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熔炼与铸锭课程-有色金属熔铸技术9
熔炼与铸锭课程-有色金属熔铸技术9
立式连续铸造机
立式连续铸造机与半连续铸造机基本相 同,不同之处在于多一套同步锯切和辊 道运锭装置。在紫铜、锌、黄铜等的生 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立弯式多辊连 铸机,一般可实现连铸连轧,多用于钢 铁。
连铸连轧机
结晶器
是铸锭成型的主要工具,它的结构 是否合理,不仅影响铸锭的尺寸公 差,而且影响锭坯内外质量。
连续铸造利用贯通的结晶器在一端连续地浇入液态金属,从另一端 连续地拔出成型材料的铸造方法。结晶器一般用导热性较好,具有 一定强度的材料,如铜、铸铁、石墨等制成,壁中空,空隙中间通 冷却水以增强其冷却作用。铸出的成型材料有方形、长方形、圆形、 平板型、管形或各种异形截面.
当铸件从金属型中拉出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在不间断浇注的 情况下,将铸件切断;也可以在铸件达到一定长度时,停止浇 注,以获得一定长度的铸件。有时人们把最后一种连续铸造法 称为半连续铸造
利用电磁感应器产生的磁场推力控制金属液流,并在 金属液表面张力及氧化膜的维护下,内受电磁搅拌外 受直接水冷作用冷凝成锭的。
特点:金属液主要靠电磁力成型,不与磁场内的一切 工具接触,无一次水冷,只有二次水冷且冷却强度较 大,铸锭下降时无接触摩擦,铸锭组织细密,枝晶间 距较小,偏析度小,力学性能与表面质量较好,成品 率高。
9.6 其它铸造技术
喷射铸轧技术:
借助高压惰性气体或 机械离心力来雾化金属 液,并使液滴喷射到锭 模或铸辊上,冷凝成锭 坯后连轧成板、带材等 产品的技术。
工作简单且连续,节省 能耗及原料损耗,产品 性能较好。
9.6 其它铸造技术
挤压铸造技术:
在压力机压头的机械作用下,把定量浇入金属模膛中 的金属液(或呈半固态挤压成型,使其在机械压力作 用下进行结晶和塑性成型,从而获得优质铸件的铸造 工艺。其过程包括:金属熔化、模具准备、合金浇注、 合模和施压、卸模和顶出制件等工序。
此时,在结晶器上部仍继续以一定的速 度浇铸金属,以保持结晶器内金属自由 表面的高度。
立式连续铸锭过程示 意图
热顶铸造技术
在水冷结晶器上壁放置保温耐火内衬,以免熔体过早过多地 散失热量,缩短熔体到达二次水冷处的距离,使凝壳尽快水 冷,可减少形成冷隔、气隙及反偏析瘤倾向。
9.3 卧式连铸技术
9.5 单晶连铸技术特点
满足定向凝固条件, 可得到完全单方向 凝固的长柱晶组织;
铸锭表面呈镜面状 态,断面可任意形 状;
铸锭内部无任何铸 造缺陷。
9.6 其它铸造技术
悬浮铸造技术: 在浇铸过程中讲定量的金属或非金属粉末加入到金属 液流中,使之与熔体均匀混合悬浮于其中,起吸热、 形核、促进凝固和弥散强化等作用。
表面易氧化生渣,收缩下凹 或出现缩松,要多次补缩, 表面质量差。
真空吸铸技术
将水冷模下端浸入金属中,用机械泵将模内空气抽出,金属 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模内,经过一定的冷凝时间接通大气, 凝固的锭坯依重脱落。
适合于生产一些易氧化生渣的合金,是生产小直径锭坯、管 坯的简便方法之一。
铸锭的长度受限与密度有关。
立式连续铸锭过程示 意图
连铸法特点
优点: 浇铸速度和冷却强度可控,致密度较高,气孔、夹渣、缩松
等缺陷较少,铸锭结晶组织较均细,收得率和成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较高,劳动强度较小,能多根锭坯同时生产,生
产效率高,占地面积较少。
缺点: 技术条件要求严格,工艺复杂,对某些合金的大锭,产生某
斜模铸造技术
斜模铸造时,锭模处于倾斜 位置,金属流柱沿铁模窄面 模壁流入模底,浇铸到液面 至模壁高的1/3时,便一边 浇注一边慢慢转动模具,快 到预定高度时模具正好转到 垂直位置,也称为转动模铸 造。
斜模铸造技术特点
流柱较短,流体落差小,液流流动平缓,可减少二次氧化 夹渣和囊如气体,铸锭中气孔、夹渣较少,表面质量较好, 适合于铸造易氧化生渣的合金;
金属液从保温炉输送到结晶器去的全过程称为熔体转注。在 转注过程中金属液要保持在氧化膜下平稳地流动,转注距离 应尽可能短。
使用漏斗来合理分布液流和调节流量。
熔体保护与铸造润滑
熔体的保护关系到铸锭表面质量及最终夹渣亮。
熔体的转注及浇铸均应进行保护,保护剂为气体、液体和固 体三种。
为减少铸锭与结晶器的摩擦阻力及机械阻力所造成的裂纹, 改善铸锭表面质量,延长结晶器的使用寿命,有必要对结晶 器进行润滑。
卧式连续铸造也称水平连铸。 薄而小的锭坯连铸连轧技术。 一般分为板带坯水平连铸、棒管坯水平连铸、线坯连铸连轧。 按结晶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固定模和动模连铸。 动模连铸机分为双辊式、双带式及轮带式。
9.3 卧式连铸技术
优点: 1)将熔炼、铸造、轧制、热处理、卷取等工序剪成 连铸连轧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2)适宜于连铸较小规格的板、带、棒、线坯。可避 免用大挤压机挤成后续深度加工坯的不合理工艺。
可机械化生产,多用于浇铸工业纯铝锭,脱模后立即热轧, 节省能耗;
生产效率低,模缝处易漏、粘渣,须经常维护和上涂料。
无流铸造技术
金属流柱很短,称为无流或 短流铸造;
适合于铸造易氧化生渣和产 生气孔的合金扁锭。也能解 决易产生反偏析的铸锭质量 问题
平模铸造技术
平模铸造有由下而上顺序凝 固的优点,特别是用水冷地 板时。
一般由内套和外壳结合而成。
结晶器内套下缘内径是铸锭的定径带,其直径通过如 下公式来确定:
D=(d+2δ)X(1+a)
d为铸锭名义直径,δ为铸锭车皮厚度,取决于铸锭表 面质量,a为金属线收缩系数。
结晶器的内套采用导热耐磨性较好的材料,壁厚 8~10mm,表面不平度平均值为3.2~6.3um。
熔体转注及节流装置
缺点: 1)结晶器使用寿命短,石墨消耗量大,润滑不良时 难以保证铸锭表面质量问题。 2)常见缺陷:铸锭上表面会下陷,下表面则与结晶 器壁紧密接触,铸锭断面温度不均,组织也不均匀, 在铸造速度不平稳时易泄漏,工艺不当时常出现横向 裂纹
9.4 电磁铸造技术
电磁铸造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发展。
对铜合金而言,润滑剂常用油类、炭黑、石墨粉等。
炭
石
黑
墨
粉
立式连续铸造技术
立式连续铸造示意图如图所示。结晶器 的轴线垂直而立,它常用导热性较大的 紫铜或铜合金制成,结晶器内部通以冷 却水。
浇注开始前,先把引锭上提,封住结晶 器下口,液体金属逐渐浇入结晶器中, 待结晶器内金属液上升至一定高度时; 结晶器下部的金属已凝固到一定的硬壳 厚度。这时,引锭便开始下移,并从结 晶器中拉出已凝固的铸件。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
第三篇有色金属熔铸技术
肖代红 daihongx@
第九章 有色金属铸造技术
本章要点:
介绍目前研究与生产应用中的一些典型铸造技术(设 备)。主要介绍普通铸造与连续铸造的基本原理及其 特点。
本章重点:
介绍各种半连续铸造技术要点,连铸连轧及其他铸造 新技术,同时对铁模铸造技术特点也做对比性介绍。
9.6 其它铸造技术
内部凝固法:
将锭模加热到合金熔点以上,以保证紧靠模壁的熔体 最后凝固,依靠在熔体内部加入晶核物质,熔体由中 部向外进行顺序凝固。从根本上解决了内部出现的各 种缺陷。
此法主要用于半连铸铝合金圆锭和扁锭。
9.5 单晶连铸技术
将传统连铸中的冷却铸型 改为加热铸型和冷却器两 部分。
采用加热铸型肖处了铸型 内壁行核的可能性。只用 在在引锭棒部行核的晶体 可以逆向着热流单相生长。 由于加热铸型不断地向铸 锭表面提供热量,使表层 液体过热,产生一个铸锭 中心先于表层凝固的温度 场,固/液界面呈向液体中 突出的形状。
铸造: 是将金属液浇铸成形状、尺寸、成分和质量符合要
求的铸锭。
分类: 按铸锭长度和生产方式,铸造方法可分为普通铸造
及连续铸造两大类。
立模铸造技术
9.1 金属模铸造技术
立模铸造法分类:
按模具运动方式:静立模顶注法和倾动模顶注法
按冷却方式:铁模法和水冷铁模 按结构:整体模和两半模
立模铸造技术特点
易产生摇晃,金属液易 漏在钢绳和滑轮上,钢 绳易损坏,维修不便, 当其变形不均时,运行 不平稳。
丝杆铸造机
常用铸造机之一; 铸造时运行平稳,也能铸造较大尺寸铸锭; 丝母易损坏,维修频繁。
液压铸造机
运行平稳,铸造速度可调控; 适合于铸造规格较小的锭坯,行程
较短,一般铸锭不超过3m长,且易 受锭坯质量变化而变速;制造维修 困难,易发生漏液现象,铸坑的有 效利用率较低。
特点是没有二次氧化、且可去气,表面质量好,劳动条件好, 但生产效率低,铸锭内部有缩松和缩孔。
9.2 连续及半连续铸造技术
铝、铜、镁、锌及其合金锭坯,均已广泛采方法的设想是英国人H.贝塞麦于1857年提出的,在当时 的技术条件下未能实际应用,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种方法才成 功地用于铜、铝合金的铸造。到50年代,连续铸造在各国的钢厂 正式用于铸钢。
些缺陷的敏感性增大。
铸造机
结构: 包括铸造机升降结构、地坑及冷却水井、结晶器等部分。
按照传动机构的不同,铸造机分为钢绳、链条、丝杆、液压 和辊轮等多种铸造机。
按用途分为半连续铸造机和连续铸造机
钢绳铸造机
结构简单,运行速度较 稳,载物量大,适合于 铸造较大锭坯,能利用 地坑,占地面积小;
结晶组织以径向为主且不均匀;
在浇铸过程中流柱长、冲力大,容易 囊入气体和夹杂,产生二次氧化,流 注越高,越容易产生气孔和夹杂;直 径小而长的铸锭,容易产生缩孔甚至 中心缩管,必须补缩;
由于模壁阻碍收缩,对某些金属扁锭 常易出现表面晶间裂纹,或表面产生 夹杂等缺陷;
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品率低, 不适合铸造容易产生夹杂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