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本】中国印刷术

【读本】中国印刷术

研学读本【样例】课程九:中国印刷术一、概述在星光熠熠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长河中,造纸术、印刷术异常夺目。

它们琴瑟和鸣千余年,承担着传播世界文化的历史使命。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它和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共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考古学家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通过印刷术课程内容,了解雕版印刷发明的历史、背景、意义及雕版印刷术的步骤,加深他们对“工匠精神”内涵的了解。

通过了解印刷术,体验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内容,并能叙述表达印刷术的知识,二、研学计划三、研学内容(一)印刷术的历史1.印刷术知识讲解印刷术是工艺技术,属于科学技术范畴,有属于工业范畴。

当今的印刷工业,已经形成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多种学科、跨行业的庞大工业体系。

如此重大的工艺技术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

印刷术从萌芽到雏形到完善,大约经历了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长达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完成印刷材料、印刷工具、印刷技术等印刷术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为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印刷术的国家。

据记载,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之际发明的刻版印刷术。

刻版印刷是用手工刻出阳文反字,涂上黑墨,复印在纸上。

这种方法比手抄书籍效率提高若干倍。

刻版印刷术发明后,在今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已有书商印售历书、诗歌、小学字书及阴阳迷信书等。

十二世纪初,浙江、福建、山西等地的书坊刻书业已发达起来。

官府刻书最早始于十世纪初,历代专职刻书的机构一般属国子监。

印刷技术形式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等。

我国的刻版印刷早于欧洲八百年。

刻版印刷的发明和刻体图书的流通,对当时的文化传播和保存祖国文化起到了极大作用。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浙江杭州一位刻字印刷工人毕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套胶泥活字印刷技术。

他在制成方块的胶泥上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后放进土窑里用火烧硬,再按字韵顺序排列在专用盒子里。

印书时按稿把一个个活字捡排在铁框中。

而铁框底部撒有松香、蜂蜡、纸灰等带有粘性的混合物。

将排好字的铁框拿到火上加热、压平,再经冷却,便成了版型。

在版型上涂上墨,就可以印刷了。

印完后,将版型在火上略加烘烤,即可取出单字,供重复排版使用。

为了加快印刷速度,毕昇还采用两套制版设备,即一版在印,另一版又在排字了。

两版交替进行,每版可印千次以上,速度快,质量好。

印版中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

这样,省时、省工、省料。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消息,轰动了当时的印刷业。

前来参观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一致称赞。

不久,活字印刷术在国内广泛使用。

这种胶泥活字印刷的原理,与现在的铅字排印原理基本一致,也是现代铅字印刷的前身。

宋代着名科学家沈括对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评价极高,不但在他的名着《梦溪笔谈》中作了详细记载,而且还精心保存了毕昇所创造的胶泥活字。

元代着名农学家王祯茬毕昇胶泥活字的基础上,成功地创制了木活字印刷技术。

他先在整块木板上刻字,然后按字体大小锯成统一规格的方块,在木框内排字,活字与活字之间的空隙用竹片塞紧,便可印刷。

这“巧便之法”克服了“难予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的胶泥活字的缺点。

王祯第一次用木活字试印了一部自编的六万多字的书《旌德县志》,印装一百部,前后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当时,这可是惊人的成就!后来,他为了提高排字效率,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用轻质木料做成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约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字韵分别放入盘内一个个格子里。

排字工匠可转轮找字,“以字就人”,按韵取字,不必来回走动。

这些发明,在他所着的《造活字印书法》一书里都有详细叙述。

这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印刷术的重要文献。

由于木活字印刷优点很多,所以很快流传开来了。

它不仅有汉字,也有少数民族文字。

清朝年间,人们在甘肃敦煌石窟中曾发现许多十四世纪的木活字,上面刻的就是古维吾尔族文。

可惜,这些珍贵的古代木活字,大部分被帝国主义分子盗走了。

《西夏文佛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

它印制于十四世纪初。

是解放后在宁夏发现的。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刷的书,是1773年印刷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计二千三百多卷,它所用的木活字全部用枣木刻成。

我国的活字印刷技术大约于八世纪传入朝鲜,后来又东渡大海传入日本,不久又传入越南、菲律宾。

西边,则沿着丝绸之路通过伊朗传到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十三世纪传入意大利,十四世纪传入德国,十五世纪传入英国,十六世纪传入俄国和墨西哥,十八世纪传入美国、加拿大,传入澳洲时已是十九世纪了。

至此,我国的印刷术传遍全世界。

公元1456年德国人谷腾里用活字印成《圣经》,是欧洲使用活字印刷的第一个人,但比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年代晚了四百年。

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指南针、火药,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大杠杆。

”2.研学课堂(1)中国古代早期记录文字的方式都有哪些?(2)现代印刷机的最新设计制造特点?(二)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汉族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汉族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1.雕版印刷体验步骤:雕版印刷步骤看似简单,但要印出清晰、完整、均匀的作品,则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

研墨、刷墨、覆纸、刷蜡、拓印……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细细研磨;在雕好的板尚用刷子刷墨;覆上白纸;用蜡棒刷雕版印刷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技能,体会中国雕版技艺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千年前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一幅幅形态各异寓意吉祥的“年年有余富贵”图,一张张布满篆、草、行、楷等各种字体的书法,通过古色古香的雕版印刷技术得到活灵活现展现。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印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

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2.研学课堂(1)想一下,雕版印刷术是怎样发明的?(2)我国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是在哪个时期?为什么?(3)分组进行雕版印刷现场体验(三)活字印刷公元1041年,毕昇发明出活字印刷术,这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是印刷史上的一大变革,提升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传播。

活字印刷术最先传到朝鲜,被当地人称为陶活字,后来又传到了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当代世界的印刷技术比毕昇的发明不知先进了多少倍。

但是,活字制版仍是按着毕昇的原理发展起来。

活字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少数人才能读书和受教育的状况推动了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术,称为活版印刷术,也称为活字排版印刷术、摆版印刷术。

这种技术大约有四道工序:制字、拣字排版、敷墨铺纸刷印、有序贮字。

我国先后有过泥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

不同材质的制字方法,也有刻、铸等不同。

字制好了,拣字排版、边栏界行的夹围、固版等就成了关键性技术。

依文稿拣字,依行字加界片,依版式加围边栏,然后固版。

版固好了,就可以跟雕版一样敷墨铺纸印刷了。

因其字印是一个一个单独存在的可以移动的活字,又因其活字可以依文稿要求拣排成版,然后印刷,所以就称为“活字印刷术”。

又因其版可以拆卸移换,所以也称为“活版印刷术”。

1.活字印刷体验过程写样——制字——烧制字模——拣字制框——上墨——印刷2.研学课堂(1)想一下,毕昇是怎样发明活字印刷术的?(2)你知道皇帝的印章“玺”是怎么做出来的吗?(3)体验活字印刷。

四、研学课程评价五、研学总结通过了解中国印刷术文化历史,体验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并实际操作体验中国厚重的文化成果。

印刷既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

千年的印刷术为我们留下了厚重的精神文化基因,但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应该把新的与人友好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的材料积极应用到印刷服务生产中。

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传播,而且为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做出了巨大共献,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

技术只是手段,文化才是目的。

后人应尽力把历经千年的印刷文化传承保护下来,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素质提升、优雅生活、精神享受和全面发展,以服务于人类大众。

1.根据自己对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参观、体验和了解,撰写自己对印刷术的知识。

(形式不限)2.设计一个方案,给我的同学和家人介绍中国古代发明,印刷术。

(形式不限)六、知识拓展(一)刻本与活字本的区别我国有着1400多年的雕版印刷历史和近1000年的活字印刷历史。

在此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先人创造了不少雕版印刷品与活字印刷品。

由于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工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两者排印而出的书籍在细节特征上也存在不少的差异。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术由于是整版雕刻,雕版若出现断版现象,印刷出来的书籍会出现某几处文字中间整体断裂的现象,而此现象在活字本中不易出现。

活字印刷由于必须经过单字拼版的过程,版框、栏线在多数情况下不易做到严丝合缝,大多会在衔接处留下缝隙。

由于不同阶段不同工匠制作的活字可能字体风格不同、大小高低不一,活字本可能出现字体不同、文字墨色不匀的情况。

另外,一些活字本中可能存在单字倒置、横置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雕版上的文字虽为整体雕刻,字与字之间可能存在笔划交叉的情况,但是一些活字也存在词组同时浇铸的情况,字与字之间也可能存在笔划交叉的现象。

在活字排版过程中,为了固定活字版,可能用上夹条和顶木,这一特点在雕版印刷中是不存在的。

其中夹条是用来分隔两行活字,同时夹紧活字,而顶木是用在活字不满一行时放在空白处顶住活字,填满行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