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对开发区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开发区新旧建设者的辛勤努力下,经历了许多风雨曲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2006年元月份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确定为省级开发区。

且于2006年5月份通过规划审核,公告开发区四至范围,得到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肯定。

开发区以前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无须多说。

对于开发区以后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开发区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时,应作科学定位、科学规划。

在全县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指导下,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既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又能体现区位优势的发展战略,明确机构定位、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尤其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搞好产业布局,我认为开发区应定位在重点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因为沿海地区地价高,劳动力价格相对要贵),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注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竹制品深加工行业,这既能增加地方税收,增加开发区本身的造血功能,又能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
题,更能改善开发区建设和入园企业建设的软硬环境。

二、理顺体制,完善职能,深化管理机构改革。

体制不顺一直是开发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有职无权,职能授权不到位,由于授权不到位,或根本没有授权,致使入区企业规划、报审环节过多,时限过长等,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有些职能部门大局观念淡薄,维护开发区发展的服务意识不强,部门利益作怪,搞部门垄断,办事拖沓、推诿,给外来投资者造成不好的印象。

因此,我认为开发区应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和沿海特区发展经验,采取“管委会”的“准政府”管理模式,引入“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保证开发区精简高效运转,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确保管委会机构和职能到位,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可以根据授权行使同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审批,经济协调与管理以及社会管理职能,制定开发区的具体发展方针、发展目标、行政管理体制等政策措施,对已派出常设机构的职能部门充分下放已设置的机构权限,没有派出常设机构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分管领导,协助开发区工作。

只要是在符合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开发区工作必须特事特办,急事优办,有事先办的原则。

三、对于我目前所从事的征地拆迁工作,我认为,开发区必须适当储备一定的土地资源,以备不时之需,由于征地拆迁人员少、力量小,再加上被征地农民理解开发区的少,横蛮不
讲理的多,尤其是牵涉到个人利益更是寸利必争,征地款依法按政策补足之后,被征地农民还要附加承包工程等一些不正当要求,否则就不征、不拆。

造成“项目等地”等不正常现象。

而且我们大部门精力耗费在征地拆迁工作中,造成“有些事无人做,有些事做不来”的局面。

因此,我认为完善征地拆迁机构设置增加人员或把此项工作划入相应的职能部门。

目前,征地拆迁已取代计划生育而成为天下第一难工作,我们现在搞征地拆迁,只能是到被征地农民家讲好话,做工作,交朋友,谈感情征地,补偿款按政策算足之后如果被征地农民不同意,都无法强制征地拆迁,因为我们不是执法主体。

征地拆迁所拖时间太长,工作效率低下,等我们征好地以后,然后去报批,再到平整土地,所需时间至少半年,甚至一年,入园企业建设又需一至两年,严重影响开发区的发展速度,而已签约项目的市场又在不断地变化,很容易错失良机。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率企业赚不到钱,何谈税收回报?我认为加强征地拆迁力量,该强制的强制,加快好已签约项目的建设速度,早日投产,早出效益。

以上建议,暂且抛砖引玉,开发区目前面临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省政府正在着手制定省级开发区相关的优惠政策,更有利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

虽然目前开发区发展还存在着资金、土地、征地拆迁、失地农民安置等诸多问题,但我
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问题是暂时的,发展是永恒的,开发区终将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这些开发区建设者将会因此而感到自豪,为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谐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