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三个不同地区的的区域创新机制的异同

比较三个不同地区的的区域创新机制的异同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只有开放系统才 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才有可能 从外界流入足够大的负熵流,才能降低自 身的熵值,保证系统的有序性,增强系统 的体功能。区域创新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 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输 入、输出关系,存在着一个不断发展和进 化地演变过程。区域创新系统的边界是开 放的,其开放程度是决定区域创新系统能 否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的关键。
(5)区域创新系统的全息特征
• 全息性是从系统结构模式上来把握区域创 新系统的特征。区域创新系统结构模式与 国家科技创新结构模式相似,它是国家科 技创新结构模式的成比例的缩小,或是整 体的一个缩影。它说明了区域创新系统系 统与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同构性。“全息” 只是相似,并非绝对等同。所以,从系统 结构模式来看,区域创新系统在结构模式 上与国家科技创新结构模式是相似的,体 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全息辩证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4)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涨落特征
区域创新系统所包括的从设想的产生、研 究、开放、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形成产 业的创新链的几个过程都存在着涨落的现 象。这些涨落引起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 及扩散,通过非线性机制作用,使原有的 技术系统发生进化,产生出具有新的更高 有序态的技术系统的形式。因此,技术创 新中的涨落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 因素。
3、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
(1)区域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 任何系统依据纵的方向都可以划分为 若干层次,其中下一层次是上一层次 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创新系统具有 层次性,任何一个区域创新系统都有 若干个层次的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 统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的等级序列。
(2)区域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 (3)注重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日本不仅重 视技术的引进与消化,更注重多种技术的 集成创新,其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引进 国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传统技 术与引进技术进行综合、改造,形成一个 广泛的技术体系,并用这些技术体系改造 出一个新的产业。如日本夏普公司于80年 代初开发的第一代数字式液晶显示袖珍计 算器便是将电子、液晶、光学技术加以聚 变的产物。
• (3)风险投资业发达。美国现有的600家风险资本 公司,其中大约一半在硅谷,仅在2003年,硅谷 就吸引了风险资金180多亿美元,风险投资出现 资本过剩的新情况圈,如此强大的风险投资业为 区域内企业创造了一个优质的金融环境。 • (4)区域内利于创新的特殊社会文化环境。硅谷文 化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乐 于合作等I.s]。在硅谷地区内几乎每个人都具有勇 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独特思维方式,这就为硅谷 地区持久的创新力提供了前提。另外,硅谷对创 业者失败的宽容和冷静等积极态度也是硅谷保持 活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最后,硅谷区内各行为 主体之间正式、特别是非正式的合作则是创新的 又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3、班加罗尔地区区域创新系统与高 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成功的主 要因素分
• (l)政府持续的政策扶持。从1991至今,历届印度 政府都一直把信息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业作为科 技创新资源配置的重点,无论是从人力资源置、 基础设施配置和科研经费的分配,还是从国家二 区域乃至企业的产业局来看,印度均将科技创新 资源集中在计算机软件产业,注重对软件产业群 的培育;同时,印度政府更注重对知识产权保护, 并以此加大对外资的引力度。
• 区域创新系统则是指,在特定的济区域内,各 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创新的机构和 组织),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以及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諩度和政策网络. 区域创新既涵盖区域的技术创新,又涵盖 区域的科学创新,并从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关系上来把握区域的科学技术创新。
所谓区域创新是指依托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力, 有效地利用区域创新系统资源,协调区际(国 际)间的科技合作与竞争,实现区域内科技创 新资源(人力、财力)的高效配置与结构优化, 促进区域创新系统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创新成果 的应用、推广及普及,从而创造和发展区域的 竞争优势。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科学与技术组 织、高校、企业相互作用,并且共同发展的网 络.这种创新系统不仅具有系统的主要特征, 而且是开放的;既有与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对应 的结构与功能,又有区域系统自身的特点与特 色,承担着把高新科学与技术内化为区域经济 发展的自变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现 代化、从而保证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的任务。
• (5)硅谷特有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硅谷的成功尽管离不开 其拥有的智力、技术、人才、资金等大量生产要素的集聚, 但研究表明,创新是一种社会技术过程、非线性的过程, 一种行为主体通过相互协同作用而创造技术的过程,是学 习知识的过程。所以,硅谷的发展不是区内生产要素的简 单叠加,而是区内各生产要素有效的组合,以及在区域内 形成紧密的社会网络与开放的劳动市场,可以说,硅谷是 一个以网络为组织基础的生产系统。硅谷中区域创新网络 主要包括区域的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人际关系网络(或 称作人脉网络)等 • (6)集群内企业较强的衍生能力。在衡量产业集群竞争力的 时候,集群企业衍生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硅谷从 20世纪70年代,不足300家企业,经过短短二十多年就发 展到了8000多家企业。
• (7)产业地方集聚优势突出。由于硅谷地区具有雄 厚的资本积累,特别是其超强的知识和技术密集 度使该地区更容易吸聚更多企业,尤其是新进企 智力资本的投入。硅谷地区更强调知识的研究, 这里聚集着世界最先进的研机构和实验室,新知 识的创造和扩散多是从这里开始的。这自然又强 化硅谷的技术基础,使其优势更加突出。 • (8)硅谷以业务分包的形式促进企业间的合作。硅 谷的业务外包商业模推动了硅谷地区的企业寻求 自己的最佳业务点,由此也带来了硅谷地区的品 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和优化,营造了企业 之间分工合作的良好。
• (2)区内产品目标市场定位明确,产品质量采取管 理的国际化、标准化质量检测的系统化。班加罗 尔实施以美、欧市场为中心的营销策略。据S统 计,大多数印度软件公司都通过了1509000国际 质量认证,在全球达CMM最高质量等级(即第5级) 的42家公司中,就有25家在印度。 • (3)完善的信息产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班加罗 尔地区80000多名高质IT专业人才中,除了部分 外来人才以外,大多与本地完善的教育培训体密 切相关。该地区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公立 学校培养,主要是当大学的理工学院和研究机构; 二是民办或私营的各类商业性软件人才培训 机构; 三是软件企业自己建立培训机构,计算机职业教 育培训机构遍布整个城市形成了产业化的IT职业 教育。
• (4)重视以提高区域经济活力构建创新体系。日本从80年 代起就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模仿欧美技术 转向自主创新。在1995年通过的《科学技术基本法》中, 提出了“以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战略。日本政府认识到,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大学、中介机构与地方 政府等的密切合作关系。在空间基础上所形成的官、产、 学、研合作网络以及产业集群和知识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 力,进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 同时,在构建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其政府更注重建立以核 心企业为主的动力机制。DavidW.Edgington通过对日本 的主要产业区之一中京(以名古屋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 内部的四个主体要素进行分析,运用一个四部门模(核心 装配企业及其分包商,国家及地方政府机构、地方性商会 和私人部门体)对该地区的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 明,中京的动力机制主要依赖其核心企业的产品多元化战 略以及永远强调不断升级的思想,中京处于完“由上而下” 的国家创新系统和‘油下至上”的地方根植性创新系统之 间的状态。
2日本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 集群互动发展成功的主要因素分析
• 日本实施了“技术立国”的国家战略,即在其成 功进行技术引进与应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对各 种技术加以消化吸收、进而发展到集成创新和原 始创新共同推动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腾飞的目 的。 • (1)以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高效配 置研发资源。日本政府根据市场需要在不同创新 阶断、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对研发资源进行不同的 配置,既是市场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反映 了政府对创新效率的评估。
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关性、协同性 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称 为自组织,它是复杂的、自身演化发展的 系统。在给定环境中,自组织机制能够把 诸要素托到振荡点,具有使要素自我发展、 自我扩张的功能,通过要素间相互作用而 形成有序结构。比利时学者普里高律将自 组织系统称作耗散结构。
(3)区域创新系统的开放性特征
• (2)注重研发投入尤其重点推进应用型研发。日本 R&D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西方发达 国家中是最高的,2002年就达到3.12%;而同期美 国只有2.66%;德国为2.53%;英国为‘1.87%;法国 为2.26%。在日本,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都有自 己的研发机构,与大学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 合作。与美国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开 发研究的全程自主型研发方式不同的是,日本采 用绕过基础理论研究,采用引进基础上的技术创 新模式。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基础性研究 经费仍然最低,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 展经费支出看,若以基础研究为1,2000年日本 三者之间的比例1:2:5,美国为1:1二3,法国为1:1 二2,意大利为1:2二2,日本的基础性研究经费处 于最低水平。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应用型研发突 飞猛进,而基础科学的研究却相对薄弱。
实例分析
• 以硅谷地区、班加罗尔地区 、日本 为 例加以分析
1、硅谷地区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互动发展成功的主要因素分析
• (l)硅谷地区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决 定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成功,它优化了各类科技资 源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成为推动美国区域科技创 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t’3l。(2)集群内技术人才 与大学和研究机构高度密集。如今世界上的诺贝 尔奖金获得者有近1/4在硅谷工作,该地区也有 6000多名博士,占加州博士总数的1/6。区域内有 著名的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 大学等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众多智力 人才的地域集中,对硅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不 可估量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