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性脑病的急救护理

肝性脑病的急救护理

2、病人能遵循饮食计划、保证每日热量摄入,
促进肝功能恢复。 3、病人能获得切实有效的照顾。 4、病人能够描述正确的预防肝性脑病的知识
绝对卧床休息
专人护理
蛋白质:暂停摄入,待病人神志清醒后,逐步
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20克,然后每3-5天增加 10克,逐渐增加至每天40-60克,以植物蛋白为 主。 热量:每日5000-6700KJ,主食以碳水化合物 为主,昏迷者鼻饲或静脉输注25%葡萄糖液。 维生素:提供丰富维生素,多食新鲜蔬菜和水 果,但禁止用维生素B6。 脂肪:减少摄入 水、钠:腹水者限制摄入
1、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2、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 3、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肌张力、腱
反射扔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 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和过 度换气。 4、脑电图明显异常。
1、严重的肝病基础
2、丧失工作和自理能力 3、经济负担重
4、抑郁、焦虑
疾病知识指导: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教
会家属识别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
饮食指导:根据病情调整饮食
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规定的剂量、用法用
量,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5、昏迷后,家属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血氨
1、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血氨增
多。 2、急性肝衰竭所致的脑病,血氨多数正常。
脑电图检查
典型改变为节律性变慢,昏迷前期及昏睡期病
人出现普遍性美秒4-7次波或三相波;昏迷时表 现为高波副的波,每秒少于4次。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常采用综合治疗
1、消除诱因 2、减少肠内毒物生成和吸收:包括限制蛋白质
摄入量,灌肠和导泻、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细 菌生长。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的氨 基酸混合液等。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严重肝
性脑病在肝脏移植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1、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病史。
2、门体静脉分流手术。 3、长期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诱发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利尿、
放腹水、高蛋白饮食、便秘、使用镇静剂、麻 醉等。
根据精神神经系统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和脑电
图改变、将肝性脑病分为四期。
1、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安增多,其化学结构与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去 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能传递假神经冲动,称 为假神经递质。当假神经递质被脑细胞取代了 突触中的正常递质,则发生神经传导障碍。
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肝衰竭时、芳香族氨
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增多而支链氨基酸减 少,可促使芳香族氨基酸更多的进入脑组织形 成假神经递质,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1、意识障碍
与血氨升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 谢引起大脑功能紊乱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肝功能衰竭、 消化吸收障碍、限制蛋白质摄入有关。 3、照顾着角色紧张 与病人意识障碍、照顾着 缺乏有关照顾知识及经济负担过重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
1、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正常体征平稳。
2、扑翼样震颤。 3、脑电图多数正常。
1、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
2、明显的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
高、踝阵挛及锥体束征阳性。 3、扑翼样震颤存在。 4、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1、昏睡、精神错乱。
2、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3、肌张力明显增高。
4、脑电图明显异常。
1、上消化道出血
2、感染 3、大量利尿、放腹水 4、高蛋白饮食 5、便秘 6、使用镇静剂及麻醉药
氨中毒学说:肝衰竭时,肝脏将氨合成尿素的能 力减退,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 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氨对大脑 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及直接干 扰神经传导。
假神经递质传说:肝衰竭时β-羟酪胺和苯乙淳
樊琳 2017-07-20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
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 要临床表现为行为举止异常和不同程度意识障 碍。
1、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特别
是各型肝炎后肝硬化。 2、门体分流手术。 3、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肝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