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09110
: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执笔人:易彬
专业负责人:项林
系部审核人:项林
教务审核人:
学院审批人:
,
制定时间: 2020年01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2)
1.课程性质 (2)
2.课程任务 (2)
二、教学目标 (2)
1.知识目标 (2)
2.能力目标 (2)
3.素质目标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
五、教学组织设计 (5)
六、考核标准 (10)
七、教学资源 (11)
1.教材 (11)
2.参考书目 (11)
3.其它教学资源 (11)
八、其它说明 (11)
1.任课教师要求 (11)
2.教学条件要求 (12)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是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正确识读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必修课。
它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中的基础、柱、剪力墙、梁、板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平法,并正确理解和识读平法施工图,能够计算钢筋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毕业后尽快地适应施工图纸普遍应用平法的环境。
前导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制图》、《建筑力学与结构》、后续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
2.课程任务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旨在培养建筑行业的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岗位任职。
本门课程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熟悉各种结构构件的配筋构造以及构件内部结构,并掌握建筑工程结构构件配筋工程量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结构构件的钢筋算量工作,培养学生的图集查找能力、图纸识读能力、钢筋手工计算能力,形成对图纸的空间想象素养、吃苦耐劳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的手工计算素质,提前适应设计、施工和监理部门普遍应用平法的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钢筋及平法的基本知识
(2)掌握独立基础构件的识图、熟悉其钢筋构造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3)掌握条形基础构件的识图、熟悉其钢筋构造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4)掌握柱构件的识图、熟悉其钢筋构造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5)掌握梁构件的识图、熟悉其钢筋构造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6)掌握板构件的识图、熟悉其钢筋构造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7)掌握板剪力墙构件的识图
2.能力目标
(1)会熟练用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识读独立基础构件,能精确计算出独立基础构件的钢筋工程量。
(2)会熟练用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识读条形基础构件,能精确计算出板条形基础构件的钢筋工程量。
(3)会熟练用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识读柱构件,能精确计算出柱构件的钢筋工程量。
(4)会熟练用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识读梁构件,能精确计算出梁构件的钢筋工程量。
(5)会熟练用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识读板构件,能精确计算出板构件的钢筋工程量。
(6)会熟练用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识读剪力墙构件。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翻阅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程以“实体工程识图与算量”的典型案例为载体,依据企业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岗位要求,确定实体工程识图与算量”的关键技术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内容。
本课程以真实项目为对象进行工作工作导向组织教学,做到“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模拟完成企业项目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教师演练操作—学生实操—总结(理论)—拓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授课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教学组织设计
六、考核标准
七、教学资源
1.教材
《钢筋平法识图与计算》主编:魏丽梅中南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平法钢筋识图实例精解》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程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与软件应用》中国建材出版社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其它教学资源
《16G101-1》平法图集
《16G101-2》平法图集
《16G101-3》平法图集
八、其它说明
1.任课教师要求
(1)专任教师
教学能力要求:能够有一定专业教学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工作作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教学。
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将网络技术计算工期和安
排工期传授给学生,能够结合时事政治和身边事件进行透彻分析,能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够解答学生有关学习中的问题。
实践能力要求:参加过相关的工程,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基础。
职业资格要求:具有建筑行业的上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有同类效力的建设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
2.教学条件要求
1、多媒体设备
2、课程团队:
1)总负责教师:项林
2)主讲教师:易彬
3)团队其他成员:廖亚莎、叶蓓、柏毅、冯思
4)技术指导:廖亚莎
3、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1)采集、编辑教学实物资料、产品样本,丰富教学媒体,建立课程教学的有关资源库,并不断更新完善;
2)开发电子资源库,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资源;
3)开发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开展合作,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社会服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