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一、前言本报告是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编制,本着真实、客观、透明的原则,反映了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航天晨光)2015年度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信息,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在追求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对维护国家、员工、客户及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采取的行动,以及在从事环境保护、节能生产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二、公司概况(一)公司简介航天晨光成立于1999年9月30日,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注册资本42128.36万元,股票简称“航天晨光”,股票代码“600501”。

公司前身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1865年清朝洋务运动中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于兵器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现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科工集团)控股的大型综合装备制造企业。

公司建有以研究院为主体、研发领域覆盖全部主导产业的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企业信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机构和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具有强大的产品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公司在南京、上海、重庆、沈阳等城市建有8大工业园区,拥有9家经营分公司,13家与美国、日本、韩国、丹麦等国外企业及国内企业合资控股的子公司,以及2家参股公司,在南京、香港拥有2家全资子公司,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为主业、六大产业板块为支柱、八大工业园区为基地、全国营销网络为平台的控股型集团发展格局。

航天晨光拥有“江苏省著名商标”——“三力”品牌和3A级信用等级。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专用汽车科研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专用车辆产品达28个种类、260多个车型,是中国首家获得民航机场加油车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中国军用油料特种车定点研制和生产企业;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波纹膨胀节和金属软管研究生产基地,全球最早研制生产RTP管的五大厂家之一,拥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是亚洲唯一一家参加美国膨胀节标准化组织(EJMA)的企业;公司拥有美国《ASME》规范产品“U”和“U2”类授权证书及钢印、欧洲标准压力容器部件制造的HPO授权证书,具有国家质监总局批准的A1级、A2级压力容器设计和C2级汽车罐车制造资格;公司的卫星通讯产品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重大事件的通讯保障任务;公司的艺术工程产品蜚声海内外,是世界著名的青铜艺术品研发生产基地,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重大中央礼品项目。

公司获得了中国质量万里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无投诉用户满意品牌”荣誉证书,艺术工程产品获得了国家质量金奖,金属软管产品荣获了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的银质奖章。

(二)企业文化1、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释义:在企业追求自身发展和员工成长的进程中,认真履行中央企业“共和国长子”顶梁之责和军工企业“铸造国家安全基石”责任,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员工个人价值实现,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2、企业使命:科技强军,航天报国。

释义: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军工企业,立足中国航天基业,牢记富国强军使命,用科技实力提升国防现代化建设水平,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3、企业精神:求实、创新、协同、奉献。

释义:以求实筑牢根基,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协同凝心聚力,以奉献升华灵魂。

求实:立足实际、尊重科学、追求实绩、注重实效;创新:独立自主、精益求精、勇于攀登、追求卓越;协同:统筹兼顾、系统思考、团队作战、同心同德;奉献: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建功立业、精忠报国。

4、工作作风:严、慎、细、实。

释义:严:严谨、严明、严肃、严格;慎:慎重、慎行、慎言、慎独;细:细致、细心、细节、细微;实:实际、实效、实干、实绩。

三、社会责任的履行社会责任对航天晨光而言,早已融入了公司企业文化之中。

作为一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我们始终认为企业在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赢得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合作方、社区及公众、非政府组织等)的信任和支持,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

(一)国家安全责任作为科工集团旗下重要的装备制造型企业,航天晨光认真践行了“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企业使命,始终把完成好国防建设任务作为航天晨光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我国航天工程和型号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提供高品质的产品配套服务。

同时航天晨光紧紧把握世界先进国家军队后勤装备的最新发展趋势,紧贴我军后勤装备发展的要求,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研制出了符合军队需求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新产品,并成功交付使用,为军队后勤装备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5年公司实现军用特种车辆、军用金属软管等军品订货5亿元,并顺利完成了国家大型飞行试验配套产品的科研生产及配套保障任务和军方后勤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受到了军方客户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二)经济发展责任1、明确转型升级总体思路,规划产业发展方向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

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以“一立足两进军三强化和一突破两论证三拓展”转型升级总体思路为指引,以质量效益型企业为发展目标,以三创新为发展动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新挑战,在传统制造业整体低迷的形势下,内抓管理,外抓市场,顽强拼搏,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平稳发展。

公司结合科工集团战略部署和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开展了“十三五”各项规划的编制与评审工作。

2、推动价值工程和“四个两”工作实施,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着力推行以价值为导向的内部管理模式,深入推进科工集团“两个工程”战略举措落地,加快“两个工程”总体工作方案实施,以“止血、降耗、创新、增效”为主线,突出考核引领和价值创造。

围绕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率、采购成本占比、目标成本符合度等19个二级考核指标,积极完善考核指标细化、考核效果评估、重点产品(领域)对标、案例库建设等工作,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及时推广成功经验及做法,引导各级单位转变管理经营理念,深入挖掘经营生产环节中的潜在赢利点,进一步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持续开展“四个两”工作,公司制定发布了科研生产“四个两”工作方案,明确了公司组织开展科研生产“四个两”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开展科研生产“四个两”活动;公司将定量评价、考核与定性评价、考核相结合,制定了科研生产“四个两”评价、考核模型,发布了《科研生产“四个两”激励方案》,并要求各单位拟制“四个两”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项目,保证“四个两”工作落地实施。

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的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3、清理整顿低效负效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2015年,公司按照科工集团统一部署持续推进低效资产清理工作,完成了对晨光天云股权的挂牌转让工作;完成了对深圳科工贸易公司的清算注销工作;对晨光水山、晨光开元、晨光利源达、晨光三井三池四家单位进行了停业处理;完成了重庆新世纪激光陀螺生产线出租工作;召开了晨光三井三池、晨光开元董事会、股东会,完成了两家公司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上述工作及时止住了亏损公司的出血点,为公司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4、积极缴纳各项税款,累计金额达12,033万元按照国家税收政策,2015年公司缴纳增值税7,757万元、城建税509万元、个人所得税1,204万元等各项税款,累计金额达12,033万元,积极履行了纳税义务。

5、提升国际经营能力,扩大公司国际影响力为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2015年,国际贸易分公司正式成立,搭建了公司国际化经营平台。

公司不断巩固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出口业务优势,通过培养优质海外代理商、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关系等方式积极培育新市场,重点完成了印度铸铜平等雕塑项目、越南抽油泵出口项目。

加强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开展力度,并通过引入“中信保模式”提高业务开展过程中抗风险能力,成功实现俄罗斯5万方液化工厂项目、印尼LPG 项目的合同签订。

(三)自主创新责任1、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创新激励体制建设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需求,调整部署了以六大产业板块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路线,大力推进产品转型升级。

2015年成功开发了无人机加油车、越野多功能运加油车、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装置地震波纹管膨胀节、AP1000核电核岛金属软管、高超风洞试验气液储罐、重蜡油裂解制烯烃项目特材换热设备等48项新产品,增强了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提升了公司在特种装备、核电装备、环卫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行业地位。

公司搭建了二级研发体系,并持续完善研发平台建设。

一方面,充分发挥航天晨光研究院在科技创新、预先研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强化二级研发体系牵引力。

另一方面,以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薄壁多层柔性压力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航天晨光)清洁能源贮运压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为支撑,积极开展各类专业性项目研发和课题研究。

一系列研发平台的建设持续为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积极推进工艺创新工作,促进产业能力提升。

2015年,公司全面开展工艺优化深入工作,通过实施技术攻关和工艺研究试验项目,持续优化产品制造、检测技术和质量保障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完成了整装整卸式托盘框架定位及焊接工艺攻关、压缩式垃圾车五大件关键制造工艺攻关、金属软管管体微束等离子焊接工艺试验、密闭腔室自动保护焊工艺攻关、水晶内雕技术在艺术制像产品中的应用研究等技术攻关和工艺研究项目28项。

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拓展科技创新路径。

2015年,公司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完成了核电站化学废液小型热泵蒸发装置的开发和试验研究、CAP系列PY50金属软管国产化研究、高压水及气罐在大排量镜框下存在较大反推力时的疲劳失效分析等项目。

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展的“海洋热塑性增强非金属复合管”研发项目被列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攻克并掌握了一批重要的核心技术,其中部分专有技术申报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持续实施创新激励措施,创新成果显著。

为充分调动员工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公司技术进步,提高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和经济效益,2015年修订了《科技进步奖评选和奖励办法》,调整了项目评选打分方法,突出了项目创新性的打分权重。

持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成果鉴定、核心技术的认定、科技进步奖评选、科技论文评选、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蓝领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和技能比赛等活动,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完善公司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