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对于圆环形街道网
∵
ab 2 sin r 2
ab sin 2r 2
∴
ab 2r sin
2
∴
ab ab P ab 2r sin 2
3.城市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
重复系数
——营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值。
营业线路总长度 线路重复系数 线路网长度
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一般在1.25~2.5之间。
2、规划主体流程设计
包括确定规划内容和规划策略。
规划策略是指工作程序的模式,常见的有线性策略、 循环策略、适应性策略、趋优策略等。 例如: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模型与方法中
公交客流预测中的一次最短路交通分配属于线性
策略;
分级或迭代交通分配方法属于循环策略; 公交线网的调整属于趋优策略; 规划的滚动调整属于适应性策略等。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 运送速度 (km/h) 16-25 15-20 14-18 20-35 30-40 发车频率 (车次/h) 60-90 50-60 40-60 40-60 20-30 单向客运能力 (千人次/h) 8-12 8-10 10-15 15-30 30-60
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主要依据和内容
保养场规模 (辆 )
50
平均每辆车的保养场用地面积(m2/辆) 单节公共汽车和电车
修的“公交车场” ;
另一类是担负公共交通线路运营调度和换乘的各种车站。
一、公共交通车场规划 1、停车场
(1) 停车场的功能和选址
功能—— 为线路营运车辆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 空间、场地和必要设施,并按规定对车辆进行低级保养 和重点小修作业。
停车场与所辖线网内各线路的距离一般在1~2km以内。 停车场距所在分区保养场的距离宜在5km以内,最大应 不大于l0km。
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主体内容设计
不同规划期对应的内容侧重点是不同的,参见表5—3。
阶段 交通调查 战略规划 远期规划 近期规划 公共交通系统内 较细致的调查 现状分析,考虑 系统内部平衡 局部调整,详细 的方案设计与实 施计划 系统内部,技术 经济评价
社会环境系统广泛的、土地利用——交通系统 重点性调查 较为全面的调查
O
非直线性系数
P
式中:
ab a2 b2
D
P —非直线系数。 当街道网由正方形组成时,各边相等,则非直线 性系数近似等于 1.41。
对于辐射式街道网
非直线系数:
ab P c
ab a b 2ab cos
2 2
若起、终点到辐射中心点距离相等,且两辐射街 道夹角为 45°时,非直线系数近似等于2.61。
规划密度
市中心区—— 一般取3~4 km/km2; 市区边缘—— 一般取2~2.5 km/km2; 大城市取较高值;小城市取较小值。
公交线网的最佳密度
最佳
2v 营 W行 3Fv步
式中
v营 — 运营速度,km/h;
W行 — 运送双向乘客所需要的车数;
F — 城市面积(km2) ;
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需求预测,并按预测结果
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而实际上公交系统本身对客运需 求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规划的过程进行 检验。 规划检验可分为规划实施前的事前检验和实施后 的事后检验。
5、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
规划实施是规划方案实现和发生作用的过程,它要 求规划中进行实施方案设计。 实施方案设计主要包括: ① 实施的内容; ② 实施的资金政策保障情况; ③ 实施时间计划表。
第三节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规划
一、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结构形式 在理论上,公共交通线路网可按不同的战略结构分为 如下三类: (1) 设有中央终点设施的放射形网络 常用于小城市中,乘客只需作不多于一次的换乘就能 完成出行,同时管理和调度也方便,但切线方向的出行距 离和出行时间都较长。 (2) 主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的网络 能提高客位利用率,一般适用于有地铁和轻轨的大城 市。 (3) 带有环线或切线状线路的放射形网络 直达出行率高,出行时间短。经市中心的出行量可降 到最低,能适应出行需求很大的城市。
4.公共交通换乘系数
—— 用来衡量乘客的直达程度。
乘车出行人次 换乘人次 换乘系数 乘车出行人次
大城市不应超过1.5,中、小城市不应超过1.3。
三、公共交通线路网规划布局原则
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布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尽可能高的人口覆盖率 ;
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功能等级结构合理化与平均换乘次
化线网。 比较实用的方法是“逐
条布线,优化成网”法。
如图5-5所示 。
证优法—— 又称验算法,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选方
案进行分析评价,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 基本过程如图5-6所示。
2、公共交通线路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结构类型; 分析城市主要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分析城市主要客流吸引中心的客流吸引量; 初步确定在主要客流流向上满足客流量要求、并把各主要
城市公共交通是大交通客运网络的延续部分,是城
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须的社会公共设施,是城市基
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 口。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紧密相关, 因而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协调发展。
二、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1985年国家科委公布的“中国技术政策”蓝皮书第9 号,对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政策中明确提出:
城市客运交通,必须发展公共交通,
只有有了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公共交通网才能做到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城市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
展。
图片资料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Sydney
Sydney
城市公共汽车服务区域
表5-1 公共交通方式 公共汽车 无轨电车 有轨电车 中运量快速轨道 交通 大运量快速轨道 交通
公共汽车
无轨电车 定时定线行驶的 有轨电车 快速有轨电车(即轻轨交通) 地下铁道 轨道缆车、索道缆车
小公共汽车
定线和不定线行驶的
出租汽车 客运轮渡
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相互配合,以不同的速度、运载 能力、舒适程度和价格为乘客服务,对大城市的市 区,大、中城市的郊区,以及城乡之间的联系起着 重要的作用。
依据 —— 主要是现状城市交通以及存在的问题。 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土地利用 包括:
城市道路系统
规划年限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承受能力
内容
合理地确定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预测公共交通客运量、客运周转量;
分析预测客流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
布臵公共交通线路网络; 确定公共交通车种及车辆数; 安排公共交通枢纽以及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用地。
— 公交线网上营业线路重复系数,全市公共
汽车营业线路的重复系数约为1.2~1.5;
v步 — 步行速度,km/h。
总 的 来 讲
如果线路密度大、线路多,则
每条线路服务面积小;
居民由家——站、由站——目的地时间短; 每条线路分摊的车辆少; 发车、候车间隔长。
如果线路密度小、线路少,则
50~100万人
40
中
小
20~50万人
<20万人
35
25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
第二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层次与基本框架
一、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层次与期限
图5-1
规划期限与研究范围
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基本框架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规 划 框 架
1、规划目标分析 一般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 规划的项目背景; ② 规划依据,包括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战略; ③ 规划的宗旨和原则。
居民出行发生点和吸引点联系起来的公交线路网方案;
进行公交线路网的优化设计,确定满足各项规划指标的线
路网规划方案;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逐步建成,逐条开辟公共交通线路,并
不断根据客流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
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有两类:
一类是担负公共交通线路分区、分类运营管理和车辆维
要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使95%的居民在客运高峰乘用下列 主要公共交通方式时,单程最大出行时耗符合表5—2的规定。
城市规模 最大出行时耗 (min) 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200万人
大 100~200万人
60
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 汽车、电车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 电车 公共汽车、电车
50
停车场正确选址的原则,要在车辆空驶里程最小的
前提下,综合考虑以下条件:
应远离居民生活区;
要避开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和铁路线;
被选地段最好有两条以上的城市道路与其相通;
被选地块的用地面积要为其后续发展留有余地。
(2) 停车场的规划用地
一般按每辆标准车用地150m2计算。 停车场的总平面布臵为场前区、停车坪、生产区和生活区
预测分析和现状分析结 预测分析,考虑系统 综合分析 合,系统内、外部平衡 外部平衡 兼顾 城市交通模式选择, 交通结构选择,主要项 方案设计 重大交通项目规划 目与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
以社会、经济、环境 系统评价和社会经济评 综合影响评价为主 价
4、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检验
规划过程往往带有局限性,如规划中依据社会经
四、公共交通线路网规划的影响因素
城市客运需求; 道路条件 ; 场站条件 ;
车辆条件 ;
效率因素 ;
政策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