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生长繁殖

微生物生长繁殖


重量法


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生长繁殖
1.个体计数法 a.直接法
利用血球计数 板,在显微镜 下计算一定容 积里样品中微 生物的数量。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微的生物细生长菌繁在殖 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b.间接法 原理是每个活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良好的生长条件下可 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
单细胞挑取法
局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科学研究
利用选择培养基法
适用于分离某些生理类型较特殊 的 微生物生长繁殖
第二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

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产

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

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微生物生长繁殖

个体计数法


生 长
交替进行的过程
微生物生长繁殖
个体生长 群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由于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所以常用群体 生长来反映个体生长的状况
微生物生长繁殖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
平板划线分离法 稀释倒平板法 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
微生物生长繁殖
1.平板划线分离法 用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 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 , 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 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x2 = x1*2n
以对数表示:㏒ x2 = ㏒ x1 + n㏒2
㏒ x2 - ㏒ x1
∴n=
= 3.322(㏒ x2 - ㏒ x1 )
㏒2
微生物生长繁殖
(2)生长速度常数(R)
n
㏒ x2 - ㏒ x1
R=
=
t2 – t1
log2( t2 – t1 )
(3)代时(G) 1
G= = R
t2 – t1 3.322(㏒ x2 - ㏒ x1)
2.对数期
指数期的特点 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 生长速度常数R最大 细胞进行平衡生长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增代时间的因素 菌种 营养成分 营养物的浓度
微生物生长繁殖
细菌研究中常用的三个参数
(1)繁殖代数(n) 指数生长方式: 1 2 4 8… …2n
设接种时细胞数为x1, 时间为t1, 到时间t2后,繁殖n代, 细胞数为x2,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微生物生长繁殖
3.稳定期
特点:
1 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 2 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值 3 合成次生代谢产物 4 细胞内出现储藏物质,芽孢菌内开始 产生芽孢
产生原因:
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营养物的比例失调,如碳氮比不合适 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酸、醇、毒素等)
通过补物化充条营件养(物pH质、或氧取化走还原代势谢等产)物不或合改适善培 养条件,如对好氧菌进行通气、搅拌或振荡 等 获得更多的代谢产物微生物生长繁殖
常用于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与检测
微生物生长繁殖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生长曲线
在不补充营养物质或移去培养物, 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条件下,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 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时细菌数 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 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 的曲线。
微生物生长繁殖
微生物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可分: 延滞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1.延滞期 将少量菌种接入新鲜培养基后,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菌数 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接近于零。也称延 迟期、适应期。
迟缓期的特点:分裂迟缓、代谢活跃
在工业发酵和科研中通常采取一定的措施缩短延滞期:
①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 ②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 ③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 ④适当扩大接种量等方式缩微生短物生迟长缓繁殖期,克服不良的影响。
4.衰亡期
特点:
1 R为负值 2 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出现不规则的衰退形 3 释放次生代谢产物,芽孢等 4 菌体开始自溶
产生原因:
生长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进一步恶化,使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大大超 过合成代谢,继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微生物生长繁殖
二、同步培养
1.概念
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是一种培养方法, 它能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 分裂的群体细胞。
同步生长:以同步培养方法使群体细胞能处于同一生 长阶段,并同时进行分裂的生长方式
同步培养物常被用来研究在单个细胞上难以研究的
生理与遗传特性和作为工业发酵的种子,它是一种
理想的材料。
微生物生长繁殖
同步培养方法
机械方法
离心方法 过滤分离法 硝酸纤维素滤膜法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及其控制
微生物生长繁殖
生长
生物个体由小到大的增长,即表现为 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
繁殖
指生物个体数目的增加
在单细胞微生物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很快,而 且两者始终交替进行,个体生长与繁殖的界限难以 划清,因此实际上常群体生长作为衡量微生物生长 的指标。
群体生长的实质是包含着个体细胞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生长繁殖
2.稀释倒平板法
微生物生长繁殖
3.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
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 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
在显微镜下使用单孢子分离器进行机械操作,挑取单 孢子或单细胞进行培养。也可以采用特制的毛细管在 载玻片的琼脂涂层上选取单孢子并切割下来,然后移 到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微生物生长繁殖
2.重量法 以干重、湿重直接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的测定间接推算 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
微生物生长繁殖
3.生理指标测定法
微生物的生理指标,如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 生物热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
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多或生长旺盛,这些指标愈明显, 因此可以借助特定的仪器如瓦勃氏呼吸仪、微量量 热计等设备来测定相应的指标。
微生物生长繁殖
4.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
各种微生物对不同的化学试剂、染料、抗生素等具有不同的抵 抗能力,利用这些特性可配制合适某种微生物而限制其它微生 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用它来培养微生物以获得纯培养。
分离方法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方法的比较 应用范围
平皿划线法
方法简便,多用于分离细菌
稀释倒平皿法
即可定性,又可定量,用途广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