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回归纪念日的来历

香港回归纪念日的来历

香港回归纪念日的来历
【篇一:香港回归中国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国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1997年6月3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
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

同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命令》。

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
港特别行政区。

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开始履行防务职责。

中国人
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欢送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即将
启程的驻港部队官兵表示欢送,并发表重要讲话。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1时3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

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和钱
其琛、王汉斌、张万年等中央代表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国务院副
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主。

任委员钱
其琛主持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第一个宣誓就职,国务院总理李鹏监誓。

接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23名
主要官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行政会议14名成员,香港特别行
政区临时立法会59名议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常设法官、高等法院法官36人,分批走上主席台宣誓就职。

随后,李鹏总理讲话,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
且宣布:从今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
始实施。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作题为《追求卓越,共享繁荣》的讲话。

当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在香港会议展
览中心新翼举行。

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典上发表讲话,对香港特别
行政区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回到祖国大家庭的600多万香港
同胞表示亲切问候,并郑重重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
自治,50年不变,是中央政府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

当日下午,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盛大招待会,党
和国家领导人同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及首都各界人士等共四千多人
出席。

当日晚,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
中央军委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

江泽民在大会上讲话指出: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
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
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
国人民为世
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篇二:2015年7月1日香港回归周年演讲稿】
2015年7月1日香港回归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十年,中央政府坚定
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办事,全力支
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保障了香港居民依法
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同时,广泛团结香港各界人士,共同维护
和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18年风雨,18年辉煌,18年磨练,18年成长......香港——这颗镶
嵌在祖国南海上的明珠,在回归祖国18年后的今天,更加光彩夺目
和绚丽多彩。

18年来,全体香港同胞和全国人民一起开始了一国两
制的伟大实践;18年来,香港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非典疫情等众多困难,巩固了世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
中心的地位;18年来,香港不仅更加繁荣,而且社会也在稳定中迈向
和谐。

时至今日,回归在香港人心目中已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
词汇,成为一个与希望、成就、自豪紧密相联的起点,成为一个让
历史见证未来的过程。

十年间,在最困难的时侯,中央政府站了出来,不惜一切支持香港,而每一位普通的香港人,在香港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直到腾飞
的过程中,也实实在在地体味到了回归的伟大意义,这个过程中,
香港人民对祖国的了解和归属感日益增强,对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
的评价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不断渗透,融
为一体。

这十年,香港与内地不断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即使不刻意
的去了解和总结,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说说与大家最为密切的交通吧。

随着广九铁路改造、广深高速公路
和香港新机场的运行,飞机、轮船、火车和豪华巴士作为交通工具,为两地的民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从内地到香港,从香港到内地,就像从城市的一边到另一边,这种方便,无论对两地经济的拉动,还是香港人生活上的便利,都是极为有利的,也给两地民众带
来了极大的快乐。

而在十年前,到内地去、甚至通过近在咫尺的深
圳罗湖海关,在许多香港人的想象里都是神秘和令人生怯的问题,
港人到内地买房定居更是不可思议的,现在,除了较表层的购物、
旅游,买房、就医等,更为实质性的交流也在逐渐增多,且成大势
所趋。

随着对祖国经济文化了解的越来越深,抱虚幻优越感的港人
越来越少。

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港人来内地工作、学习和参观旅游。

没有中国政府这个娘家的支持,香港不可能发展的有现在这么好。

香港要腾飞,要成为国际大都会,离不开内陆这个重要的根据地。

我衷心地希望香港越来越好,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见证这段历史。

谢谢大家!
注:
【篇三:香港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的,到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多少周年?】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
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
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
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
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
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
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
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
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
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
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
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