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伪全息膜

防伪全息膜

防伪全息膜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及制标过程
1.1.1 1998年5月1日实施的防伪全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是一个防伪全息产品领域的通用性标准已不适合当今防伪全息领域的发展需要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防伪全息纸和防伪全息烫印箔两个产品标准分别适用于防伪全息纸和防伪全息烫印箔但防伪全息膜作为一类的全息产品至今未有标准因此制定防伪全息膜的国家标准已经变得非常迫切
1.1.2 2003年6月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下达了制定防伪全息膜国家标准的制订任务项目编号为20030669-T-469关于下达2003
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标委计划[2003]37号由全国防伪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泰安北方九星全息制品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
1.1.3 由于受2003年非典和2004年国家标准清理工作等原因的影响给该项标准起草工作造成了延误 2 005年3月28日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防伪全息膜等两项国家标准起草工作会议暨工作组成立及第一次工作会议来自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北方九星科技股份公司国家防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科技发展部和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入实质性的起草阶段
随后经过近两个月的专家讨论论证该项标准征求意见稿于2005年6月26日形成现面向全国征求意见
2编制原则及标准的主要内容
2.1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依循下列原则
2.1.1 协调一致原则防伪全息膜是防伪全息产品的一大类该标准作为一种产品标准其技术内容应和防伪全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协调一致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要求另外还应与行业发展技术水平相协调,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技
术升级
2.1.2目的性原则要突出全息产品的防伪特性将保护生产者消费者生产和经济生活安全放在首位
2.1.3技术超前原则在规范现有成熟技术的同时要给新涌现或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留有发展余地
2.1.4 适用性原则标准指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科学先进还要考虑经济适应以便生产设计检测具有科技技术的高端性又能满足应用和使用防伪产品的公知性即能让社会各界易识别这样才能获得防伪的预期防伪效果即标准指标要科学先进经济合理实施便利
2.2主要内容
本标准共8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核查和评定方法验收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每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2.2.1 范围 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定了本标准在有关的技术要素中需引用的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1个其中分注明日期和不注明日期两种对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其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对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其修改单和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2.2.3 术语和定义 规定了本标准中所需使用名词的术语和定义包括防伪全息膜镀铝防伪全息膜透明防伪全息膜防伪全息烫印箔身份唯一性稳定期安全期使用适应性黑斑水渍划痕套色错位信噪比衍射效率共14个
2.2.4 产品分类 考虑到防伪全息转移膜包括在镀铝防伪全息膜透明防伪全息膜
中因此将防伪全息膜分为镀铝防伪全息膜透明防伪全息膜其他防伪全息膜
镀铝防伪全息膜可分为
转移镀铝防伪全息膜非转移镀铝防伪全息
膜还可考虑再进行细分
透明防伪全息膜可分为
转移透明防伪全息膜非转移透明防伪全息
膜还可考虑再进行细分
2.2.5 要求
2.2.5.1防伪指标防伪力度身份唯一性稳定期识别性能
使用适应性使用环境要求
技术安全保密性安全期等要求具体参照GB/T19425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进行了更改
2.2.5.2 外观质量要求 外观质量指标主要从划痕黑斑黄斑砂眼水渍版缝平整度图像质量套色错位接头数收卷等方面进行要求 表1 外观质量
质量要求
项目名称 A 级
B 级 划痕 长度不大于30mm 宽度不大
于0.1mm 的划痕累计长度不
大于0.3m/米2
长度不大于30mm 宽度不大于0.3mm 的划痕累计长度不大于1m/米2 黑斑 允许直径不大于0.3mm 黑斑
不超过10个/米 2
允许直径不大于1mm 黑斑不超过20个/米 黄斑 不允许有黄斑 砂眼 目测直径不大于0.5mm 砂眼
不超过8个/米2
目测直径不大于1mm 砂眼不超过12个/米2 水渍 不允许有进入图像的水渍
版缝 不大于0.2mm 不大于1mm
平整度整体无明显凹凸缺陷, 膜两边不允许有裙边荷叶边图像质量有效版面中图像较清晰色彩分明亮度均匀套色错位0.15
接头数每卷每120m中接头数不超过1个大于360m卷内接头数不超过两个且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米
收卷松紧适当指手捏卷材一侧端面时端面从卷芯到卷材外侧都有变形即手能捏动卷材且将卷材直立时端面不窜卷
2.2.5.3 特性指标
特性指标主要从衍射效率信噪比同批同色色差光泽度转移层耐磨性光密度压敏胶180度剥离强度墨层结合牢度表面张力热收缩率膜硬度等方面进行要求
其中衍射效率信噪比和同批同色色差(CIEl*a*b*)E对镀铝层模压全息防伪膜和透明模压全息防伪膜分别分A B级作了不同的要求见标准
光泽度对镀铝层模压全息防伪膜转移前和转移后分A B级分别作出了要求见标准对透明模压全息防伪膜转移前分A B级进行了要求见标准
转移层耐磨性对镀铝层模压全息防伪膜和透明模压全息防伪膜分别分A B级作了不同的要求见标准
光密度作为衡量镀膜厚度的指标仅对镀铝层全息膜进行检验具体要求为
1.10 3.90 见标准
压敏胶180度剥离强度仅对涂有粘接剂的全息膜进行检验具体要求为
2.5N/25mm见标准
墨层结合牢度仅指膜表面与墨层之间的结合牢度具体要求为95%见标

表面张力仅对有后续印刷加工要求的全息膜进行检验具体要求为38mN/m
见标准
热收缩率仅对激光全息防伪收缩膜进行检验具体要求为7%见标准
膜硬度具体要求为90100(见标准)
不分一二三等品改为A B级
2.2 6 试验核查和评定方法
2.2.6.1本标准中防伪指标防伪力度身份唯一性稳定期识别性能使用适应性使用环境要求技术安全保密性安全期等试验核查和评定方法具体和GB/T19425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核查和评定方法一
一相对应
2.2.6.2 外观质量规格特性指标等试验核查和评定方法和要求一一相对应其中本标准中对衍射效率和信噪比的试验方法重新作了规定具体见标准
2.2.7 验收规则
2.2.7.1 规定了试验种类为交收试验出厂试验和定型试验(型式试验)
2.2.7.2 对交收试验和定型试验分别规定了试验对象抽样地点和方法检验批试验项目抽样方案
2.2.7.3 对综合质量分级进行了评价
2.2.8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要求参照GB/T19425GB/T17000和企业具体要求进行规定
另外对附录A规范性附录还是资料性附录进行了具体要求
3标准先进程度及比对情况
在此之前国内尚未建立防伪全息膜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故本标准为目前国内首次制定的标准同时也是目前防伪全息膜最先进的标准
4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以2002年11月颁布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及2003年8月印发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两项法规为准绳以国家标准防伪全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和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为制定依据并配合以上法律法规及国标的内容而执行
5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目前国内外企业已开始广泛应用防伪全息膜防伪技术产品, 而国内尚未建立防伪全息膜的质量标准或规范, 致使各级主管机关在进行防伪全息膜的质量监督与检测作业中, 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为保证防伪全息膜防伪市场的有序竞争为便于主管机关的监督和管理特制定本项推荐性国家标准, 以加强防伪技术产品的监督检验并规范防伪全息膜防伪市场秩序
6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建议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防伪全息膜的质量并提出防伪特性的要求以便今后进行该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
因此所有防伪全息膜生产与质量检测等要求, 皆需符合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如未能符合以上标准, 其防伪技术产品将无法保证在常态环境条件下使用, 不能达到防伪的功效和目的同时还要遵照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所颁布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及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范并执行
全部起草过程中先后有起草小组成员相关部门及其它单位的专家直接参与了标准的起草和讨论经过多次编稿和多次修改现形成了防伪全息膜国
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请提出意见
防伪全息膜起草组
2005年6月28日。

相关主题