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的爱情诗三首鉴赏

优秀的爱情诗三首鉴赏

优秀的爱情诗三首鉴赏
爱情诗一:《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磨平峰棱,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翻飞白雪,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之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长沙王吴芮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妃子叫毛苹,在去世那年过生日时,吴芮与毛氏苹泛舟湘江。

远望青山,近看碧水,想想这么多年征战在外,打打杀杀,夫妻聚聚散散,毛氏和吴芮都陷入了一种未可名状的伤感境界。

毛氏对着丈夫即兴吟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吴芮听罢竟然想到了死,称:“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


本篇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灭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宇宙。

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

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
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

白日参辰现,北斗
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
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
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爱情诗二:《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
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
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
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
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
别恨。

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跑。

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

在这种情况下,
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

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
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

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
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
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

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
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

开头两句“行行
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

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
懂得依恋家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
的心理。

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
深切。

“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

她日益消瘦、
衰老和“游子不顾反”形成对比。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
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
心里的想法。

最后两句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
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

相思之苦本来
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
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

爱情诗三:《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许多。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

纵然
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

团圆在金风习习霜落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间恍
如梦。

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要是真情
久长心相印,又为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
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
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
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
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
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
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实、细腻、纯洁、坚
贞的爱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
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

“飞星传恨”,那些
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
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
情语态都宛然目。

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

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
突出了相思之苦。

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
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
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许多!”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
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久的爱情。

“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
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
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
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
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
设喻,十分自然。

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不过逝,才相见又分离,
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
时的复杂心情。

“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

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

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
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
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
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
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这种准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
无穷。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
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