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外冻伤常识及急救方法

野外冻伤常识及急救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野外冻伤常识及急救方法
导语:寒冷的冬季渐渐开始来了,需要掌握一些应对冻伤知识了,那么冻伤要怎么做,有什么急救方法?一起来了解下。

一、冻伤根据程度的分型:简单的说,冻伤的程度与烧伤一样分为四种,即:红、肿、热、疱。

1度冻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及轻度水肿。

解冻复温后:局部皮肤立刻变红或紫红、肿、充血。

病人感到局部热,痒或烧灼痛。

预后恢复:症状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不受影响。

2度冻伤,临床表现:皮肤有水泡或大疱形成,泡内有黄色粘稠液体或粘稠血浆。

解冻复温后:局部较为剧烈的疼痛,并对冷热刺痛不敏感。

预后恢复:症状于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同样不受影响。

3度冻伤,临床表现:全皮坏死。

解冻复温后:皮肤呈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

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

预后恢复:皮肤恢复后留有斑痕和功能障碍。

属较为严重的冻伤表现。

4度冻伤,临床表现:身体某部位坏死脱落,如肢端,肢体。

解冻复温后:皮肤逐渐变成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

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

预后恢复:皮肤留有斑痕和功能性障碍,留有残疾。

二、根据环境与部位,冻伤的分型:
1. 依冻伤环境分为:“战壕足”,“水浸手、水浸足”等
2.依冻伤部位分为:可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
三、引起冻伤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局部冻伤原因:
1.一般低温环境下(0度左右)局部热量丢失增多,体温降低;
2.衣袖、裤管绑扎过紧,血脉流通不畅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冻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