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技术关系
摘要:随着进入了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变的日新月异,科技和技术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
本文主要从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区别以及联系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科学,技术,联系,区别
大纲——论文的内容安排
首先摘要部分概括介绍了本论文要论述的问题;然后,正文开头介绍了科
学和技术的不同内涵,由于时期、场合的不同,所以它们的内涵也随之在变,有好些种不同的说法;接下来,是本论文的重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它们的区别分四个方面来介绍,通过具体的实例,更容易理解;它们的联系也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
最后,就是论文小结。
一、科学与技术的内涵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关于科学与技术问题的探讨变的越来越激烈。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理清科学和技术的内涵。
1、科学的内涵。
科学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有不同意义,目前大家普遍认
可的内涵有如下四种: (1)科学是第一生产力[1]。
(2)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2]。
(3)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性质、规律和改造自然、创造知识的实践活动[3]。
(4)科学是一种文化的理性。
从这个四个方面可知, 很难给科学下一个严格确切的定义, 只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 科学的内涵将不断被揭示。
2、技术的内涵。
技术的内涵和科学的内涵在形成上有些相似之处。
学者们
对技术的定义由于目的、角度的不同,对技术的本质认识也就不同,大概有如下几种认识: (1)人体功能的外化[4]。
(2)作为中介的技术[5]。
(3)作为方法和手段的技术[6]。
(4)作为满足人智慧特性的技术[7]。
(5)作为适用知识的技术[8]。
(6)现代技术是区别于技术传统的新技术类型[9]。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与技术经常被连起来使用,简称“科技”,但其实二者两者有本质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1、科学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
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10]。
比如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为科学,但是它再好,如果不把它转化为技术制造出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及航天飞机是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
法拉第的电磁理论是伟大的,但只有发电机这一伟大的人类机器出现时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带来普遍的光明。
2、科学和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
如研究一种二进制计算方法替代十进制的计算方法,是一项科学活动;而用二进制的计算方法设计一种计算机,则属于技术活动。
3、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比如,抗生素青霉素就是偶然被发现的,它是弗莱明在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时不可预见性的发现的,属于科学范畴。
而技术属于已认知的科学范畴是科学层面下的实际应用及相关拓展因此可预见性比较明显[11]。
4、科学和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
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
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
;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12]。
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和可行性,及时对社会实践起到推动作用。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三、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13]。
1.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科学向技术的转化:① 科学规律、科学原理通过应用研究转化为技术原理,并为技术发明提供直接的理论要素和方法原则。
② 科学实验研究中设计的实验装置和模型,可以直接成为技术发明、技术创造的起点。
技术向科学的转化:技术原理和生产技术经验、方法等也可以转化为科学知识、科学原理。
2.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
技术对科学的推动作用:
① 社会生产技术对科学的需要推动科学的发展。
② 技术的新发展为科学前沿的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作用:
① 科学在理论上的突破为技术发展提供前提和开辟新的广阔领域,即表现为科学对技术的定向作用和先导作用。
② 科学研究对实验技术的需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
3.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科学与技术的职能分工是相对的,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在一起的。
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是科学原理的载体,而科学的观念、理论同时又构成技术的理论要素和指导思想。
科学需要技术支援、应用和促进,技术需要科学指导、论证和带动。
二者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
四、小结
在现代生产发展中,科学和技术日益结合为一个体系,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科学与技术之间的高度渗透,已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使科技发展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由此可知,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的统一体。
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有实验技术。
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轮等也具有力学的性质。
技术产生科学,科学也产生技术,著明的例子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射电天文学。
两者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又各有自身的特点,有原则性的独立和区别。
科学阐述知识体系,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
总之,我们可以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14]。
参考文献:
[1]马恩全集(46卷)(下)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211.
[2]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9: 7.
[3]李正风.实践建构论:对一种科学观的初步探讨[J].哲学研究,2006(1);斯蒂
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37; [苏]A.拉契科夫.科学学)))问题结构基本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37.
[4][荷兰]霍卡斯.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49.
[5]马恩全集(46卷) (下)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19 -220.
[6][法]伊夫.戈菲.技术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22.
[7][美]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1.
[8]F.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31.
[9]吴跃平.技术的生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8 -13.
[10]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4.
[11]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4.
[12] 张宗明.自然辩证法概论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3] 石萍之.科学与技术 [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14] 王东明.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的功利主义.《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