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次生代谢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


1~2
植物细胞培养
3周
14
Examples of enhancement in natural product yield in selected cell lines compare with parent plant material. (After Fowler, 1983)
Chemical product plant Cell yield (% DW) Whole Ratio cell plant yield / yield (% DW) whole plant 0.1 2.1 2.2 3.0 0.3 0.5 2.0 10 2 8 9 7 3 2
外植体的选择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和诱导 的愈伤组织合成次级代谢产物能力均不 同 ,所以 ,在利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 产次生代谢产物时 ,选择能诱导出疏松 易碎 ,生长快速且具有较高次生代谢产 物合成能力的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是非常 重要的。 如在茜草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 ,来源于 叶柄和茎的愈伤组织蒽醌累积量比来源 于茎尖和叶的愈伤组织高。

然而


随着人们对植物资源尤其是药用植物的利 用度日益增加,使不少植物资源处于濒危 状态。面对着植物有限的蕴藏量,如何进 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问题。 自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用植物细胞大量培 养作为工业化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一 条途径以来,实践表明,采用植物细胞培 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是解决资源问题 的较为有效的途径。
Glutathione Nicotine Anthraquinones Rosmarinic acid Ajmalicine SErpentine Diosgenin
N. tabacum N. tabacum M.citrifolia C. blumei C.roseus C. roseus D.deltoidea
化学因素: 合理的培养基组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 源及其一些微量的金属离子以及一些有机 物质不仅是细胞生长以及合成的物质基础, 而且很多都能够促进细胞生长或者是有利 于产物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增加N、P、K的含量会使细胞 的生长加快,增加蔗糖含量可以增加细胞 培养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量。 还有生长调节物质也是次生代谢产物积累 的关键因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生长 素和细胞分裂素以及二类激素的不同比例 显著的影响着细胞的生长和目的产物的合 成。 2,4-D,细胞分裂素,KT,GA,脱 落酸等。


因此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筛选高 产细胞系,深入研究特定代谢产物的生 物合成途径,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 究和开发适合植物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 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
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效 率的途径和方法:
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筛选得到高产细胞系(株)
寻求合适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技术

植物次生产物种类繁多(据保守估计已超过2万 种),根据分子结构不同大致分为:




酚类化合物-黄酮类 单酚类 醌 类(苯醌、萘醌、蒽醌) 萜类化合物-三萜皂甙 甾体皂甙 单萜、倍半萜、二萜 含氮化合物-生物碱(真生物碱、伪生物碱、 原生物碱) 胺类(伯、仲、叔、季胺) 非蛋白质氨基酸 生氰甙 多炔类、有机酸等
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人们已从培养的植物细胞中 分离出六百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已使包 括紫草、毛地黄、黄连、彩叶紫苏和人 参在内的多种植物细胞培养达到工业化 生产的规模,并且有的已经生产成商品 投入市场。
来自于植物体和细胞培养的紫 草宁含量比较
生产方式 生产周期 紫草宁含量(%干重)
完整植株
2~3年
植物细胞培养 之次生代谢产物生产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概述
研究现状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次生代谢
产物的基本程序 提高次生代谢物生产效率的途径一大类并 非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 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 组织和生长发育期的特异性。 次生产物在植物中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 为次生代谢。
应用实例

紫杉醇(taxol)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 sp.)植物的树皮、针叶等组织中含有的一种 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 具有独特的抗癌 作用, 高效、低毒,被称为过去几十年中出 现的最好的抗癌药。

植物细胞培养进行有效成分的生产发展 到现在,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 细胞系不稳定、细胞生长缓慢、不耐剪 切力及代谢物产量低等问题又成为其实 现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在目前已经研究 过的植物中,仅有 1/5左右种类的培养 物中目的产物的含量接近或超过原植物, 多数情况下培养细胞合成某些次生代谢 物的能力下降甚至消失。

毛状根培养技术:毛状根是双子叶植物各 器官受发根土壤杆菌感染后产生的病态组 织。感染过程中 ,发根农杆菌 Ti质粒 T - DNA 转移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毛状 根具有激素自养 ,增殖速度快 ,次级代谢 产物含量高且稳定等特点。 冠瘿培养技术:通过根瘤农杆菌感染植物 可以将其 Ti 质粒的 T - DNA 片段 (含 tms基因、tmr基因) 整合进入植物细胞的 基因组 ,诱导冠瘿组织的发生。冠瘿组织 离体培养时也具有激素自主性、增殖速率 较常规细胞培养快等特点 ,其次生代谢产 物合成稳定性与能力较强 ,用来生产有用 次生代谢产物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
外源性诱导子:如病原菌、病菌菌丝体、微生物诱导 产生的多糖、蛋白质等。 内源性诱导子:来源于植物细胞本身的物质,如降解 细胞壁的酶类,细胞壁片段及组分等。


目前应用最多的真菌诱导子。如张长平等在
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真菌诱导子,结果发 现紫杉醇的合成被加强。


非生物诱导子
化学伤害胁迫:重金属盐类、去污剂、乙烯、氯 仿、杀菌剂等 物理伤害胁迫:紫外线、辐射、冻触等


反义技术:植物次生代谢是多途径的 , 是植物体内一系列酶促反应的结果。反 义技术是根据碱基互补原理 ,通过人工 合成或者是生物体合成的特定互补的 DNA或RNA片段 (或者是具化学修饰产物), 抑制或封闭某些基因表达的技术。通过 此技术,可以将反义DNA或RNA片段导入植 物,使催化某一分支代谢中的关键酶的活 性受到抑制或增强。这样,目的化合物的 含量可以提高,而其它化合物的合成途径 则受到抑制。

筛选得到高产细胞系(株)

获得高产株系从选择富含目的产物的植 物品种开始,通过其愈伤组织的诱导, 异质种群的筛选,即从不同的无性繁殖 系中筛选出富含目的产物的品系做种子 细胞。

筛选植物高产细胞系常用的方法有目视 法、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法 (ELIS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 目前国外还采用一种突变种筛选法,其 原理是把一些细胞毒性抑制剂如P-氟苯 丙氨酸(PFP)、5-甲基色氨酸、草苷磷、 维生素H等加入到要筛选的细胞培养体 系中,那些耐药性强且经过一段时间培 养生长正常的细胞系就可能是所要求的 高产细胞系。
规模化细胞培养是生产植物次生 产物的理想途径: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生产效率
发展新型生物技术产业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次 生代谢产物的基本程序:
诱导植物产生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
和悬浮细胞系 筛选高产细胞系 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纯化和测定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a plant cell biotechnology process




pH:培养基的pH值与细胞生长繁殖以及次 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关系密切,与培养温度相 似,细胞的生长繁殖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时 所需的pH值通常并不一致,需要在不同的阶 段控制不同的pH值。 电场:膜周电泳学说认为对细胞施加稳定 的电场能够导致膜中带电物质的重新分配, 最终导致原生质体生长和分化效应。 磁场:加速了细胞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从而促进ATP的合成,最终使得有丝分裂指 数增高。 超声波:有利于细胞次生代谢物向细胞外 释放。
1.0 5.0 18.0 27.0 2.2 1.8 3.5
植物次生代谢产品的市场潜能
产品成分 长春花碱 阿吗灵 奎宁 致热素 毛地黄 用途 治疗白血病 循环系统障碍药 治疗疟疾 杀虫剂 心脏病药 年销售额(亿美元) 18~20(美国) 5~25(全世界) 5~10(美国) 20(全世界) 20~55(美国)

次生代谢过程被认为是植物在长期进化 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它在处理植 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 色。许多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后,产生并大量积累次生代谢产物,以 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是高度分支的途径, 这些途径在植物体内或细胞中并不全部 开放,而是定位于某一器官、组织、细 胞或细胞器中并受到独立的调控。

诱导子的应用

植物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实际是对外界病 原体侵袭的一种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次 生代谢产物统称为植保素。当被类似于 病原体的诱导子侵染时植物也会作出相 同的反应。诱导子是触发次生代谢物合 成的一种信号,为了回应这种外界压力 次生代谢途径被启动。
在植物细胞培养中应用的诱导子包括 生物诱导子(指来源于生物体的化合物, 包括侵染植物的微生物和植物在防御过 程中为对抗微生物侵染而产生的物质)
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纯化与测定
细胞培养结束后,根据次生代谢产物分 布的情况,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液,选 用相应的生化分离技术对次生代谢产物 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的次生代谢 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对其活性进行鉴 定。 如果次生代谢产物存在于细胞内,则要 经过细胞破碎,然后再进行提取和分离 纯化。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医药、食品、轻化工业等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李时珍(1593)在《本草纲目》中所开 列的1892种药物绝大多数是植物药物, 目前仍有约25%的法定药品来自植物。 其药物的有效成分均为次生产物。 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优良的食品添 加剂和名贵化妆品原料。有些是生物毒 素的主要来源,可以用于杀虫、杀菌, 而对环境和人畜无害,是理想的环保产 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