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营销调查报告(附调查问卷)

市场营销调查报告(附调查问卷)

目录1、引言 (1)1.1、调查目的 (1)1.2、调查对象 (1)1.3、调查时间 (1)1.4、调查方法 (1)1.5、调查问卷设计 (1)1.6、发布网上问卷及实地调查 (1)2、调查问卷各问题属性归类 (2)3、调查问卷分析 (2)3.1、调查情况说明 (2)3.2、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及初步优化建议 (3)3.2.1、人口状况调查分析 (3)3.2.2、小卖部优势调查分析 (3)3.2.3、产品调查分析 (4)3.2.4、学生购买力调查分析 (7)3.2.5、需求调查分析 (9)3.2.6、价格调查分析 (10)3.2.7、促销调查分析 (10)3.2.8、小卖部供应能力调查分析 (11)3.2.9、需要改进的方面调查分析 (13)4、最终优化方案 (14)4.1、产品与价格 (14)4.2、服务 (15)4.3、陈列与上货 (15)4.4、促销 (15)4.5、学校超市购物环境 (16)1、引言1.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在校学生在校内小卖部的消费情况及对小卖部的看法,我组将市场调查目标确定为“调查校内小卖部市场情况”,目的是为了能获取消费者更多的消费信息,由此提高小卖部的整体收益。

1.2、调查对象以全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3、调查时间2012年5月26日至2012年6月1日1.4、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1.5、调查问卷设计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注意不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多选择题,少开放题。

每个小组成员设计出一套调查问卷,由组长整合各成员的问卷,最后正式形成一套问卷。

同时,为了确保被调查者不是随意乱填调查问卷,我们设置了几套防错题,由此判断是否接纳此问卷。

1.6、发布网上问卷及实地调查当调查问卷制作出来后,我们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问卷,之后我们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将调查问卷打印出来,在小卖部周围随机抽取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因为我们是面对面调查,所以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2、调查问卷各问题属性归类人口状况调查:1、2需求调查:8、18学生购买力调查:4、5、6价格调查:11、14产品调查:8、10、11、18小卖部供应能力调查:3、18、19促销调查:17需要改进的方面调查:7、9、12、13、21、22小卖部优势调查:10防错问题设置:15、203、调查问卷分析3.1、调查情况说明本次调查问卷总数为200套,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8份,剩下有效问卷192份。

3.2、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及初步优化建议3.2.1、人口状况调查分析:(第1题、第2题)调查结果显示:图1首先我们对校内小卖部的顾客的性别做了一个统计,在被调查有效的192名顾客中,分别有100名男性和92名女性,分别占了总人数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见,性别不是影响顾客在小卖部消费的影响因素。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顾客消费者数量也不一样,三年级的顾客数量最多,占了总人数的40%,二年级和四年级各占25%、23%,一年级的顾客数量最少,只有12%,这主要是顾客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刚上大学,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更多的会到学校周边熟悉环境,而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已经熟悉了周围的坏境,且学校也允许他们携带电脑,所以他们更愿意呆在宿舍,为了方便,他们也更乐意在校内小卖部消费。

四年级学生很大一部分已经毕业去外面工作了,这是四年级顾客在校内小卖部消费少的主要原因。

3.2.2、小卖部优势调查分析:(第10题)调查结果显示:图2上图表示对校园超市的优势方面调查,由图可以看出,近6成以上的消费者到校园超市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方便,这是校园超市的最大优势所在,由于小卖部处于校园内,地理位置占据了很大的便利,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选择就近原则,因为校园超市基本上也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所以消费者舍弃了路途较远的校外超市,也使得校园超市可以和校外超市竞争的一大优势。

然而,其他方面的就显得不是很明显了,例如广告宣传,服务态度,质量之类的只有少部分消费者会因此来校园超市内消费。

因此,校园超市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大优势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比如可以延长上班时间,因为大学生的作息时间较晚,而晚上需要买东西基本上只考虑方便原则了,与此同时,改进其他方面:广告宣传、服务态度、质量、商品种类多样性等。

3.2.3、产品调查分析:(第8题、第10题、第11题、第18题)调查结果显示:图3 图4图5图6 图7 图8一般来说,市场供求是受产品供应量与购买力两方面影响的,这对于市场商品供求预测,制定供应总量计划和品种计划,合理地、均衡地组织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商品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是市场中的基本因素。

我们小组在产品方面列举了几道问题,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情况:(1)、绝大多数同学选择在校内小卖部购物的原因是方便。

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产品或服务是校园超市的基本原则,改良销售和开拓市场都应以此为基础。

(2)、没有同学在校内购买服装产品,购物倾向大多在食品饮料,其次是日用品和文体用品。

根据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没有同学购买服装的原因不仅是因为需求少,而是供给量也很少。

食品饮料是主要购买对象,由于消耗量大,所以供给非常充分,库存和更新速度也很快。

日用品和文体用品基本属于中低档产品,可以认为购买目的大多是为应急需要。

(3)、很多同学认为小卖部商品品种少,价格贵而且档次低。

由于校园小卖部的垄断经营成本较高,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便利节约购物成本,价格稍贵在所难免。

但在很多顾客不满的情况下也应该考虑制定一套更符合大学生购物心理的订价策略。

而档次和品种上小卖部可以尝试产品的进一步多元化,销售空缺产品或某些中高档产品。

由于产品质量会对小卖部信誉有直接影响,在选择销售商品时比起价格应更看重产品质量。

(4)、超过半数同学存在有需求但没有商品的情况。

虽然基本能满足学生日常购物需要,但还有很多同学的需求尚未满足,显然存在着潜在的顾客和产品市场。

小卖部应当更多了解买方的需求,或尝试提供订购服务。

(5)、因为广告宣传前去购物的人数很少,并且基本为男生。

人数少不是因为广告效果不好,而是校园小卖部的广告宣传做得并不到位。

虽然是在校内经营,市场比较稳定,但适当的广告宣传还是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有所影响。

小卖部可以考虑加大广告宣传,尤其是女生宿舍。

综上所述,校园小卖部所销售的的产品主要表现价格比校外稍贵,档次大多在中低档,以食品饮料等消耗品为主的特征。

为改善盈利状况,小卖部应更多地了解市场需求,扩大商品多元化、加大广告宣传或尝试提供订购服务。

3.2.4、学生购买力调查分析:(第4题、第5题、第6题)调查结果显示:图9上图显示,学生在校内的每周消费频率是呈现钟型的分布类型,普遍集中在3-5次,还有不少数量集中在0-2次;图10上图显示,学生在校外的每月消费次数也是呈现钟型的分布类型,也是主要集中在3-5次,但相比在校内的消费频率,校外的消费频率比例近似对称,5次以上的校外消费频率比例较高,需要引起校内小卖部的高度重视;由图3所示,学生在校外消费高的一方面原因是购买服装产品,这是目前小卖部无法创造的环境,之前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不少小卖部有出售袜子手套之类的,但是购买者不多,在这方面,建议小卖部不必再去进此类货,因为购买者少,没多少收益,且占用货架空间及浪费成本。

图11由上图所示,学生在小卖部的单次消费额主要集中在0-10元,这要求小卖部对价格在0-10元的产品的比例数量给予保证,而在50元以上的消费额比例,就要小得多了,虽然高价商品利润空间大,但其占用了大量资金,影响小卖部的经营的调整,可以适当压缩高价位的商品数量以及比例,抽出资金布置更多流动性高的商品;综合以上三个图可以发现,大学生的在校消费的单次消费额虽然不高,但是消费频率很高,且在外消费频率高,由此可知,在校大学生的购买力是很高的。

3.2.5、需求调查分析:(第8题、第18题)图12调查显示,顾客在小卖部购买的商品种类有很多,不仅有日常用品,还有饮料、文体用具、娱乐用品等。

经过统计,从顾客的消费倾向上看,他们对于商品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日用品以及文体用具上,从下图可明显看到,倾向于购买这三样商品的顾客人数分别占到了39%,27%和19%,而余下的诸如娱乐用品,服装产品等总计也只占有15%的比例。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小卖部加大对这三类产品的投入可以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8题的图表和分析在产品调查分析中已阐述,不再赘述。

3.2.6、价格调查分析:(第11题、第14题)由图3所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小卖部的产品的价格是比较贵的,只要小卖部的价格稍稍调整一下,是可以很大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地点选择的倾向的;因此可以考虑压缩消费者感觉偏贵而款式选择空间比较小的商品,适量增加潜在需求较大而价格不高的商品,让店面的价格差表现在一个低位,创造出小卖部实惠大家的假象,由此吸引更多的学生顾客。

3.2.7、促销调查分析:(第17题)调查结果显示:图13为了提高小卖部的经营业绩,有时候需要通过促销手段来刺激消费。

那么,小卖部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来促进销售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顾客倾向于“买一送一”和“降价销售”,只有极少数顾客希望“有奖销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小卖部的消费者多数是校内学生,由于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他们比较清楚“中奖”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从而不愿相信“有奖销售”能使自己获益。

第二,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对价格较为敏感,而“降价销售”和“买一送一”实际上都是“降价”,因此更受欢迎。

第三,一般来说,小卖部的商品价格都会比校外的商铺的要贵,突然的“降价”,能使消费者认为自己占到了便宜,从而增加商品消费。

鉴于消费群体主要是“在校学生”,小卖部经营者在制定促销策略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诱因的大小。

诱因规模太大,促销成本就高;诱因太小,可能又缺乏吸引力。

2.刺激对象范围。

小卖部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

3.确定推广期限。

时间太短达不到宣传效果,太长又会让消费者厌烦甚至不相信促销。

4.促销时机的选择。

可以选择节假日或学生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

3.2.8、小卖部供应能力调查分析:(第3题、第18题、第19题)图14图15在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小卖部的商品“基本”能够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但是,认为“完全能满足”的顾客不到50%,也就是说,顾客满意度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平。

这是小卖部的经营者亟需改进的地方。

如今的顾客在他们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

他们是在质量、服务和价值期望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的。

小卖部的经营者应该清楚地知道决定顾客价值和满意的因素,从而抓住主要因素,使顾客获得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