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风民俗
透 视 镜
我国的除夕“守岁”、春节 “贴对联”、元宵 “猜灯 谜”等民俗都是传统的娱乐 活动。这些民风、民俗既寄 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平添了 许多乐趣。
除 夕
儿童强不睡, 相守夜欢哗。 宋 〃 苏轼
春 节
车马纷纷白昼同, 万家灯火暖春风。 宋 〃 王安石
元 宵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 〃 崔液
木架瓦房
江南潮湿的气候使 通风显得格外重要,居 民多用木架承重,屋脊 高,防热通风效果好。 与北方居民相比,江南 最大的特点是巨大部分 民居出门见水,水路、 街巷呈不规则的网状覆 于民居之中,与之相映 成趣。
蒙 古 草 原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 在大草原上建起的一 种房屋。由于蒙古族 人民经常要转场放牧, 因此,蒙古包的材料 都是做成装配式的构 件,可以随意拆装卸, 便于游牧的蒙古族人 民迁移。
湖 南 、 四 川
湖南、四川等地由于多 山,居民一般依山凿岩 立柱架建,前半边以木 柱支撑临河,后半边靠 岩着地开户,俗称“吊 脚楼”。这 种建筑形式既少占土地, 又干燥通风。
陕 西 等 地
窑洞这种民居类型 广泛分布于陕西等 地,是在黄土沟上 挖掘水平洞穴而成。 窑洞门窗较小,以 避风沙,内多设建西部的客家土楼, 是出于族群安全考虑 而采取的一种自主式 的居住形式。土楼一 般高三四层,通常是 一家三代或四代同居 一楼。土楼的共同特 点是单体建筑、中轴 对称,以厅堂为中心, 通廊贯穿,适合族居, 易守难攻。
北 京
北京四合院作为 老北京人世代居 住的主要建筑形 式,自元朝建都 北京就开始形成 大规模的一种老 百姓的住宅形式, 所以,驰名中外, 世人皆知。
孔 庙 的 祭 祀
孔庙的祭祀,通常为每年两次, 分别在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
江浙等地气候温暖、湿 润,适合种植稻谷,饮 食多以米饭为主。另外, 丘陵盛产茶叶,饮茶也 成为江浙地区的日常习 俗
青 藏 高 寒 地 区
青藏高原的高寒地 区,以放牧绵羊、 牦牛为主,青稞和 羊肉是当地居民的 主食,酥油茶在一 日三餐中必不可少。
陕 西 、 山 西 等 地
陕西、山西等地的农作 物以种植麦子为主,形 成了当地以面食为主的 饮食习惯。那里有众多 地方特色的面食,如岐 山的臊子面、凤翔的擀 面皮等。
居下民上 民面的述 的来饮讲 民了食了 居解有民 有民关风 关风 民 民 俗 俗 与 与 各 各 地 地 区 区 居
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 条件和文 化生活孕育出异彩纷呈、姿态万 千的民居习俗,如北京的四合院、 西南的吊脚楼、陕西的窑洞、闽 南的土楼、蒙古草原的毡包、西 双版纳傣族的竹楼… …
江 南
民 风 民 俗 与 我 们 的 生 活
主 题 班 会
603
民 风 民 俗 与 我 们 的 生 活
一、品读课文36页提示内容,通 过品读,你知道哪些方面的信息? 二、品读风景线中的第一段话,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观察相关图片结合资料, 说说图片要表达的意思,再谈谈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江 浙 等 地
这种民居由正房(北房)、倒 座(南房)、东厢房和西厢房 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 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 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 为四合院。
各 地 区 的 民 居 形 式
江南——————————木架瓦房 蒙古草原————————蒙古包 湖南、四川———————吊脚楼 陕西等地————————窑洞 福建客家————————土楼 北京——————————四合院
四 川 、 贵 州 等 地 四川、贵州等地 气候潮湿,自古 有食辣的习俗, 在川菜中表现尤 为突出。
东 北 地 区
东北地区由于地处寒 温带,主要的粮食作 物有小麦、玉米、谷 子、高粱、大豆等。 居民以面粉、大米和 杂粮为主食。由于蔬 菜种植困难,当地居 民还有吃冻梨、冻豆 腐、冻饺子等习惯。
吃 饺 子 与 过 春 节
而在我国南方,春节 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而在我国南方,春节 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各 地 居 民 的 饮 食 习 惯
江浙等地—————米饭(饮茶) 青藏高寒地区———青稞、羊肉 (酥油茶) 陕西、山西等地—面食(臊子面、 擀面皮) 四川、贵州等地——食辣 东北地区———面粉、米饭、杂粮 (冻豆腐、冻梨、冻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