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 现代地图学重点和考点概括第一章现代地图学引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1) 严密的数学法则;2) 特定的符号系统;3) 科学的地图概括。
2、地图的内容的构成要素与基础:1) 数学要素与数学基础。
数学要素是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作用的要素;2) 地学要素与地学基础。
地学要素是地图根据制图要求所表达的内容,所以又叫内容要素;3) 辅助要素。
地图的辅助要素包括图名、图号、图例、附图、图表、出版单位、时间、编图说明、图外整饰要素与补充说明等; 4) 技术要素与技术基础。
3、地图的基本功能:1) 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2) 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3) 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4) 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地图认知功能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地图阅读、地图量测等分析,获取制图区事物与现象的空间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坡度、密度、曲率、比率、面积、体积等许多具体的数量指标信息; 地图感受功能是指任何人阅读地图都会对地图产生一个感受过程,不管是深刻的、浮浅的、专业的还是一般的。
3、现代地图的作用:1) 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2)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3) 产业及城乡规划的基础4)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5) 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6) 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7) 决策管理的有力帮手8)国家疆域版图的重要表现形式 4 、现代地图学的定义:现代地图学是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球或其他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三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化形式,综合概括、模型模拟等手段缩小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事象的时空分布、数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与图像。
5 、现代地图的具体分类:一、按地图内容分类:1)普通地图。
以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基本自然和人文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2)专题地图。
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地表自然或人文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特性的地图。
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图。
是指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 万的地图。
2)中比例尺地图。
是指比例尺小于1:10 万,大于等于1:100 万的地图。
3)小比例尺地图。
是指小于1:100 万或更小的比例尺的地图。
三、按制图区域分类:1)政区大小不同的地图: 世界地图、半球地图、中国地图等。
2)专业分区不同的地图: 按流域分区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 按地形分区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
3)星球不同的地图: 地球地图、火星地图等。
四、按地图功能和作用分类:1)通用地图: 指普遍通用的地图。
2)专用地图: 只根据某一部门的特殊要求编制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地图。
如:教学图、航海图等。
3)特种地图: 指用非常规形式显示的地图或除纸质外还可用特殊介质与材料所制作的地图。
如: 数字地图、电子地图。
五、按其他标志分类:6、现代地图学定义: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7、未来地图学展望: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阶段。
面向21 世纪的地图学在制图与目前,地图学用图技术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将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制图与用图的技术方面1) 空间数据库技术将链接数字制图、3S技术成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地球技术。
2) 多媒体、网络网格和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将使未来地图走向虚拟化、多能化和感觉化。
3) 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表达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模式化和标准化。
4) 地图功能将从信息载负与传输、模型模拟与动态监测等走向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综合评价与预测预报。
地图功能更加多极化。
产品更加多样化,作用更直接化与用户化。
5) 地图学知识更加普及和大众化,主体和客体同一化,制图与用图一体化,将促使地球信息研究与利用一体化。
地图制图活动与学术交流将更加地区化、全球化与国际化。
二、地图学理论方面1) 地图可视化理论将随着信息技术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进步得到发展、完善和进步,特别是地学虚拟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将促使虚拟地理学/虚拟地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2) 数字地球理论将随数字城市、数字省区、数字国家、数字区域等的实践与发展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数字地球的理念将最终在全世界实现。
3) 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将随地学系统理论与技术的融合、发展、提高而完善。
典型地学信息图谱将不断涌现出来。
4) 地球信息科学理论将随数字制图、遥感制图、综合制图、地学信息图谱、3S技术、数字地球与全球制图等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不断完善。
地球信息科学体系将最终被建立和完善起来。
第二章地球空间与数字测绘1、地球/ 地理空间概念1) 地球空间含义: 地球空间是地球体及其周围一定范围所包围的空间。
这个范围上至电离层,下至莫霍面,上下大约2000km。
2) 地理空间的含义: 广义的地理空间已经拓展到包括地球、月球、太阳等星球及周围一定范围所包围的空间,甚至整个宇宙空间; 狭义的地理空间则是地球表层及其周围一定范围所包围的空间,这个范围要比地球空间小,上下大约有200km。
2、地球/ 地理空间信息的定义:地球地理空间信息是有关地球/ 地理空间实体或现象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表征与一切有用信息的总称,是对表达地学空间特征与关系数据的解释,能反映地学空间实体或现象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
3、地球空间信息的特征:1)地球空间信息的空间特征: 描述事物或现象所在的空间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
2) 地球空间信息的属性特征: 描述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数量特征指标的非空间数据,如事物或现象的类别、等级、数量、名称等。
3) 地球空间信息的时间特征: 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如采集、获取、分析、应用数据的时刻或时段。
4、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传输与表达一、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将地球体的现有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图片、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等信息转换成可以处理与接受的数据形式。
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的来源:1)地图信息;2) 实测信息;3) 遥感信息;4) 实体纹理信息;5) 文本信息;6) 统计信息;7) 多媒体信息;8) 已有系统的数据。
二、地球空间信息的传输地球空间信息的传输是地球空间信息获取、表达和应用的纽带,有效信息传递所涉及的要素包括信息制造者、地球空间信息、信息接受者。
地理信息的传输的过程是: 客观事物通过制图者的认识形成概念,使用地图符号变成地图,用户通过对地图符号和图形的解译与分析,形成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概念。
三、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地球空间信息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地图来表达,从而实现从制图的客观地理环境到用户认知地理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的三要素:1)地图色彩: 是地图语言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承载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地图色彩是产生美感和创造艺术魅力基本要素的表达手法; 2) 地图注记: 是地图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标识各对象、指示对象的属性、表明对象间的关系及转译等功能;3) “影像”和“装饰图案” : 地图的“影像”是地球空间信息特征的空间图像的框架; “装饰图案”多用于地图的图边装饰,它既可增加地图的美感,又可烘托地图的主题,从而也利于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
5、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工作分为以下 3 个方面:一、几何数据的采集;1) 手扶跟踪数字化。
2)扫描数字化。
二、属性数据的采集;三、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1) 属性数据作为几何数据的悬挂体;2) 用单向指针指向属性数据;3) 双向同构连接方式;4) 自成体系连接方式。
、地球自然球体定义: 由地球自然表面所包围的形体。
67、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近似于梨形的椭球体。
8 、大地体的概念: 由大地水准面包围而成的球状体。
9 、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10地球椭球体的概念: 是以地球的南北短轴为旋转轴旋转而成的椭球体,又称旋转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11、椭球体面是一个规则曲面,所以也可以称其为地球数学表面。
12、地理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一、地理坐标系1) 定义: 指用地理经纬度表示地球表面上点位的空间坐标系。
2) 地理坐标系中的经纬度有3 种描述: 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度是指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 天文纬度是指过观测点的铅垂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大地经度是指通过参考椭球体面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是指通过参考椭球体面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夹角。
地心,即地球体的质量中心。
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 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体面上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二、大地坐标系1) 定义: 以椭球面为参考面,以法线为参考线,用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椭球面上位置的空间坐标系。
13、参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概念一、参心坐标系是指以参考椭球体面为基本参考面,以大地测量起算点/ 大地原点为基本参考点,以参考椭球体中心为基本参考中心的大地坐标系。
二、地心坐标系是指以一个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参考椭球体面与全球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切的地球椭球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或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14、世界地心坐标系——“ 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世界地心坐标系。
15、地理格网系统1) 地理格网的含义: 地理格网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格网。
1) 格网划分体系地理格网可以按经纬度坐标系统划分为地理坐标格网,也可按直角坐标系统划分为直角坐标格网。
地理坐标格网体系着眼于全球范围宏观研究需要,优点便于大区域乃至全球性拼接,不随投影系统的选择而改变格网的位置,但其所对应的实地大小不均匀,高纬度地区较小纬度地区较大。
直角坐标格网体系着眼于现实世界大量系统和数据生产单位实际采用直角坐标系的客观需求2) 格网系统规定(1) (10? x 10?)地理格网系统;(2) (4? X 6?)地理格网系统;(3) 直角坐标格网系统。
16、地图比例尺的定义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
地图上无变形的线和点上的比例尺,叫主比例尺;其余有变形地方的比例尺,叫局部比例尺。
注意:地图上通常只注一个比例尺,就是主比例尺。
1 7 、地图比例尺的形式1) 数字比例尺: 是指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的比例尺。
2) 文字比例尺: 是指用文字注解的方法表示的比例尺。
3) 图解比例尺: 用图形加注记的形式表示的比例尺。
18 、图解比例尺可分为:1) 直线比例尺: 以直线的线段形式标明图上线段长度所对应的地面距离的比例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