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报告委托单位:建筑地址:鉴定日期: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报告签发人:xxxx有限公司xx年 xx月 xx日目录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报告1一、建筑物概况3二、鉴定目的、内容、依据及检测仪器32.1 鉴定目的32.2 检测鉴定内容和方法32.3主要依据42.4检测仪器设备4三、建筑使用历史及图纸资料调查43.1 建筑使用历史、现状和使用环境调查43.2 建筑资料调查5四、结构构件工作状态检查54.1 地基基础检查情况54.2 上部结构变形、损伤检查情况54.2.1 上部承重结构 (5)4.2.2 围护构件 (6)五、建筑主体结构构件检测65.1 结构平面布置图测绘65.2构件尺寸检测65.3钢筋配置检测85.4 材料强度检测95.4.1混凝土强度检测95.4.2钢材的强度检测115.5钢结构构件焊缝检测11六、结构承载力验算116.1 计算参数126.2 结构分析模型126.3 柱承载力验算及安全性评定136.3.1柱承载力验算136.3.2框架柱的轴压比验算136.4 梁承载力验算及安全性评定156.5 屋桁架杆件验算及安全性评定15七、结构系统的鉴定评级16八、结构可靠性鉴定结论17九、处理建议18评级解释19附图一:结构平面布置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 部分现场工作照片及部分缺陷照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 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检验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3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4 焊缝质量检测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报告一、建筑物概况该厂房位于xxx工业园,建于90年代初期,建筑面积约8000m2,作库房使用,其中1~11×B~C轴为第一期建设,其余部分为二期建设。
该建筑为一幢三跨的单层排架结构,屋盖为三角形钢桁架与梯形钢桁架支承镀锌铁皮。
主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排架柱、连梁及钢桁架承重。
设计图纸不全,加改建、扩建情况不详,维修改造历史不详(建筑外貌见照片1)。
建筑外貌二、鉴定目的、内容、依据及检测仪器2.1 鉴定目的为了解1#干料棚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及承载力是否能足屋面将增加的光伏设备(设计荷载0.25KN/m2)的使用要求,受xx公司的委托,我司派员对该委托事宜进行检测鉴定。
2.2 检测鉴定内容和方法1对该建筑物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并绘制平面布置图;2检测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尺寸、钢桁架的构件尺寸;3采用钢筋位置检查仪检测梁柱的钢筋配置情况;4采用钻芯法检测梁、柱的混凝土强度;5对该建筑的结构缺陷(裂缝、锈蚀、变形等)进行普查;6根据检测结果和国家规范对该建筑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分析;7根据检测及承载验算结果,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对该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进行评定。
2.3主要依据1《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5《焊缝无损检测磁粉检测》(GB/T 26951-2011)6《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2010);7《焊缝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验收等级》(GB/T 26952-201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14现场实地勘察和实物检测的有关数据、委托方提供查阅的资料文件及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等。
2.4检测仪器设备1工程钻机(CABR1)2混凝土钢筋位置检测仪(ZBL-R660)3楼板测厚仪(H51)4卡尺、卷尺5激光测距仪三、建筑使用历史及图纸资料调查3.1 建筑使用历史、现状和使用环境调查该建筑物原为干煤堆放棚,拟将改为材料库房使用。
该建筑无腐蚀和高温环境;建筑物周边无深坑、边坡、挡墙、河道。
3.2 建筑资料调查委托单位提供了该建筑物的工程岩土勘察资料及部分设计图纸,但设计资料不全、工程施工资料不全。
该建筑由xx设计出图,施工单位为xx建筑工程公司。
四、结构构件工作状态检查4.1 地基基础检查情况建筑上部承重结构构件未发现有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明显裂缝、变形、倾斜现象;建筑场地地基稳定,无滑移迹象。
4.2 上部结构变形、损伤检查情况4.2.1 上部承重结构1、该建筑结构平面布置规则,结构构件连接方式基本可靠。
结构在一起与二期交接处在1/11~11留置结构缝,其它位置未设计结构缝,不符合抗震设计规范,故结构传力途径不合理。
2、A~B轴与C~D轴屋面檩条有明显变形现象;B轴与C轴竖向支撑纵向系杆下绕变形,车道走道板刚度不足下绕变形严重。
3、大分屋架锈蚀,纵向端部各两榀桁架及节点锈蚀严重,钢表面氧化皮掉落,肉眼可见相当的点蚀。
A~B×1~21、B~C×1~11、C~D×3~21区域支座节点锈蚀严重。
4、B~C轴区域屋架支撑系统能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要求,柱间支撑因锈蚀导致断裂、缺失,上柱支撑与下柱支撑间缺少系杆,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要求。
A~B与C~D 区域上弦平面支撑缺少竖杆,竖向支撑屋脊处缺少系杆,不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要求,柱间支撑根部有严重锈蚀现象。
5、部分柱子缺棱掉角,钢筋外露锈蚀,屋面预制板底筋外露锈蚀,混凝土构件出现较多的因钢筋锈蚀导致沿筋裂缝,其中10×B有一根纵筋断裂,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较差。
6、局部位置连接不可靠,B×16-17处系杆连接时用螺丝做连接板;C×6-7处上柱支撑与节点板连接时,支撑扭转仅单边与节点板连接,支座节点螺栓的螺帽未拧紧。
4.2.2 围护构件A~B轴与C~D轴屋面檩条锈蚀、下挠变形;B~C轴墙梁锈蚀严重,个别墙梁因锈蚀掉落,部分彩钢板缺失。
五、建筑主体结构构件检测5.1 结构平面布置图测绘经现场实测,结构平面布置图见本报告附图一。
5.2构件尺寸检测现场检测的柱截面尺寸结果见表5.1,连梁截面尺寸结果见表5.2,桁架钢杆件截面尺寸见表5.3柱截面尺寸检测结果(单位:mm)表5.1连梁截面尺寸检测结果(单位:mm)表5.2钢杆件截面尺寸检测结果(单位:mm)表5.35.3钢筋配置检测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对钢筋混凝土柱及连梁的钢筋配置情况进行抽样检测。
钢筋混凝土柱钢筋配置情况检测结果见表 5.4;连梁钢筋配置情况检测结果见表5.5;钢筋混凝土柱钢筋配置情况检测结果表5.4连梁钢筋配置情况检测结果表5.55.4 材料强度检测5.4.1混凝土强度检测经采用钻芯取样法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抽芯取样,并在自然干燥状态下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检测报告见附件1),检测结果见表5.6,混凝土强度推定结果见表5.7,(以下空白)(以下空白)检测结果表明梁、柱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基本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限值C20的要求。
5.4.2钢材的强度检测采用表面硬度法对杆件钢材的强度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各钢材的抗拉强度符合原设计Q235B级钢的强度要求,抽样结果详见表5.8。
杆件钢材强度抽样结果汇总表5.85.5钢结构构件焊缝检测委托xx公司,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规范和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 203-2007标准要求,对厂房钢结构部分焊缝现场进行20%超声波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焊缝经超声波检测未发现超标缺陷,其质量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
(以下空白)六、结构承载力验算6.1 计算参数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对该建筑承载能力进行验算。
本工程鉴定分析所采用的主要计算参数见表6.1表6.16.2 结构分析模型6.3 柱承载力验算及安全性评定6.3.1柱承载力验算部分柱承载力验算结果见表6.2。
部分柱承载力验算结果表6.2柱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物柱配筋均满足承载力要求,但A轴与D轴纵筋配筋率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最低要求。
6.3.2框架柱的轴压比验算部分框架柱的轴压比验算结果见表6.3。
部分框架柱的轴压比验算结果表6.3验算结果表明:该房屋框架柱的轴压比均满足规范要求。
6.4 梁承载力验算及安全性评定框架梁验算,部分框架梁验算结果见表6.4。
部分梁承载力验算结果表6.4框架梁的承载力验算表明:该建筑梁实配纵筋均满足承载力要求;箍筋的配筋率不满足现行箍筋最小配筋率要求。
6.5 屋桁架杆件验算及安全性评定芬克式形桁架杆件、梯形桁架的承载力及长细比验算结果见表6.5。
(以下空白)部分桁架杆件验算结果表6.5桁架杆件验算结果表明:芬克式桁架部分,除编号为7、8、9、10、12、13的杆外,其余杆件均布满足增加光伏设计后的使用要求。
梯形桁架部分,除编号为12、17、28外其余各杆件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七、结构系统的鉴定评级该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鉴定评定结果见表7.1(以下空白)表7.1结构单元安全性等级评定结果表明:该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单元、上部承重结构单元、维护系统承重单元的安全性依次为A级、D级、C级。
八、结构可靠性鉴定结论1、地基基础:建筑物无明显的沉降裂缝、变形或位移;建筑场地地基稳定,无滑移迹象。
地基基础的可靠性等级评为A级。
2、上部承重结构:A轴与D轴的框架柱纵筋配筋率不满足规范要求;A轴与D轴屋面梁箍筋面积配筋率均满足规范要求;芬克式桁架部分构件基本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梯形桁架部分,少数杆件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混凝土强度基本满足规范要求;未发现上部承重构件有不适于承载的侧向位移;B~C轴之间结构布置基本合理,体系完整,传力路线设计正确,但个别构件间的联系连接方式不正确。
A~B轴及C~D 轴之间竖向支撑间缺系杆,横向水平支撑缺竖杆,支撑系统布置不合理,柱间支撑不满规范要求,未形成完整的支撑系统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构件有较多的钢筋外露、锈蚀及因锈蚀导致的混凝土保护层胀裂现象或沿筋裂缝,部分构件底部有缺棱掉角现象;桁架支座节点锈蚀严重,结构相当部分钢构件存在较严重的锈蚀现象,端部边榀桁架锈蚀严重。
上部承重结构的可靠性等级评为D级。
3、围护结构:A~B与C~D轴屋面檩条有明显的下挠变形,B轴与C轴部分系杆与车道板有不适于承载的下挠变形,A~B轴与C~D轴屋面檩条锈蚀、下挠变形;B~C 轴墙梁锈蚀严重,个别墙梁因锈蚀掉落,部分彩钢板缺失,围护结构系统的可靠性等级评为C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