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卦象图解

易经卦象图解

易图详解(图解)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讲对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 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 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 称为天地定位; 震巽两卦对峙, 称为雷风相薄; 艮兑两卦相对, 称为山泽通气; 坎离两卦相对, 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 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 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 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第一周期: 从坤卦左行, 表示冬至一阳初生, 起于北方; 从乾卦右行, 表示夏至一阴初生, 起于南方, 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 即由卦的初爻组成. 这一寒一暑, 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第二周期: 由卦之中爻组成, 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 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 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第三周期: 由卦之上爻组成, 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 即朔; 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 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中天八卦图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 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 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后天八卦图后天八讲流行, 形容周期循环, 如水流行, 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 五行的母子相生. 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 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 万物的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每周天360日有奇, 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 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每卦有三爻, 三而八之, 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比较============================================================================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出自《易传·系辞》上传的第十一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远古之时,盘古尚未开天辟地,天地宇宙混沌一片,仅有太易太初太素。

太易乃气之始,太初谓形之始,太素为质之始,此三类混为一团,无光无声无形无影,浑浑沌沌。

老子称之为:夷、希、微。

此时称为太极,亦称太一,又称太无。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太极生“两仪”。

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

但通常是指阴阳。

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古人概之为:阴阳。

两极符号:阳:▅▅▅▅▅阴:▅▅▅▅两仪生四象。

四象符号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生八卦。

八卦符号与卦名字为:仪:天地。

《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出阴阳。

”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

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分阳仪和阴仪两种,表达阳仪和阴仪的图形有很多种,上图是有代表性的两种,如图:《楚词》言“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浑天家言“天包地如卵里黄”,则天有九重,地为浑圆,古人已言之矣。

西洋之说,既不背于古,而有验于天,故表出之。

斋其言九重天也,曰最上为宗动天,无星辰,每日带各重天,自东而西左旋一周,次曰列宿天,次曰填星天,次曰岁星天,次曰荧惑天,次曰太阳天,次曰金星天,次曰水星天,最下曰太阴天。

自恒星天以下八重天,皆随宗动天左旋。

然各天皆有右旋之度,自西而东,与蚁行磨上之喻相符。

其右旋之度,虽与古有增减,然无大异。

惟恒星之行,即古岁差之度。

古谓恒星千古不移,而黄道之节气每岁西退。

彼则谓黄道终古不动,而恒星每岁东行。

由今考之,恒星实有动移,其说不谬。

至于分周天为三百六十度,命日为九十六刻,使每时得八刻无奇零,以之布算制器,甚便也。

其言地圆也,曰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

中国当赤道之北,故北极常现,南极常隐。

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

东西亦然。

亦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也。

以周天度计之,知地之全周为九万里也。

以周径密率求之,得地之全径为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七里又九分里之八也。

又以南北纬度定天下之纵。

凡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四时寒暑靡不同。

若南极出地之度与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其昼夜永短靡不同。

惟时令相反,此之春,彼为秋,此之夏,彼为冬耳。

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两地经度相去三十度,则时刻差一辰。

若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相反焉。

其说与《元史》札马鲁丁地圆之旨略同。

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两仪。

他说:“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

”孙氏还把左右变转为阴阳转换,把八卦掌的左、右绕圆走转也合称为两仪。

他说:“两仪者,是一气伸缩之理。

左旋之则为阳仪,右转之则为阴仪也。

”另外,孙禄堂还依“近取诸身”说,比附人体“两肾为两仪”。

动静、阴阳、刚柔等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形神特点,所以武术中多有以“两仪”名辞引入之处。

武当就有两仪拳这门武术。

1.指天地。

《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准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

《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安乐公主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南山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阴阳、男女。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蕊珠仙子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四象【四象】: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在我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道教护卫神中,有一种专门用于镇守道观山门的天神,他们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为“四象”,亦称“四灵”。

如道教胜地青城山天师洞(古常道观),在巍峨的山门前面,左右各建有一座神殿,左殿塑威武的青龙神像,名孟章神君,右殿塑勇猛的白虎神像,名监兵神君。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龟蛇)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

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

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

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

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

后又将其运用于军窖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

”陈皓注曰:“行,军旅之出也。

朱雀、玄武、青龙、自虎,四方宿名也。

”又曰:“旒(liu,旗子上的飘带)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

”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

《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

”可见其作用之大。

道教兴起后,沿用古人之说,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纳入神系,作为护卫之神,以壮威仪。

《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十分气派,着实威风。

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渐扩大,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显位,青龙、白虎则被列入门神之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

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

”明姚宗仪《常熟私志·舒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青龙青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道教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

为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形象龙,位于东方,属木,色青,总称青龙,又名苍龙。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

”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

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白虎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

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

”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

”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

《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

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朱雀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

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崔星君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

”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崔,从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