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说课稿(1)
a. 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b. 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教师小结:线香在洁净的空气中可燃烧较长时间,呼出的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使干燥的毛玻璃片出现水 珠,证明空气中含有O2、CO2和水蒸气。(设计目的:让学 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 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 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1 .引导学生猜测:实验是否也会发生水倒流现象,可能 跟红磷实验有什么区别?
2.小组交流,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3.观察实验,并尝试解释原因。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一步地分析、探索,培养 学生的探索精神,加深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的利用的学习,以及环 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3 、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以及空气的利用 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空气中氧 气含量的结论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 合作竞争意识。
四.教学准备:
带橡皮塞集气瓶2个,铁夹及导管2套,烧杯2个, 酒精灯1盏,燃烧匙1个。药品:红磷,木炭。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1.猜礼物 出示一个盒子,问学生通过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里面有什么。 让一名学生上台来观察,并说说感受,让其他学生猜测。 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 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 充满新奇感。 2.说说对空气的认识 这个环节结合人文精神,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培养他 们的环保意识。 3.出示课题——空气
(五)自然过渡:自从人们认识空气的成分后,就开
始对混合物与纯净物进行讲解和相关练习(一课一练),然 后对各种气体的用途进行讲解。(空气资源的讲解) (设计目的:注意力的转向和集中) 课前已吩咐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分小组讨 论交流。给出课外阅读材料(参见附件),组织学生列出各 成分的用途,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设计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使其获得扩展。)
(二)初步感知
1.收集空气 有什么办法能将空气摆放到桌子上来研究?(让学生说 办法)用塑料袋收集空气,大家一起动手,看谁的空气多。 2.感觉空气
Hale Waihona Puke 小组讨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 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
(三)教学实验
1.教师提问:空气里有什么?我们呼吸时从 空气中吸入了什么,呼出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四)仿照课本,探究对比实验
(1)多媒体视频展示:课本P27 图2—3实验全过程,要求学 生注意观察大屏幕上的实验现象并作记录。
问题1:红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2:集气瓶内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 请学生猜想原因,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瓶内的气 压 减小,因而水倒流。 ( 2 )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实验:将红磷换成木炭在密封 的集气瓶中燃烧。
二.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
学习学生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 提供的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 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 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 需要教给予一定的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猜测空气的成分,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学生尝试
引导学生根据猜测的结果利用桌面上已有的器材设计实验 来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展示实验所需仪器,并组织学生抢 答下列问题: a. 有关仪器的名称。b.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设计目的: 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 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 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 组织学生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从两方面 来分析:
《空气》说课稿
岿美山中学 吴帮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 气》单元的第一课题内容,《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是化学上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属 于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一种。本单元内容包括了 《空气》《氧气》《制取氧气》三个课题,这 些知识对以后的内容学习起铺垫作用,是知识 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是由小学的学习转入系统地 学习空气的,同时在初一初二对科学的学习已经积 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 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 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 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从探 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
3.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觉空气、实验 观察空气、猜想、推测等活动,使学生在生动 有趣的情境中,感受空气的奥妙,激发他们对 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本课用1课时进行教学。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空气的利用 2、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根据有关知 识发挥合理想象 3、会运用空气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六)交流反思,评价反馈
(1)讨论与反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
(过渡)可见,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要求 较高, 既然如此,当你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时,你会注 意些什么? 请把该实验常见注意事项填在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