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设置概述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建筑装饰材料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人员检验和控制产品质量,进行产品质量管理、合理地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与检测、生产和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较多地参与教学活动。
2.课程作用培养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性能以及制备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具有熟练地掌握材料性能、用途和生产工艺基本知识的能力;(2)具有一定的生产工艺技能;(3)具有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以及相应的产品生产技术和检测技能。
2.知识目标(1)掌握玻璃的结构、性能以及制备工艺;(2)掌握陶瓷的结构、性能以及制备工艺;(3)掌握水泥的结构、性能以及制备工艺;(4)掌握耐火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制备工艺;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及时发现相互间的差异,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三、课程教学设计本课程主要讲授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方面的知识内容,教学上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参观和现场教学为辅。
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各种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产品性能、生产工艺、检测方法和施工应用,增加学生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检测要求的感性认识。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一、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见表551620-1。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表551620-1二、课程教学内容纲要(一)绪论1、教学要求了解无机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材料的分类及功能;掌握各种材料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教学内容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材料的分类及功能;各种材料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3、教学建议重点:材料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工艺技术难点:材料材料的结构。
(二)玻璃1、玻璃的结构与性质1)教学要求了解玻璃的结构、生成规律及相变熟练掌握玻璃的粘度与温度、成分的关系及粘度的计算掌握玻璃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及光学性能2)教学内容玻璃的结构、生成规律及相变玻璃的粘度与温度、成分的关系及粘度的计算玻璃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及光学性能3)教学建议重点:玻璃的粘度与温度、成分的关系及粘度的计算难点:玻璃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及光学性能3、玻璃原料及配合料制备1)教学要求了解玻璃的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了解配合料的制备过程2)教学内容玻璃的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配合料的制备过程3)教学建议重点:配合料的制备过程难点:配合料的制备过程4、玻璃的熔制及成型1)教学要求掌握玻璃熔制的五个阶段了解玻璃在坩埚窑和池窑中熔制的两种不同的温度制度了解玻璃的成型方法玻璃熔制的五个阶段玻璃在坩埚窑和池窑中熔制的两种不同的温度制度玻璃的成型方法3)教学建议玻璃的成型方法重点:璃熔制的五个阶段难点:温度制度5、玻璃的退火与淬火1)教学要求了解玻璃的热应力掌握玻璃的退火温度及退火工艺掌握淬火玻璃的特性及淬火工艺2)教学内容退火温度及退火工艺淬火玻璃的特性及淬火工艺3)教学建议重点:退火工艺难点:热应力6、玻璃的缺陷1)教学要求了解玻璃制品中的气泡、结石、条纹和节瘤2)教学内容玻璃制品中的气泡、结石、条纹和节瘤3)教学建议重点:玻璃制品中的气泡、结石、条纹和节瘤难点:玻璃制品中的气泡、结石、条纹和节瘤7、建筑玻璃及其深加工1)教学要求了解玻璃马赛克、建筑用微晶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其他品种玻璃及几类特种玻璃2)教学内容玻璃马赛克、建筑用微晶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其他品种玻璃及几类特种玻璃重点:玻璃马赛克、建筑用微晶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其他品种玻璃及几类特种玻璃难点:玻璃马赛克、建筑用微晶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其他品种玻璃及几类特种玻璃(三)陶瓷1、陶瓷原料1)教学要求掌握粘土类原料的分类、化学组成及工艺性质了解石英类原料、长石类原料、其他天然原料、化工原料2)教学内容粘土类原料的分类、化学组成及工艺性质石英类原料、长石类原料、其他天然原料、化工原料3)教学建议重点:粘土类原料的分类、化学组成及工艺性质石英类原料、长石类原料、其他天然原料、化工原料难点:粘土类原料的分类、化学组成及工艺性质石英类原料、长石类原料、其他天然原料、化工原料2、配料计算及坯料制备1)教学要求了解配料方案的确定、传统陶瓷与特种陶瓷的配料组成了解坯料配方计算掌握坯料的制备过程2)教学内容配料方案的确定、传统陶瓷与特种陶瓷的配料组成坯料的制备过程3)教学建议坯料配方计算重点:坯料配方计算难点:坯料配方计算3、成型1)教学要求了解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压制成型的成型性能及成型工艺了解石膏模型及新型多孔模具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压制成型的成型性能及成型工艺3)教学建议重点: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压制成型的成型性能及成型工艺难点: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压制成型的成型性能及成型工艺4、釉料制备及施釉1)教学要求掌握釉的分类、釉层的形成、釉层的性质了解釉的组成与配方的计算、釉料的制备与施釉2)教学内容釉的分类、釉层的形成、釉层的性质釉的组成与配方的计算、釉料的制备与施釉3)教学建议重点:釉的组成与配方的计算、釉料的制备与施釉难点:釉的组成与配方的计算、釉料的制备与施釉5、干燥1)教学要求掌握干燥过程、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了解干燥方法、干燥缺陷及原因分析2)教学内容干燥过程、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干燥方法、干燥缺陷及原因分析3)教学建议重点:干燥过程、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干燥方法、干燥缺陷及原因分析难点:了解干燥方法、干燥缺陷及原因分析6、烧成1)教学要求掌握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了解烧成设备、烧成制度掌握瓷器的烧成缺陷2)教学内容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瓷器的烧成缺陷3)教学建议重点: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难点:瓷器的烧成缺陷(四)水泥1、气硬性胶凝材料1)教学要求了解石膏胶凝材料的原料、水化和硬化、性能和应用掌握石灰的消化、石灰浆体的硬化了解石灰的消化、石灰浆体的硬化2)教学内容石灰的消化、石灰浆体的硬化镁质胶凝材料的原料及生产3)教学建议重点:石灰的消化、石灰浆体的硬化难点:石灰的消化、石灰浆体的硬化2、硅酸盐水泥1)教学要求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原料、生产、熟料的矿物组成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性能、水化和硬化2)教学内容硅酸盐水泥的原料、生产、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的性能、水化和硬化3)教学建议重点:硅酸盐水泥的原料、生产、熟料的矿物组成难点:硅酸盐水泥的性能、水化和硬化3、掺混合材料的水泥1)教学要求了解水泥混合材料、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性质用途2)教学内容水泥混合材料、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性质用途3)教学建议重点:水泥混合材料、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性质用难点:水泥混合材料、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性质用途4、其他品种水泥1)教学要求了解高铝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膨胀水泥的组成及性能2)教学内容高铝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膨胀水泥的组成及性能3)教学建议重点:高铝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膨胀水泥的组成及性能难点:快硬硅酸盐水泥、膨胀水泥的组成及性能(五)耐火材料1、耐火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1)教学要求了解掌握耐火材料生产的物理-化学基础、耐火材料的原料选择、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2)教学内容耐火材料生产的物理-化学基础、耐火材料的原料选择、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3)教学建议重点:耐火材料生产的物理-化学基础、耐火材料的原料选择、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难点:耐火材料生产的物理-化学基础、耐火材料的原料选择、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2、耐火材料生产工艺1)教学要求了解掌握耐火材料生产的物理-化学基础、耐火材料的原料选择、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2)教学内容耐火材料生产的物理-化学基础、耐火材料的原料选择、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3)教学建议重点:耐火材料生产的物理-化学基础、耐火材料的原料选择、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难点:掌握耐火材料生产的物理-化学基础、耐火材料的原料选择、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简要说明一、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参观和多媒体教学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在讲授时,应注重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通观全盘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现场教学和参观,使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认识,进而达到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应用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环节第四部分:教材、参考文献一、教材《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主编:载金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1日出版。
二、参考文献1、《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主编:李博文、李洪志,地质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2、《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面向工业过程教材》,主编:刘剑虹、赵家林、梁敏,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3、《建筑装饰材料、建筑工程专业教材》,主编:陈宝璠,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1日出版。
第五部分: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前序课程及简要内容无机化学: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有机化学:有机物的分类和性质分析化学: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分析、误差的表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定量分析的四大滴定分析方法(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化学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2、本课程内容本课程较详细讨论了玻璃、陶瓷、水泥和耐火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制备工艺,并扼要介绍了几种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
3、后续课程(环节)及简要内容建筑装饰材料:学习装饰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以及胶凝材料与胶黏剂、玻璃装饰材料、陶瓷装饰材料、石材装饰材料、木质装饰材料、塑料装饰材料、金属装饰材料、其他装饰材料等。
应着重掌握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品种、技术指标与适用场合。
一、适用的范围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共1个学期,学时分配作为参考,视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但总学时不宜突破。
二、编制说明本大纲侧重于对学生建筑装饰材料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材料生产和施工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及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家产品检测标准、施工规范和相关法规,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讲评,阶段性的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