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项目申请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项目申请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申请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含储能宋体小 4,单倍行距申请单位:电力科学研究院宋体小 3起止时间:201?年?月— 201?年?月宋体小 3项目负责人:张明宋体小 3联系电话:0851Times New Roman小 3申请日期:201?年?月?日宋体小 3填写说明一、请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各项。

二、专业类别根据项目所属专业种类中选择。

三、项目摘要应简要说明项目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字数要求500字以内。

四、项目申请单位指提出项目建议与申请的单位或部门,如总部各部门、直属机构、各分子公司及其所属基层单位等。

五、项目分工应主要描述项目申请单位与协作单位的任务划分,项目计划进度安排应按时间段列出研究推进计划,并明确各阶段交付物及标志性里程。

六、科技经费预算支出科目具体解释见附件2。

七、科技成果的成熟度水平评判标准见附件3。

项 目简 表项目 含储能宋体 4 号,加粗名称项姓名 曾杰工作单位电力科学研究院目负责 性别 年龄职称人项[ [ ] 发电技术] 基础性研究目 [ [ v ] 配电技术分 v ] 前瞻性研究] 信息技术[[ 类] 应用性研究] 电网建设[ 项目起止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时间项目摘要 (500 字以内 ):[ ] 输电技术 [ ] 变电技术 [ ] 用电技术 [ ] 电网运行技术 [ ] 通信技术[ ] 物资管理技术[ ] 继保自动化 [ ] 其它申请经 ?万元是否重费总额 点项目一、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宋体 5 号加粗, 1.25 倍行距,段前段后 1.5 倍行距,首段缩进 2 字符,两端对齐为应对能源和环保压力,宋体 5 号, 1.25 倍行距, 首段缩进 2 字符,两端对齐二、研究的必要性为了加强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 宋体 5 号, 1.25 倍行距, 首段缩进 2 字符,两端对齐以下类同三、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式主要研究内容:项目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系统层、⋯⋯1) 含储能、新能源及直流的新型配用电系统主回路拓扑结构研究;2) 含储能、新能源及直流的新型配用电系统建模与特性分析研究,提出系统和设备关键指标;技术路线:本课题在充分调研分析含储能的配用电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现有交流配用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比交流、直流、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网优缺点,四、创新点、预期成果及推广应用评估本项目创新点及预期成果:1) 将提出支持储能工程化接入的配电系统体系架构和储能协调配置技术;2) 突破目预期成果成熟度水平8 级( 1-9 级)项目负责人意见:同意申报!(签字)年月日申请单位意见:同意申报!(公章)年月日总部部门、直属机构、分子公司意见:(公章)年月日项目分工与计划进度安排1、项目相关单位及具体分工单位具体分工项目申请单位协作单位1)制定项目研究技术路线;2)配电网体系架构和电网技术需求研究;宋体 5 号,单倍行距,两端对齐1)配电网拓扑结构、储能配置研究;2)宽频仿真分析研究;宋体 5 号,单倍行距,两端对齐2、计划进度安排任务名称整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制订配用电系统技术现状和技术需求研究含储能的新型配用电系统主回路拓扑结构研究开始时间完成时间2016.012016.032016.042016.062016.062016.12主要内容及交付项内容:(1)项目的整体方案制订;(2)调研收资,合作方确定;交付项:开题报告。

主要内容:考虑储能应用的情况下在现有交流配用电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适应储能应用的技术需求。

交付项: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提出符合电力用户需求、电力系统发展需求以及实际技术水平的、面向不同应用的新型配电技术的整体架构与技术标准;研究满足储能应用、特定可靠性、配用电容量等需求的新型配用电网络的拓扑。

交付项:研究报告。

包含储能及新能源的新型配用电系统建模与特性分析研究含储能的配用电系统故障保护研究配用电系统核心装备研究含储能及新能源的直流配用电系统的多维状态监控研究;适应储能应用的配用电网示范方案研究项目验收编写要求:2016.092017.092017.012017.092017.012017.112017.112018.032018.012018.082018.082018.12主要内容:包含储能系统和分布式新能源的交付项:研究报告,仿真平台。

主要内容:研究包分布式新能源和大规模储能的直流配用电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实现电能双向传输的用电设备、新能源和储能装置接入方法;交付项: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研发新型电力变换装置等适应储能应用的配用电关键设备,交付项:应用报告,样机。

主要内容:研究用于配电网系统的实时拓扑智能诊断;研究含储能及新能源的配用电系统多维状态监控;交付项:应用报告,监控系统。

主要内容:依据研究成果,提出适用储能应用的20kV /400V /1MW级配用电交付项:研究报告,设计方案。

内容:( 1)项目结题验收。

交付项:研究报告、专利、论文1.列出分时间段计划研究内容;2.分时间段提供成果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具有可检查性。

3. 以上表格内宋体 5 号,单倍行距,两端对齐;所有时间统一格式:如2016.08项目组成人员情况序号姓名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任务分工陈明高级工程师电力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项目总体136设计、项目协调宋体小 4宋体 5号宋体 5号宋体 5号一、目的和意义仿宋_GB2312,1.5倍行距,悬挂缩进0.75, 1 级大纲,段前 0.5 倍行距1.描述与项目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公司实际生产力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仿宋 _GB2312,小 4, 1.25 倍行距,大纲 2 级,段前段后 0.5 倍行距随着我国新能源战略的推进与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小 4, 仿宋, 1.3倍行距(1)考虑储能应用后的交流配用电网结构复杂、短路容量增大;统一使用标号( 1),( 2)⋯⋯2.阐述项目成果对该现状和技术发展的作用储能的应用可有效解决电能只能同步生产和使用的难题小 4, 仿宋, 1.3 倍行距,两端对齐3.分析成果应用和推广的途径及效益为了解决交流配用电系统储能应用问题,4.项目目标本项目将提出面向含储能的配用电系统体系架构、拓扑结构、技术需求研究;建立含储能及新能源的新型配用电系统宽频带仿真模型,提出系统和设备关键指标;二、项目研究的背景1.国内外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储能应用是目前重要技术热点。

2.介绍国外研究机构对本项目的研究情况( 1)提出面向不同应用的新型配用电技术的整体拓扑结构,目前可借3.项目研究的技术关键与难点。

(1)实现含储能的直流配用电的示范应用方案研究,以期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实现直流配用电、电能双向传输、新能源和储能系统的灵活应用。

三、项目申请单位具备的研究基础和条件1.项目负责人的情况介绍,专业、特长、工作量和在本项目中的作用曾明, 35 岁,高级工程师,参与了多项新能源与配电网科研、技改、规划及生产工作。

其中,在科研方面,主持的科研项目《基于实测辨识的风力发电系统仿真建模与接入系统研究》获** 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生产工作方面,参与多项风电并网测试工作,配合系统运行部开展风电调度规范化管理工作,并参与策划成立风电检测中心。

在本项目中,主要负责项目总体设计、策划、新型配用电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

2.项目申请单位在相关研究领域曾开展的工作、曾取得的科研成果、曾获得的荣誉;电科院 *** 执行机构,主要从事电力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服务,发挥着 ** 电网公司有限责任技术支持、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和研发人才培养中心的作用。

电科院从2012 年起承担了南方电网公司科研项目“*** 评价体系研究”,⋯⋯⋯⋯,初步建立起 *** 实验室。

此外,围绕(与本项目相关课题名称)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涵盖⋯⋯,相关成果对推动 **** 应用有积极意义。

鉴于(与本项目相关课题名称)的作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广东电网公司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共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项目申请单位在相关研究领域已有的软硬件平台、理论研究环境、实验室条件等在*** 研究和应用方面,电科院专业配置齐全,下辖的系统所、直流输电及**在** 转换系统方面,先后研制了励磁调节器、等装置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了*** 等软硬件仿真设施,在应用方面,电科院长期从事⋯⋯,可为** 技术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目前,电科院职工总数***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人,获国家级奖励3项,四、项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1.项目研究内容的详细说明(分专题或按内容序号描述)主要研究内容1主要技术内容1.1*** 特性研究(1)通过试验方法研究非线(2)理论研究非线性1.2*** 检测系统研究( 1)采用标准源法建立非线性用电负荷下互感器检测系统,1.3 非线性用电负荷对互感器的影响分析( 1)理论分析非线性用电负荷对电压和电流互感器测量性能的影响。

1.4*** 检测平台建立( 1)研究非线性用电负荷下互感器的实验室和现场检测的方法,并制订相关的检测规范。

1.5*** 技术体系的研究。

(1 )结合目前互感器和电能表的国家标准、检定规程等,研究非线性用电负荷下互感器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2主要技术难点2.1 理论研究技术难点:难点 1:解决思路1:首先对动态畸变负荷电解决思路2:2.2 开发及试点应用预期技术难点:难点 1:高精度解决思路1:从方法机理解决思路2:2.项目研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的详细说明。

要描述具体的理论研究步骤,现场试验的地点和试验计划。

需要建设试验手段的项目,要给出试验手段的结构和作用;储能的应用可有效解决电能只能同步生产和使用的难题小 4, 仿宋,1.3倍行距,两端对齐3.理论研究和试验内容与项目总目标的因果关系;储能的应用可有效解决电能只能同步生产和使用的难题小 4, 仿宋,1.3倍行距,两端对齐(1)非线性用电负荷特性的研究本项目采用标准源法开展非线性用电负荷电能计量装置性能研究,(2)4.需要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需要写明各家的分工、职责和提供的成果;项目的组织方式;合作方式、知识产权和成果分享的初步方案;(1)项目组织架构本项目由电科院(供电局)和国内高校、企业等研发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和开发。

( 2)各单位分工、职责和预期成果单位分工、职责交付成果项目承担单位1)制定项目研究技术路线;1)申请发明专利 * 项2)配电网体系架⋯⋯2)论文录用 *篇;1)配电网拓扑结构、储能配置研究;1)研究报告 *份;协作单位2)论文录用 *篇;2)宽频仿真分析研究;3)专利 * 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