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
(3)开花结果期追肥 除供应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需要外,施以稀薄的沼 气肥,主要在提高光合能力,提高受粉结实率和有效成分含量。施用稀薄沼 气肥1 000 kg/亩和磷酸二氢钾0.2 kg/亩,既能提高绞股蓝的产量也有利于获 得高质量的种子。 因为绞股蓝根系分布浅,施肥时应把肥料施在根系分布稍远的地方,以 免烧根。施肥方法应根据绞股蓝生育状况、用肥种类而择定,如:氮肥在土 壤中移动性较强,故宜浅施;而磷、钾肥移动性较差,宜深施到根系分布层。 所以苗期对农家肥和磷肥应沟施;尿素、锌肥则作为叶面喷施。 4.灌排水 绞股蓝喜阴湿,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需水量较大,可根据气候 条件适时灌溉。农语总结为:春发天旱灌浅水,伏旱三天跑跑水。暴雨连阴 排干水,冬季有墒不灌水。 (1)育苗、播种、发芽期 采用撒水方式,以浸润土层深度5cm为宜,每 亩用水量3~5m3。遇到春季连阴雨要及时排水,将水排净。 (2)种苗移栽 移栽后立即灌水,用穴灌方式每亩用水5 m3 。 (3)生长发育期 绞股蓝需水量较多,当30%的植株地上部分出现萎蔫时 进行灌水,生育期灌水采用沟灌,以表层20cm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 水量的80%左右为宜,每亩用水量20~30 m3。一般在傍晚浇透水,充分满 足绞股蓝对水分的需要。若遇暴雨要排水,连阴雨要及时多次排水,保证土 壤含水量不超过60%,降水淹过绞股蓝生长点不得超过10 h,否则茎叶基部 发黄影响产量,甚至死亡。冬季基本不灌水,维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 (4)收获期 在收获前的10~15d可以停止灌水,防止贪青晚熟。过早停 水会造成减产,但断水过晚,也不利于收割。
二 、生长发育习性 1.萌动展叶期 2.旺盛生长期 3.开花结果期 4.衰老期
绞 股 蓝 生 长 期
栽培技术
(一)品种类型 (二)选地和整 (三)繁殖方法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பைடு நூலகம்防治
绞股蓝大田
优良绞股蓝品种是生产优质绞股蓝药材的基础,自绞股蓝产品开 发以来,野生绞股蓝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采集或引种栽培,经多 年人工培育和选育,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地方品系及栽培类型。如陕西 平利县主要以当地推广的人工培育的品系四倍体为主,辅以野生抚育、 野生幼苗移栽和部分种子繁育种苗为主,整体上栽培类型多样,各有 特点。野生资源包括:苦味七叶胆绞股蓝、短梗绞股蓝、毛绞股蓝; 培育资源包括:高产优质的四倍体系列绞股蓝、四原杂交系列绞股蓝、 正在进行改进研究的三原杂交系列绞股蓝;引进种质资源包括:原产 日本的甜味绞股蓝和从四川引进的绞股蓝。这些不同的种质资源各有 特征,表现在其口味、产量、叶色、含量等方面。平利县绞股蓝研究 所因地制宜,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绞股蓝的品种选育工作,利用当地的 几个优质绞股蓝野生类型进行培育研究形成的四倍体系列绞股蓝,以 其生长旺盛、抗性强等优点现已推广大面积种植
(1)苗床准备 苗床宜选在有水源、灌排方便、背风向阳的地方,土壤宜选肥沃、 疏松、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施足农家肥,精耕细作,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 作畦宽1.3 m,高约20 cm,长度适当的苗床,床土要细碎,床面要平整。
(2)插条选择及扦插方法 插条包括地上枝条和根茎。地上枝条应选取生长 健壮的枝条,取壮蔓2~3节,顶节留叶,下两节或1节去叶斜插入沙土中。按行距 10~15cm,株距1.5~2.0cm,沟深7~10cm的开沟方法,然后插入枝条压紧泥土, 每天视土壤湿润程度浇几次水,覆膜或搭荫棚。10~20d即可生根。当年清明节前 后,挖取越冬的地下根茎,选粗壮、节比较密的根茎,截成含3个节的小段,分成 形态学上部及下部,在畦面上按行距10~15cm,株距1.5~2.0cm,沟深7~10cm 的开沟方法,将根茎形态学上部留1个节在外面,覆盖细肥土,上覆地膜或草苇, 保湿保温,发芽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或盖草。 (3)苗期管理 扦插后,在苗床上应搭建40 cm高的荫棚用以白天遮阳。荫 棚材料可就地取材,常用的芦帘,透光度控制在0.3~0.4。正常情况下即晴天上午 8∶00~9∶00至下午4∶00~5∶00遮阴,其他时间包括晚上和阴雨天应撤去遮阴 物。育苗期间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浇水宜用喷淋。10~15 d后待插枝生根后即可 拆去荫棚,以利壮苗。 (4)移栽 在气温20 ℃左右,管理得当,插后15d新苗地上部鲜绿并发出新 枝,地下长出新根时即可出圃,茎蔓粗壮成苗后应适时出圃,出圃过迟,茎蔓相互 缠绕而伤苗,影响栽后成活。在育苗地里挖取小苗(实出苗及扦插苗),小苗带土 取走移栽入大田。在垄上按照25 cm×40 cm的株行距,将带土的绞股蓝种苗移入, 每亩宜栽植5 000株左右,整体布局以排列成长方形为好。条件好的栽培地宜密一 些,条件差的栽培地可以稀一些。栽后及时浇水,苗木自然随土下沉,然后盖土保 湿。浇水后要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发育。
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要求
绞股蓝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年平均气温8~14 ℃。绞股蓝生长区年积温为3 660~4 250 ℃,极 端最低气温可达-14~-18 ℃,极端最高温度39.7℃无霜期为185~210 d。分布区的年降水量一般 在850 mm以上。生长旺盛区7-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区有零星生 长,坝区干旱区未见生长。绞股蓝对生境的适应范围较宽,分布区的土壤pH值一般在3.0~7.5之间, 人工种植绞股蓝时,pH应稳定在5.5~8.0之间。在保持湿润的前提下,从粘土到沙土,各种土壤中 均能正常生长,但最适宜于土层较深厚、肥沃和湿润的沙质壤土及富含腐殖质的山地中,忌干旱、 易积水和贫脊的砂砾地。
绞 股 蓝 果 实
1.选地 绞股蓝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 含腐殖质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干旱及通气性差的土 壤不利于其生长,所以选择向阳、湿润、通风、排水通畅、有机质较 肥厚的沙质壤土为好。 2.整地 冬季深翻土壤,深度为≥20 cm。绞股蓝播种前一个月前再 次深翻,并在太阳下暴晒。结合整地每亩施入沼气肥3 000 kg,翻入 土中作基肥。施肥后整平耙细土壤,做到少犁多耙,一般为二犁四耙, 精细整地,达到地平泥细,边沟畅通。 3.作畦 整好地后,作畦起垄,田块无论大小,都应做边沟。边沟 宽40 cm,深30 cm,保证旱灌涝排。畦高30 cm,宽130 cm。畦上按 行距40 cm开深15 cm,宽10 cm的沟,畦土要耙细,畦面要平整,长 短不限,畦向以东西走向最好。
植株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叶绿色,无毛或被短柔毛,雌雄异 株。根白色,幼根纤细,老根稍粗,直径1~3 mm,长一 般5~8 cm,有的可达10 cm以上。主根较早停止生长, 在茎节处长出须状不定根构成须根系。地下茎细长,横走 或斜生地下,分布于距地表20 cm的土层或石缝中,茎节 上有芽,透明或半透明。鲜时略呈淡黄色、光滑,直径一 般4~6 mm,干后颜色加深呈淡黄褐色。地上茎柔弱蔓状, 有槽纹,五棱形富有韧性,表面有短柔毛或无毛,粗4~6 mm,长可达3~5 m,攀援或匍匐生长,伏在潮湿地面的 茎节也可生根,卷须生于叶腋,细长丝状,顶端多二分叉 或不分叉。叶绿色互生,鸟趾状复叶,小叶 5~9枚,叶柄 3~6.5 cm。小叶卵状长圆或卵状披针形,中间小叶明显 较大。叶片薄膜质或纸质,两面疏生白柔毛或无毛,沿叶 脉较密,叶缘生白色刚毛,叶脉明显突起,叶缘有锯齿, 侧小叶尾部歪斜。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小,淡黄绿色, 圆锥状花序,腋生。花序梗纤细,被短柔毛。雄花总花梗 细长,花冠淡绿,5裂片,花萼短小,5裂,三角形,花瓣 线状披针形,长约3 m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有短缘毛; 雄蕊5,花药黄色,卵圆形,花丝下部合生较短,约与花 药同长,被花药遮盖。雌花子房下位,2~3室。总花梗较 短,花梗基部有托叶,花冠淡绿色,裂片5枚,花萼有5小 绞股蓝植株形态图 齿,三角形较短;雌蕊1个,花柱3,柱头二裂。浆果球形, 不开裂,光滑无毛,成熟时呈墨绿色。其上半部花冠着生 1.雄花枝 2.雌花枝 3.雌花 4.柱头 5.果实 6.种子 7. 处有一横纹或一个圆圈,花冠残片可留至果熟脱落。果实 雄花 8.花药 内有种子1~3粒。种子阔心形或卵圆形,扁平无翅,深褐 色,千粒重9~10 g,表面有乳状突起,呈瘤状花纹,侧 面有纵沟。胚芽明显,子叶二枚,肥厚,椭圆形。
1.中耕除草 每年可视情况,中耕除草多次,苗期生长缓慢,地面要经常保持疏松 无草。拖蔓后茎蔓匍匐地面生长,除尽草根。定植后结合中耕锄草一次;旺盛生长期 及开花结果期对杂草进行人工拔除。中耕锄草松土深度一般为5 cm左右,在距幼苗 10 cm以内的宜浅翻,尤其注意在绞股蓝封畦后切勿伤到绞股蓝根系。除草原则是除 早、除小、除了。 2.搭架 绞股蓝自身攀援能力差,须人工辅助引蔓攀援其上架。当苗高20~30 cm 或封行前时,可能用竹竿或树枝等物来扦插或搭架,搭设“人”字形支架,引导 藤蔓缠绕生长,以利通风透光。具体方法是:选用直径为1~1.5 cm粗的竹竿达成三 角架,每四根或六根为一组,竹竿三粗三细,粗细间隔,架高1.5~1.8 m,并用长竹 竿搭成横架,使各架连成整体,防止倒架。每亩大约竹竿3000根左右。也可在距地面 50 cm处搭设棚架或拉网绳,使茎蔓在棚架、网绳上匍匐生长。 3.合理追肥 在绞股蓝生长的不同阶段,如苗期、快速生长期、开花结果期要 配合使用相应的肥料及相应的追肥量,为取得绞股蓝的高产提供肥料营养上的保证。 (1)苗期追肥 此时正值枝叶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追肥以速效铵肥为主, 配合使用磷肥。施用复合肥磷酸二铵10kg/亩,磷酸二氢钾0.2 kg/亩。 (2)旺盛生长期期追肥 属于绞股蓝的上架攀缘快速生长时期,此期需肥较多, 以氮肥为主。尿素10~15 kg/亩和锌肥0.5 kg/亩。
绞股蓝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 Makino]为葫芦科多年 生草质藤本植物,以其干燥全草入药,药材名绞股蓝,又名七叶胆、小 苦药、遍地生根、五叶参,甘茶蔓等。我国民间使用绞股蓝强身益寿的 历史源远流长,从明代的《农政全书》、《本草纲目》,清代的《植物 明实图考》,到现代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实用 中药手册》、《中药彩色图谱》等均记载绞股蓝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喘、 消炎解毒止痛,慢性支气管炎及传染性肝炎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日本和我国学者对绞股蓝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绞股蓝有效 成分除了皂苷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氨基酸类、糖类等化合物 及铁、锌、铜、锰、硒等20多种微量元素。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降低 血脂血糖水平、抑制肥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在对抗自由基对心脏的 损伤,保持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中具有显著效果,对动脉粥样硬化也有 显著疗效,还能显著提高脑细胞对急性缺氧的耐受性,幵具有抗疲劳和 延长细胞寿命、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癌、镇静、催眠、止痛等 广泛的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