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
摘要: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运用手段,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中学修辞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中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确立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指导思想,注重和讲求修辞教学的适度性、系统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关键词:中学语文;修辞教学;作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30-02
一、修辞与修辞教学
关于“修辞”的含义,人们有多种理解。
一是理解为“修辞活动”。
如陈望道将“修辞”定义为“修饰文辞”和“调整语辞”的活动。
二是理解为“修辞现象”。
如刘焕辉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活动和修辞手段其结果统称为修辞现象。
”三是理解为“修辞学”。
王德春、陈晨认为:“所谓修辞学,就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般对修辞的理解是: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运用手段,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修辞教学就是指在中小学中向学生传授修辞知识、了解修辞现象、探索修辞规律,并恰当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修辞知识进行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
修辞
教学旨在使中小学学生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修辞教学担任着语言教学的重大责任,中学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甚为重要。
早在1980年,吕叔湘先生就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
”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表达与交流”中表述为:“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一般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都对中学生运用语言提出“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必要学习修辞,只是不必要仅仅围绕修辞知识而教,教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好地、更深刻地进行阅读。
让学生能够在口语交际中熟练运用修辞,切题切景,说话得体,以达到准确而生动的表达效果。
同时给学生以写作的指导,要有意识地锤炼词句,使写出来的文章更富弹性、更富韵味。
二、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语文修辞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极为重要。
修辞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正如陈望道在论述修辞研究和语文阅读、写作的关系时所说的那样,学了修辞使阅读更能切实掌握内容,写作更能正确表达内容,作为中学生学点修辞大有益处。
具体来说,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修辞是选择最适合表达需要的语言手段,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
入选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换句话说,由于选择了最适合表达需要的语言手段,才使文章具有了强烈的表达效果,这类文章学生爱读、爱摹仿。
例如,比喻手法被誉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在文章中的作用妙不可言。
它一出现,往往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它具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可以使事物突然清晰起来,复杂的道理突然简明了起来,而且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例如,初一语文课本上册的流沙河的一首诗《理想》这样写道: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2)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一个非常熟悉但又非常抽象的字眼,理想是什么?怎样达到理想?流沙河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比喻阐明了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正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
了历史的发展。
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练着人的意志,提升人的人格,使人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
这些十分抽象又深刻的道理正是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
学生自己容易进行入角色,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修辞能准确地表达概念,清晰地说明事物,使语言富有逻辑性,进行系统的修辞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其准确而清晰的叙事说理的能力。
例如排比句,它是用相似句法逐一表述同范围、同性质的事理,就它的内容加以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它的形成加以探讨,能培养学生有层次地叙事说理的能力。
例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分四个方面横向展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台,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又分五个方面纵向发展,分述始皇统一天下的各个阶段。
它是从小到大由轻到重层层递进,采用了“层递”的修辞手法。
使文章如行云流水,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这些充分说明了作者的缜密思路,语言的清晰层次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伦次清楚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又得力于修辞的妙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修辞之于文章,好比血液之于人体,所到之处必然能激发出生
命力。
修辞教学就是让学生发现这生命力。
任何文章,任何话语,一旦表现出来,必有其中心或主旨,而修辞的应用就是让人们更容易去发现和了解它们的中心主旨。
如朱自清的《春》结尾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三个比喻句,实际上就总结了全文的主旨意蕴。
“春”,生机盎然像娃娃,姿态优美像小姑娘,生气勃勃像健壮的青年,这是春的特征,也是春季里人的特征。
可见,修辞教学奥妙无穷,中学生学好修辞是完全必要的。
如果能善于将修辞教学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学生的语文概括水平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修辞教学中要注重的原则
在进行修辞教学时,要明确教学意义,抓住修辞教学的实质,遵循修辞教学的基本原则。
具体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适度性。
修辞教学的要求要适合中学教学实际。
中学生涉猎的知识面毕竟不够广泛,而且大多迫于升学的压力,有好些科目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这样一来,匀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相对减少,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就得采取适度原则,让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却又不繁冗拖沓、艰涩难懂。
2.系统性。
修辞教学内容及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
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修辞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使
学生整个学年下来有一定的收获,对修辞知识和修辞的运用有清晰的概念。
3.广泛性。
修辞教学要贯穿在阅读、写作的教学活动之中。
修辞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灵活地运用。
在具体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在写作中积极运用。
4.实用性。
修辞知识教学直接为培养修辞能力服务。
这是整个语文教学和修辞教学的目的。
是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日常言语活动和工作研究中使用得游刃有余。
所以进行教学时要多侧重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修辞教学,而不是过于理论化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焕辉.修辞学纲要(修订本)[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4、28.
[2]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3]吕叔湘.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