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100分)姓名:班级分说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悔暗羁绊蓦然众叛亲离B、遁词宁谧踟蹰相孺以沫C、笑枋冁然岑寂锱铢必较D、氤氲寒伧尴尬契而不舍2、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拟人)B、这个小男孩胖乎乎的特别可爱,像个大熊猫。

(拟人)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夸张)D、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

(引用)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但这部电影我看过,其他同学也看过B、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C、听了小李的介绍,我在内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王冰。

D、一个人是否受人尊重并不取决于她有无美丽的容貌和尊贵的出身。

4、在括号里填写数量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活泼翘起的屋檐,()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蓝,那是墙;()白,那是窗。

A.一个一行一点一片B.一角一排一点一点C.一角一排一片一片D.一个一行一片一点5、下列有关启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启事一般应该遵循“一事一文”的原则。

B、启事正文在标题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C、启事正文写完后必须写上“特此启事”或“特此警告”字样D、有的启事结尾还要写明启事单位的电话号码、邮编等,以便联系。

6、下列作品、作者、体裁及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提醒幸福》——李乐薇——散文——当代女作家B、《创造宣言》——陶行知——议论文——近代教育家C、《荷花淀》——孙犁——小说——现代著名作家D、《为自己高兴》——刘心武——散文——当代作家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廉颇闻之,肉袒负荆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不拘于时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9、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

()10、介绍是一种用途广泛、实用性强的书面交流形式,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11、《荷花淀》一文的主人公是“水生和水生嫂”。

12.《沁园春长沙》这首近体诗,表达乐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多角度的描写风雪的变化一是为人物活动绘制鲜明背景,渲染气氛,烘托感情,二是为了层层推进情节的发展。

()14、“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的“焉”字是句末语气词。

15、《世界最美的坟墓》一文中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16.“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句话是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三、现代文阅读.(22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做17—21题(12分)争取不凡诚然可敬可佩,然而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如小凌,如小倪,则更可爱可羡……这个世界很大,机会确实很多,然而这个世界也很小,机遇又极为难得。

我们应在奋力进取与适可而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我们要懂得这个世界 a 是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 b ,这个世界主要是为平凡的人而 c 。

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人那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的蛊惑;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17、解释下面的词语并为加点字注音(2分)蛊.惑()18、补上a、b 、c三处空缺的词(3分)a b c19、说说你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4分)(1)结结实实的平凡(2)我们应在奋力进取与适可而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20、文中运用的修辞是 (1分)21、请写出文章的具体论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2—23题(10分)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

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22.《项链》的作者是___ 国__________ 作家______ ,他有“____________”的美称。

(2分)23.“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一句话主要运用了描写,说明(3分)24、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2分)25、你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作者的评价?(3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9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6、此文段出自的一书。

(2分)27、给下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跂()生()28、补上文中空缺的内容(2分);。

2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五、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30分)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六.作文25【解析】《人与路》给考生多了自我思考的空间和自我选材的自由,让考生有话可说,并知道该说什么。

虽然是关系型题目,但也与单一型题目没有什么两样,将题目理解为人生之路,绝对不违背题意。

写作此文最好化实为虚(实写也行,但意义不大),弄清“路”的象征义,如人应当走正路,人应该少走弯路,人生没有平坦之路,要让人生之路充实,人生之路应有明确的目标,等等。

也可以从分析材料切入,确定文章立意。

如从鲁迅名言切入,可谈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敢于创业等等。

如从“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切入,可谈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谈不应当盲目跟从、亦步亦趋,谈要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创新。

也可以思考“还有人说……”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还可以逆着命题者所给材料的启发和提示,谈“路由不得人选择,而由大环境决定的”,谈“路决定人才的样式”,谈成长路上亲情友情,等等。

【考点】考查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的能力。

【易错点】不清楚“路”的比喻义。

【备考指导】标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这类作文题已经规定好,不需要考生重新拟写。

写作标题作文,必须在审题上下功夫,正确理解标题字面意思,深入理解标题暗含之意。

在审题时要善于添加要素,学会审视题眼。

如辽宁以“肩膀”为题,江苏以“人与路”为题,湖南以“谈意气”为题,北京以“北京的符号”为题,上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等等。

请看20XX年天津高考卷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

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愿景”,是所向往的前景,是一种希望,一种将来能达到的某种目标,表现了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考生可写的角度很多,既可以写“愿景”是什么,也可以写怎样实现“愿景”;既可以写考生自己的“愿景”,也可以写他人的“愿景”,还可以写国家、民族、政党等的“愿景”。

总之,只要能写出一种理想、目标、期待、愿望、憧憬的内容,就符合题意。

这个题目表面考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其实考的却是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例文:人与路江苏考生一切都阴暗而死气,四野无人,惟有一位劳累的过客,在尘土中艰辛地跋涉。

他干渴、疲劳,他的身上满是伤口,但他没有休息。

他必须往前走,尽管前面并没有路——那里有乱坟岗,也有野花野草,就是没有路。

但他知道自己要向前。

只要能向前,哪怕没有路,他也要走下去;他不愿回头,回到那吃人的社会、苦难的深渊。

——他就这样走着。

生时,他在走;死后,他仍在走。

他永远只是个过客,很少停留,只是往前走。

那个疲劳的跋涉者在声音的召唤下前行,我望着他,感受着他的内心,也希望听到那神秘的声音,承担起什么,走一走那布满荆棘的无路的旅程。

先生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旅人,一个无可奈何的跋涉者。

我知道,他要掀翻吃人的筵席,他要立人,他要拖着中国走出蒙昧、走向现代。

他是个战士,他要战斗。

“他真冷酷,真无情”,肤浅的人们因为他战士的形象而这样评价他。

但这只是对先生的误解。

当用心去感受先生时,我看到了先生的悲悯、痛苦与无奈。

“救救孩子”,还记得先生喊出的这句话吗?这是无奈的呼喊,这是痛苦的呼喊,只有鲁迅先生着眼点悲天悯人者,才会喊出这样撕心裂肺的话语。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先生是有梦的,他将这个美好的梦化为了他的信念,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可是,先生仍然迷茫,面对现实,他很无奈。

他只能做绝望的反抗。

在肩起闸门的那一刻,他心中的希望也许早已熄灭,因为他知道很可能根本没有人愿意走过去。

想着想着,我忽然又看到了那个过客的形象——先生只是在路上,只是在荆棘中开拓、前行,他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目标,于是也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就这样,他怀着信念与梦想,永远在路上行走,流着汗水和鲜血,为后人多流下几条可以走的路,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人找到一条路,通向他心中坚守一生的梦想。

可是,我不禁惭愧了。

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先生一生的奋斗,并继承他的精神,继续上路前行呢?先生死了,仍在行走;我们是生者,难道可以抛下这行走的责任吗?不,绝对不能!我们不能在原地徘徊,沉迷于物质的世界,醉生梦死虚度一生;也不能循着套路庸碌一生。

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路,但我们不能仅仅循着那些路前进。

一个民族永远需要孤独的先行者,拆下肋骨当火把,在他们从荆棘中开辟出来的新路上,照耀着人们前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需要自己去承担,我愿做这样的先行者。

【点评】本文先写“过客与路”,然后写“鲁迅与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