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6
专业名称:植物科学与技术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创办时间:2007年
一、植物科学与技术方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农业行业生产一线,掌握农学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作物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农产品贮藏加工、农资营销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作物生产、产品贮藏与加工、种业、农资、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育种、生产、经营、管理、研发与推广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植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农作物科研、生产、管理、创业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作物学科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生产管理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同时具备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爱岗敬业、开拓进取。

2.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植物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3.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农作物生理指标测定、小气候观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作物育种学及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现代信息处理的科研基础,了解国内外农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及前景。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学年。

四、授予学位与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修完最低学分为184.5学分,其中:必修课108.5学分,选修课38.0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30.0学分,公共选修课8.0学分),主要实践环节38.0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

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位授予标准,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作物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种子学,种子生产与营销、种子检验学。

六、课程计划总体安排
课程计划总体安排表单位:周数
说明:[社会实践]在假期进行。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八、课程教学学时构成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表
九、教学进程安排
表1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教学进程表
表2 植物生产类学科基础课教学进程表
表3 植物科学与技术方向专业课教学进程表
表4 植物科学与技术方向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注:﹡号课程为限选课。

十、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
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计算表
十一、必要说明(植物科学与技术方向)
1. 按照学校规定每16学时核计1学分。

2.必修课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必须修完并且合格;选修课不合格时可以重修或另选一门选修课修完且合格,否则按选修课不合格处理;无论必修
课还是限选课,学生一次通不过者,需要重修。

3.社会实践:学生在假期进行两次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4.专业劳动:学生在校期间2~6学期各进行1周校内专业劳动,每周按0.4学分计。

5.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落实,评分见表5。

6.科研训练:结合毕业论文开展,也可根据导师制安排提前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活动。

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专业方向的选择,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通过课外小组、参与教师科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7.考核项目1代表考试,2代表考查。

8.综合实训:结合课程进度及专业能力培训要求,设置综合性、设计性专业训练,以课后分散或假期集中开展方式落实。

需要学生根据气候及天气情况,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课外在导师制进展过程中,确立自己的未来工作方向。

9.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实习项目,生产实习在离校前开展,毕业实习由学校制定单位或学生应聘参加顶岗实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