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柳永《雨霖铃》公开课 优秀课件
柳永《雨霖铃》公开课 优秀课件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 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 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酒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触景生情)
(辛弃疾 《书博山道中壁》)
杜甫 《登高》
秋瑾
刘禹锡《秋词》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头。
——李煜《乌夜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关于离愁: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 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雨霖铃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雨 柳 霖 永 铃
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 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 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 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 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 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 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解 Nhomakorabea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 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 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 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 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文 章 通 解
合作探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个“竟”字,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什么?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其实有千言万语。 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 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请展开想象写一 写,和大家分享。
忆柳永 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 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 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 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怀念柳七郎。
布置作业
阅读柳永的《蝶恋 花》,思考作者选 取了哪些意象,营 造出什么样的意境,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在此基础上写 一段不少于300字的 鉴赏短文。
雨霖铃
柳永
学习目标
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 格。 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品味诗歌的语言。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 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 “曲子词”、“歌词”等。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 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 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 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 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 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 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 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 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 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 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酒醒
愁来
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 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 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 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 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 想而知词人的心情。 酒醒 愁来
整体感知
朗读该词
问题:词中哪句 话集中表现了作 者和恋人离别的 心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 “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 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 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 (欧阳修《玉楼春》)
名句赏析——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拓展应用
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 《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 诗呢?试试看吧!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 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课堂小结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词 的 分 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 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 者男女恋情
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 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 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 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 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 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 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 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 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