度的傳熱,与人体直接触及部位乃屬手柄。

所以,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避免手柄表面溫度過熱這一因素,具体地說:1.1.3.1) 隔熱套選用。

一般采用隔熱能力強,耐高溫性能优良的PBT 材料。

該种材料有兩類,一類為1401,94HB;另一類為SK652,94V0,均為黑色。

燃燒時冒濃煙,難著火,呈臭味,多數耐高溫。

1.1.3.2) PCB 板溫升控制。

PCB 板溫升過高會直接促使手柄溫度高,因此設計PCB 板時,盡量使用功率較小 之下 1.1.41.1.4.1) 手柄噴油前,表面應清洁、無灰塵; 光滑、無批鋒。

1.1.4.2) 油漆內不能混有与油質無關的任何雜質,以便能順利均勻噴洒在手柄上,油層才不會剝落。

1.1.4.3) 噴油成分應調和均勻,噴油后油質要能均勻地粘附在手柄上。

1.1.4.4) 噴油手柄烘烤的溫度應适中,溫度過低無法提高生產效率,溫度過高會烤坏手柄,同時也會使油層掉落。

發鉗手柄噴油分兩种,一种為噴橡膠油,另一种為噴銀油。

1.1.4.5) 橡膠油為一种透明色油質,覆蓋在手柄上不會改變手柄本色,因此,手柄一般在噴油前先絲印;由于上造成塑膠產品接縫邊緣(里外)處露出批鋒,致使產品不便于裝配或使用。

1.1.5.2) 裝配模具后,鎖定模具的壓力應達到使模具自然緊貼,不能讓熔化的塑膠在壓力的推動下模具產生位移或松動。

1.1.5.3) 模具過于老化。

模具經過無數次使用或裝卸,使模具的內腔壁磨口或接合處產生多次磨損,增大了模具接合處的間隙所致。

1.1.5.4) 對過于老化的模具,應按老者”下崗”、推陳出新的方式處理,采用備用模具或新模具替換。

1.1.6手柄紙口位設計:上下手柄紙口位要吻合自然,不可錯位,不松不緊,不能出現任何爆裂。

1.1.6.1) 上下手柄紙口位的凹槽口与其銜接的凸牆部分配合應十分緊密。

設計時應謹慎考慮下手柄凹槽口的內空寬度与上手柄凸牆寬度;一般地,下手柄凹槽口的內空寬度應比上手柄凸牆設計寬大約0.2mm。

1.1.6.2) 下手柄紙口位凹槽口的上部与底部寬度不一樣,為考慮紙口位銜接自然,不松不緊,通常凹槽口上部寬度比底部要寬,成為梯形狀;同樣的道理,上手柄凸牆部位應設計為上榨下寬,這樣才能上下門當戶對,緊密接合。

1.1.8.3) 設計時,應考慮調節注塑机溫度,溫度不夠,塑膠流動性差,會產生膠料滯留,凝聚成气紋,所以應考慮設法將注塑机溫度适當調高。

1.1.12手柄外套設計如果手柄有外套,外套需轉動自如,不能出現凸凹不平或外套外翹不良。

1.1.12.1) 手柄設計外套時,外套前后兩端与手柄之間應有自由轉動間隙,此間隙距离最大不超過0.5mm。

1.1.12.2) 手柄前后兩端的外徑不一樣大,在(用外套的)手柄上模印有一梯形符號,表明手柄前后有大小的標志;設計時應考慮前大后小的過余尺寸,過余尺寸一般設計為0.2mm左右。

1.1.12.3) 外套的塑膠厚度尺寸与手柄的厚度一樣最少應達到2.1mm的安全設計標准。

1.1.12.4) 其它使用超聲波机壓貼的外套,設計的大小尺寸應与手柄所留空位尺寸相配1.1.13隔熱套与手柄配合手柄組裝隔熱套以后,前端不能离隙或異位;壓裝隔熱套的力不能太大,否則會造成生產裝配困難。

1.1.13.1) 手柄与隔熱套的良好配合組裝,應取決于隔熱套”頸”部与持住”頸”部的上下手柄內徑設計尺寸。

隔熱套”頸”部的外徑尺寸需比持住”頸”部的手柄內徑尺寸小0.1mm;同時”頸”部的寬度尺寸亦要比持住它的手柄寬度尺寸小0.1mm,如此才不會造成生產裝配困難。

1.1.13.2) 隔熱套上螺柱孔的內徑尺寸應大于螺絲筒的外徑尺寸,最少大0.5mm,隔熱套上的止動銷寬度設計應比挾持它的塑膠部分小0.1mm。

1.1.13.3) 進入手柄內的隔熱套部分的外徑尺寸不能過大,太大裝配時會過緊,以致于生產裝配困難,影響生產效率。

熱套之間的溫度很重要。

詳細情況參見1.1.13部分所述。

1.2 塑膠螺柱設計1.2.1 螺絲柱粗壯度螺絲柱外圍”苗條”,不夠粗壯;十分脆弱,易于褶斷。

1.2.2 螺絲柱的合理設計需符合下列要求:,容易掣;倘若螺柱與手螺柱內徑尺寸与螺絲外徑尺寸要相配合,內徑不能太大,否則螺絲鎖不緊手柄,裝配不牢;內徑太小,螺絲會打不進螺柱或擠破螺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