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 艾里克森(1902----1994) 美国心理学家,著名精神 病医师;
• 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 一生”;
•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 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 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由 环境决定;
• 每一个阶段都不可忽视。
1、儿八童个与阶青段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1)婴儿前期(0―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 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 质。 (2)幼儿期(2―3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 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3―5岁):获得独立感,克服内 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 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 具体运用阶段 :少年期(7—11岁) ——可以凭着说明、举例获取许多资料 和知识;
• 形式运算期段 :青春期(12—17岁) ——能够看出事物的前后因果关系,并 得出结论。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 桑代克(美国教 育心理学家)
• 一、试误说
• 通多动物学习的 实验,解释学习 的实质与机制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一)弗洛伊德(1856—1939) •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
神分析学家; •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 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 ; • 心理学研究; • 催眠法治疗癔病; • 《梦的解析》; •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 精神层次理论; • 人格发展理论。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完备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3、理论启示
– 重视青少年的认同作用
– 协助他们了解、体会社会现实
– 积极参与实践,使自我判断适应 现实要求
– 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冲突
– 协助青少年个体建立抒发情绪的 渠道
– 缓解冲动,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 心理挫折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二)艾里克森—-生命周期 理论
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 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 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 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 甚至是乞丐或窃贼,
• 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 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三、斯金纳(1904—1990)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 学说
• 皮亚杰,(1896—1980)
• 瑞士心理学家,
• 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 日内瓦大学教授;
• 基本观点是建构主义的认 识论;
•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 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 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 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人的认识发展分五个阶段 • 感觉动作阶段:婴儿期(0—2岁) —对外界的了解主要依靠感觉和动作; • 观念前思维阶段:幼儿期(2—4岁) —在这一时期,只能从自我考虑问题; • 直觉思维期 :学童早起(4—7岁) 对事物的认知能凭直觉来判断;
1、心理功能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 本我是冲动的直接表达 – 自我体现出个体对现实的考虑 – 超我体现按道德原则行事 – 只有达到了超我,人格的机能才能 完备。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2、弗洛伊德理论强调 – 本我是冲动的直接表达 – 自我体现出个体对现实的考虑 – 超我体现按道德原则行事 – 只有达到了超我,人格的机能才能
• 在青少年工作中,要满足或主动迎合一 些必要的需求,引导青少年向正确方向 发展。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三、亚伯拉罕·马斯洛 (1908-1970)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 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 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 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五类; •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 次排列。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 1、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 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
切程度是不同的; •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 • 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
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2、理论启示
• 自我实现:人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 现自己的才能;
• 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才会 感到满足。
• 青少年的高层次需要是不断发展着的;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猫开门”的实验 的介绍
从动物学习研究中, 揭示出动物和人类 学习的规律;
认为人类与动物的 基本学习方式都源自 通过试误来学习。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二、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美国的心理学家; 主张关注行为;否认人的主观世界和意
识的作用,是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 论点: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2、8个阶段的启示
– 前5个阶段,是从婴儿到成人的人格发展阶 段;
– 后3个阶段,是成人的人格发展阶段; – 每一个阶段都存在发展; – 把握培育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和训练; – 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每一关键时期; – 塑造孩子健康、成功的性格。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理论
(5)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 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 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60岁):发展任务是 获得成就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 征是关心品质。 (8)老年期(6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 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 慧、贤明品质。
• 美国心理学家;
• “斯金纳箱”的介绍
• 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 介绍
• 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 着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
• 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小任务并且予 以强化
• 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 成学习任务。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 行为主义理论与青少年工作 • 认知理论与青少年问题 • 人本主义理论与青少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